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陶寺出土“神秘”文物,不僅證明夔鼓存在,還揭秘夔鼓模樣

在上古曆史中,留下了諸多神奇的傳說,它們有的令人贊歎,有的令人費解,也有的令人懷疑。然而,要揭秘這一切的答案,還得依靠專家們的考古發現。比如,曾一度被人們否定的夔鼓,就在一次考古發掘中現了它的真身。那究竟夔鼓長什麼樣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山西陶寺出土“神秘”文物,不僅證明夔鼓存在,還揭秘夔鼓模樣

在《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記載,“其上有獸,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裡”。這段話的意思很好了解,即山上有一種叫夔的野獸,被黃帝抓到後用它的皮做了一面鼓,而且鼓聲大得震天,還能傳五百裡遠。這就是關于夔鼓最早的記載,或許您看完後滿腦子都是懷疑,不過不要擔心,畢竟專家們一開始也都搞不清。

山西陶寺出土“神秘”文物,不僅證明夔鼓存在,還揭秘夔鼓模樣

對《山海經》這本書而言,它不僅是一部古老的地理著作,而且其中還描繪了衆多的神靈異獸,看完之後總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比如夔就是一種大如牛的龍形異獸。是以,專家們對于夔和夔鼓,自然也都存有懷疑的态度,認為它們都是不存在的。然而,随着山西陶寺遺址的發掘,專家們似乎又轉變了一種态度……

陶寺遺址位于山西襄汾縣,是一處面積約280多萬平方米的巨大遺址。1975年,考古專家們對陶寺遺址展開了初步發掘,通過出土的房屋遺址,以及陶器石和器具等文物,确定陶寺遺址的年代,距今約4000多年左右,甚至更有專家推測,陶寺遺址或許就是夏朝的都城。

山西陶寺出土“神秘”文物,不僅證明夔鼓存在,還揭秘夔鼓模樣

從1978年到1987年,陶寺遺址的發掘和清理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就,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文物,便是一件十分怪異的樹幹。在當時的發掘過程中,專家們正清理一處廣場的遺址,就在挖到距離地面1米多深時,發現了一塊深色木頭……

一開始,專家們都還以為是個小東西,但最後挖出來一看才知道,竟然是個碩大的圓柱形的空心樹幹,測量長度約1米,兩頭的直徑分别為40和50厘米。專家們都納悶了,這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而且在表面上還有依稀可辨的紋飾。為了盡快弄清楚空心樹幹的作用,專家們找來了專用車輛,将其運回博物館進行深入的研究。

山西陶寺出土“神秘”文物,不僅證明夔鼓存在,還揭秘夔鼓模樣

幾個月之後,專家們在清理樹幹内部遺存時,發現了一些指甲蓋大的黑色硬物,于是便對其進行了科學的化驗和鑒定,結果發現竟然是一種鳄魚皮。結論一出,便随即就引起了業内專家們的熱議,是以很多專家也都一緻認為,樹幹或許是一種鳄魚皮制作的鼓。

在古代的一些文獻中,關于用鳄魚皮制鼓的記載屢見不鮮,比如“(鼉)其皮堅,可以冒鼓也”,而且在《詩經·大雅》中,也已經明确提到了“鼍鼓逢逢,蒙瞍奏公”。其中的“鼉”,在古代指的就是鳄魚,比如現在的揚子鳄就是一種鼉。

山西陶寺出土“神秘”文物,不僅證明夔鼓存在,還揭秘夔鼓模樣

另外,專家們還出土過商代的青銅鼉鼓,故此可以推斷它的起源便是鼉鼓。不僅如此,專家們還通過研究古代的文字,發現了鼉和夔的古文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夔鼓和鼉鼓,就是同一樣東西。如此一來,困擾專家們多年的夔鼓之謎也就迎刃而解了。

專家們為了進一步确定夔鼓的鼓聲“特性”,又找來同樣的木材,複制了一件一模一樣的空心樹幹,并且還請來了幾位制鼓大師,用鳄魚皮覆在仿制的空心樹幹上制造了一面夔鼓。當專家用鼓槌輕輕一敲,夔鼓便發出了渾厚的聲響,雖然低沉,但如果幾十面,上百面同樣的鼓一起敲動,所發出的聲音必然如雷,格外地震撼人心,或許這就是千年古音,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感受吧。

山西陶寺出土“神秘”文物,不僅證明夔鼓存在,還揭秘夔鼓模樣

試想一下,在遠古茂密的叢林之中,當危險發生的時候,部落的首領擊鼓傳音,在“鼓聲如雷”中,将消息和号令傳達出去,然後衆人團結在一起面對自然,或者是敵人的威脅,那該是一種多麼令人血脈贲張的壯觀場面。

考古是一項偉大的事業,為我們揭開了遠古時期的未知往事,同時也讓我們能有一樣思考和探索的載體,進而對曆史也能産生更為深刻的認識和了解。至于夔鼓,其實也不過是衆多曆史之謎的其中之一,在它的背後還有更大的内涵在等着我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