(本文由電影爛番茄原創:dylfc99)
前段時間法國電影《吾父吾血》在北美上映,引起了廣泛關注。
為什麼是廣泛關注呢?
倒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有多麼出色,而是因為本片的男主角是一個全世界都非常熟悉的——
梅爾·吉布森

番茄君先來扒扒這部電影。
本片的導演,是法國人讓·弗朗西斯·瑞切,以拍攝動作片見長。
早在2005年,他的《血濺13号警署》就曾讓無數心儀暴力美學的影迷癡狂。
後來的《頭号公敵》系列更是為他收獲了不少擁趸。
(血濺13号警署、頭号公敵)
這次執導《吾父吾血》,他輕車熟路。
雖然劇情略顯老套,完成度卻還算不錯,簡潔幹脆,毫不拖泥帶水。
緊湊的劇情讓本片也不失為一部出色的商業電影。
在《吾父吾血》中,梅爾·吉布森出演了一位《飓風營救》中“連姆·尼森”式的父親角色。
似乎每個硬漢老了之後,都免不了接到這樣的片子。
女孩兒少不更事,結交了吸毒的男友。
在一次入室搶劫中因為不滿男友的殘忍手段,開槍殺死了男友,于是跑路。
跑路後她的第一反應就是聯系剛剛出獄的父親。
于是梅爾·吉布森開着老爺車出現了。
他開始保護着自己女兒,也開始為了女兒大打出手,重出江湖。
在一次次的戰鬥中,父親揮灑着自己的男性荷爾蒙。
雖然力有不逮,卻似乎重回了青春。
有點兒像《老炮兒》。
也有點兒像阿爾帕西諾的《兄弟出頭天》。
同樣是英雄遲暮,同樣是壯心不已。
在此,番茄君就不劇透了。
不過,番茄君想說的是,全片中最讓人感動的不是影片本身的内容。
而是梅爾·吉布森那張已經皺紋密布的臉。
但這張臉雖然皺紋密布,卻依然飽含演技,也依然男人味兒十足。
在沉寂多年之後,梅爾·吉布森這張輪廓分明,有棱有角的硬漢臉,終于又出現在大熒幕上了。
但事實上,《吾父吾血》對于北美市場來說還隻是一部外國電影。
現在要談梅爾·吉布森的回歸,還有些為時尚早。
為什麼這位在八十年代就大名鼎鼎的銀幕硬漢,這位在39歲時就憑借《勇敢的心》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好萊塢巨星,會在06年拍攝完《啟示》後就再也沒有執導過任何電影?
為什麼他會在06年之後就隻能接拍一些中小成本的獨立制作,而和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絕緣呢?
任何名人在公衆視野内能夠銷聲匿迹十年都一定是有原因的。
更何況是梅爾·吉布森這樣曾經在好萊塢君臨天下的一代豪傑。
這所有的一切,我們還得從他十年前的那次醉酒說起。
2006年7月28日,對于梅爾·吉布森來說,那本該是個無比尋常的周五。
在連續執導《耶稣受難記》、《啟示》兩部票房和口碑均受好評的電影後,五十歲的梅爾·吉布森正處于自己導演事業的上升期。
(耶稣受難記、啟示)
春風得意的他在周四晚上多喝了幾杯酒,于是釀成了大錯。
番茄君真的懷疑,在那個周五之後,他會不會看見酒杯就心煩意亂,對飲酒深惡痛絕。
在貪杯之後的周五淩晨,他在馬裡布的太平洋海岸公路上飙車。
在那段限速45英裡的路段上,他達到了87英裡的時速。
很快,他就被警方以醉酒駕車的罪名逮捕。
當然,如果隻是酒駕,事情也不會像後來發展的那樣嚴重。
在警察對他進行問詢的時候,酒氣沖天的他忘記了謹言慎行,酒精麻痹了他的大腦。
他大聲喊道:
“該死的猶太佬,他們該為全世界所有的戰争負責。你是猶太人嗎?”
這句話說出來,石破天驚,輿論界發生了地震。
第二天,“梅爾·吉布森反猶言論”立刻榮登美國各大媒體的頭條。
媒體想讓一個人紅,可能還得費一些心思。
但媒體要是想讓一個人臭,真的是分分鐘就能做到。
就算沒有媒體的推波助瀾,這件事也注定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當然,這個嚴重後果的承擔者,一定是梅爾·吉布森。
要知道,猶太人團體在美國社會舉足輕重。
他們中的很多人控制着美國的金融業、it行業、軍工業。
而最重要的是,美國的電影業也基本攥在猶太人的掌心之中。
熟悉好萊塢的人都知道,好萊塢有八大電影公司:
米高梅、派拉蒙、哥倫比亞、華納兄弟、環球電影、聯美、20世紀福克斯、華特迪斯尼。
(米高梅獅子吼)
而這八大電影公司幕後的老闆,據說都是猶太人。
懂了吧?
這番言論,即便是酒後之言,也已經足以讓吉布森被好萊塢封殺。
顯然他也很清楚的意識到自己言行釀成的後果,事後就發表了道歉言論:
“我想為那些刻薄的話語專門向猶太社團道歉,請相信,我從心底裡不是反猶份子,也不是宗教頑固者,任何仇恨都有悖于我的信仰。很多猶太團體不想與我再有任何關系,我可以了解,但是祈求這扇門永遠不要關上。”
雖說時務者為俊傑,但大錯已經鑄成。
哪怕是小羅伯特·唐尼、加裡·奧德曼等業界大咖對他力挺。
(小羅伯特·唐尼、加裡·奧德曼)
但猶太團體的大佬們,恐怕是再也不願意看到梅爾·吉布森出現在大銀幕上了。
從那以後,他就再也沒能執導過任何一部電影。
我們再次在報紙上見到他的名字,也都是關于他的一些花邊消息:
和妻子離婚、和小他三十五歲的嫩模拍拖。
就是和電影沒什麼關系。
他曾自導自演過《勇敢的心》,他曾是好萊塢的票房保證。
但經過那件事之後,誰都不敢再給他投資拍片。
因為把錢交給他,就相當于打那些站在背後的猶太大佬的臉。
2008年,他談起自己的尴尬現狀:
“為啥我不想說,因為我每次說了,就有人會搶先拍些類似的電影,你知道電影行業也有商業間諜來着,電視行業也類似。”
他心裡有無數個點子,無數個想法。
卻再也難以實作,也再也無法複制當年的成功。
隻好斷斷續續地演些小成本的獨立電影。
顯然,那不屬于梅爾·吉布森的舞台。
2009年他和朱迪·福斯特合作出演《海狸》。
卻仍然受“反猶事件”影響而得不到北美院線的支援,最終僅收到區區97萬美元的票房。
不知道看到這個可憐的數字,梅爾·吉布森心中會作何感想。
1977年便出道的梅爾·吉布森一直都是好萊塢頂級男星。
從八十年代的《瘋狂的麥克斯》、《加裡波利》,到九十年代初的《天荒情未了》、《無臉的男人》。
戲劇出身的他,在大銀幕上塑造了無數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經典角色。
他堅毅剛硬的面龐是一代人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的符号。
但他最成功的,不是作為一個演員,而是作為一個導演。
和前輩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同侪凱文·科斯特納、西恩·潘以及後輩本·阿弗萊克相同的是,梅爾·吉布森演而優則導,在拿到一系清單演獎項後,他開啟了自己的導演生涯。
他的處女作,便是後來為他拿下十項奧斯卡提名,并最終拿下五項奧斯卡大獎的《勇敢的心》。
誰能忘記華萊士臨死時那句震天動地的“自由”呢?
經典就是經典,在《勇敢的心》之後,我們再也沒遇到過那樣感人至深的戰争大片。
在那以後,他又陸續拍攝了《耶稣受難記》、《啟示》等電影。
就當人們對他充滿期待時,他經曆了這十年的沉寂。
如今,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他已經六十歲了。
曾經的男神臉上多出了無數條歲月留下的印記,他的動作不那麼靈活,眼神也不再那麼銳利,更不知道他的才華,還是否能再次驚豔世人。
好消息是,随着《吾父吾血》登陸北美院線,他或許可以真的重回好萊塢。
十年,那些犯過的錯,早已在時間中風幹,成了他寶貴的财富。
而更加成熟的他,還能在未來為我們帶來怎樣的作品呢?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