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金海心發了兩張唱片,風頭正勁時,有媒體問她:“對向影視界發展,有沒有興趣?”
金海心堅定地說:“沒有興趣。”
後來的20幾年裡,她從未涉足過影視界。

如果當初她沒有那麼堅決地拒絕,在唱片市場沒落後,事業會不會有另一番景象?
是以,當金海心出現在《誰是寶藏歌手》現場,唱歌、然後接受點評時,坐在點評位置的,有一半是和她隔了兩代的音樂後輩,有一半是當年和她同期的同行,恐怕她的心情也很複雜。
金海心出現在《誰是寶藏歌手》,唱的第一首歌是《把耳朵叫醒》。
而這首歌,恰恰是當年讓她一出道就走上巅峰的作品。
1999年,金海心簽入唱片公司後推出的第一張專輯。黃征寫的曲,台灣金曲創作人厲曼婷寫的詞。
有些歡快,又有些慵懶,和金海心的桑心和個人氣質,莫名的契合。
朗朗上口的曲調,讓這首歌很快就在大街小巷的店鋪裡流行起來。逛街走到哪裡,都能聽到。
2000年,她上春晚了。
和樸樹、謝雨欣等人表演了一個《九九金曲》的串燒。她唱《把耳朵叫醒》,謝雨欣唱《誰》,樸樹則是那首成名曲《白桦林》。
那時候,也許有人不知道金海心長什麼用,卻大多數人都聽過這首歌。
是以,當她在《誰是寶藏歌手》一開口唱這首歌時,仿佛時光倒回到千禧年,讓人感慨萬千。
但更讓人感慨的是,在第二期,她卻選擇了周華健的《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
周華健當初做這首歌的想法,是來自于和歌迷之間的溫馨故事。
當時,網上有歌迷把他的歌曲串聯起來,成為一段小小的文章,讓他很感動。于是,萌生了創作這樣一首歌的想法。
然而,因為這樣一個歌名,後來被其他歌手翻唱時,總會讓人覺得有一點點心酸。
正如金海心唱了這首歌,當場就把陳粒給唱哭了。
其實,不管她唱得怎樣,不管歌詞到底在說什麼。
單單這樣一個歌名,仿佛就像是一位離開很久的歌手,回來了,物是人非。
但終究還是不甘心,還是想問那些曾經的歌迷聽衆:這些年,你們有沒有想起我?
這樣的不甘心,又何止是金海心一個歌手?
金海心出生于一個藝術世家,媽媽是音樂教授。
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她5歲開始學鋼琴、長笛等樂器。
和大部分家長不一樣,金海心的媽媽卻不想讓她太早就去接受專業的演唱訓練。
然而,11歲的時候,金海心就偷偷跑去學唱了蘇芮的歌曲。
家裡給她計劃好了求學路,高中畢業後就出國讀書。
然而,認識了音樂人三寶,她的人生從此改變。
三寶是金海心媽媽的學生,那時候已經是個著名的音樂人。
在聽了金海心唱歌錄的小樣後,非常堅定地說:“你應該去唱歌。”
就是這樣一句話,金海心放棄了去國外讀書的機會。
1998年,三寶把她推薦到索尼音樂,金海心成為内地第一位加入該唱片公司的女歌手。
1999年,出了《把耳朵叫醒》,一炮而紅。2000年,出了《那麼驕傲》。
兩張專輯,讓她拿下多個音樂新人獎,一時風光無二。
要知道,那也是千禧年,那可是一個音樂人輩出、音樂風格百花齊放的時代。
内地,王菲、那英坐穩華語樂壇天後的位子,樸樹早就因為《那些花兒》火了,趁熱打鐵又出了一首《白桦林》。
香港,最巅峰的女歌手是鄭秀文,還有一個唱着《少女的祈禱》橫空出世的楊千嬅,後來承包了絕大部分80後的青春。
台灣,王力宏的《龍的傳人》,火得一塌糊塗。
一個叫周傑倫的年輕人,以新鮮又讓很多人難以接受的風格,開始風靡兩岸。
在這樣的情況下,金海心以兩張專輯,就為自己掙得一席之地,馬上就被外界稱為是王菲的接班人、小天後。
從風格來說,金海心的唱腔和王菲有某部分相似,比如空靈。
但金海心的跳躍性更大,調皮,宛如精靈。和她的形象和氣質極其吻合,形成強烈的個人風格。
那時候的歌手,可比演員吃香多了。
唱而優則演,也是有的,但金海心從一開始就拒絕了。
一方面覺得演戲比唱歌難多了,自己沒有把握;另一方面,對于走音樂這條路,她非常堅定,目标是做一個全面發展的音樂人,後來還成立了自己的廠牌。
天賦與才華,讓金海心從一開始走得非常順利。
然而,個人在時代面前,始終還是渺小的。
大概是2006年開始,數字音樂開始來襲,大家習慣了在網上免費聽歌。
唱片市場開始快速的沒落,許多歌手還沒反應過來。
那時候,金海心還做了一張後來被認為是創作巅峰的唱片——《獨立日》。
但如今看來,那有點像是煙花綻放的瞬間,最燦爛,但随即就消逝了。
那張唱片之後,金海心再沒有出過全新的專輯。
作為歌手的金海心,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倒是嘗試了做主持人、配音、做綜藝導師。
但或許,她有自己的原則,即使開始接受現實,并作出改變,但始終也是偶爾開工,大部分時間是神隐狀态。
相較于找個飯碗,或許讓她更感慨的是,曾經的黃金時代,早就一去不複返。
當她第一次站在《誰是寶藏歌手》的舞台,和張亞東的打招呼,就足以讓人淚目。
金海心的那首《把耳朵叫醒》,正是張亞東編曲的。
那時候,張亞東已經是金牌制作人,他的頭銜前面挂着的是王菲、窦唯、許巍、汪峰等。
歌手們不出唱片了,他作為幕後,至少還可以做一些影視配樂。但這些年,張亞東也成為音樂綜藝上的熟面孔。
同期的大張偉,經過多少年的努力轉型,才在綜藝主持人領域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今的主流歌手,是陳粒、王源、劉柏辛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曾經的金牌歌手,又将何去何從?
我們懷念過去那個輝煌的年代,懷念過去那些好聽的聲音,更懷念那些能讓人産生共鳴的作品。
然而,現實的變化讓我們不得不告别。
而這些仍然堅持在創作的歌手,除了真正熱愛音樂,還能找到什麼原因?
——end——
作者:六六
本文為作者原創文章,抄襲必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檔來自網絡,若侵聯删。了解更多明星娛樂八卦、經典影視劇背後的故事,歡迎關注【六六飛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