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張宇 青木 郭媛丹 柳玉鵬】戰略飛彈部隊從陸地發射“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核潛艇在巴倫支海水下潛射 “深藍”洲際彈道飛彈,戰略轟炸機空射多枚巡航飛彈……9日,在總統普京的指揮下,俄羅斯“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進行飛彈發射訓練,将俄羅斯核打擊的“看家本領”進行了一次最強集中展示。有西方媒體很快給其扣上“炫耀核力量”的帽子,俄羅斯對此顯然不在乎。面對美國和北約的不斷圍堵,俄羅斯近年來一直大力發展先進戰略武器。特别是在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即将于明年2月到期,雙方就延長條約遲遲談不攏的背景下,俄羅斯展示核反擊力量也是在警告對手不要輕舉妄動。
“普京按下核按鈕”
據俄羅斯《消息報》10日報道,俄國防部9日表示,在總統普京親自指揮下,俄戰略飛彈部隊、戰略空軍、北海艦隊核潛艇當天參加飛彈發射演習。演習中,俄戰略飛彈部隊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一枚“亞爾斯”陸基戰略飛彈,北方艦隊“卡累利阿”号戰略核潛艇在巴倫支海水下50米處發射一枚“深藍”潛射洲際彈道飛彈。另外,圖-160和圖-955ms戰略轟炸機分别從不同基地起飛,發射數枚x-101和x-555新型巡航飛彈,擊中靶場目标。
“普京按下核按鈕”,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以此為題稱,俄羅斯“三位一體”核力量大演習讓許多人感到恐懼,但并不令人驚訝,此舉是為了讓俄羅斯核力量保持戰備水準。俄羅斯vesti新聞頻道稱,俄軍主要戰略打擊力量進行大規模演習,所有發射任務都圓滿完成。演習中發射了俄最先進的“亞爾斯”機動型洲際彈道飛彈,飛彈擊中位于堪察加半島庫拉訓練場的目标。該型飛彈射程可達1.1萬至1.2萬公裡。《消息報》稱,“深藍”潛射飛彈可攜帶數枚核彈頭,射程達1.15萬公裡。飛彈射向堪察加半島的庫拉訓練場,約半小時内擊中5500公裡外的目标。
《俄羅斯報》10日稱,專家表示,類似的戰略飛彈發射演習不是經常進行,因為這種演習非常昂貴,還需要增加安全措施。但沒有這種訓練,就不可能檢驗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戰備程度。俄國際文傳電訊社稱,在俄戰略核力量演習期間,美國空軍rc-135s戰略偵察機在俄羅斯邊境附近的白令海上空飛行數小時,以追蹤俄洲際飛彈的發射軌迹。
美國《新聞周刊》以“俄羅斯軍隊從海陸空發射飛彈,炫耀核力量”為題報道俄方的這次演習。文章稱,俄羅斯國防部專門釋出了一段超過兩分鐘的視訊,展示該國“三位一體”的海陸空核資産。“向北約發出信号”,德國新聞電視台稱,觀察人士認為,俄羅斯此次演習展示強大核打擊能力,其觀衆目标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這也是上月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後,俄羅斯展示的最大軍事動作。
“可以說這次演習針對俄羅斯的戰略武器,包括能夠進行核打擊的王牌裝備,進行了全方位考評。”一位中國軍事問題專家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演習中,俄羅斯陸基、海基和空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都參與進來,展示出強大威懾力,尤其是二次核反擊能力。這對俄羅斯非常重要。俄羅斯和西方的關系一直比較緊張,美國今年不斷展示核威懾及核打擊能力,多次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并從“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上發射潛射的“三叉戟”型彈道飛彈。與此同時,美國在軍控條約問題上采取了不負責任的态度,甚至要研制針對俄羅斯的中程彈道飛彈,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環境惡化,是以俄希望通過展示自己的反擊能力,顯示核強國的形象,震懾對手。
“真正的軍事對峙風險”
由于長期面臨美國和北約的壓力,俄羅斯一直格外重視發展戰略性武器。普京近年多次公開稱贊俄羅斯的“超級武器”,如可搭載多枚核彈頭的“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飛彈、能以20倍音速飛行的“先鋒”高超音速飛彈等。在分析人士看來,無論花式如何創新,“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内都是俄羅斯威懾力的支柱。
俄羅斯《報紙報》7日發表題為“半數俄羅斯人感覺到核戰争威脅”的報道稱,俄社會輿論基金會公布的民調顯示,53%的俄羅斯人認為世界面臨使用核武器的軍事沖突的威脅。俄羅斯“今日經濟”網站援引俄《國防》雜志主編伊戈爾·科羅特琴科的分析稱,俄羅斯希望與美國保持戰略核平衡。現在俄美《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即将到期,但美國卻無意延長這一條約,提出一些讓俄無法接受的條件。對此,俄須對美國做出相應的回應,以應對美國和北約的挑釁。
北約則不斷炒作俄羅斯構成的威脅。德意志廣播電台10日稱,北約日前釋出新的檔案《北約2030》,該檔案旨在建立北約未來10年的新戰略。新檔案稱,在未來10年,俄羅斯仍“可能是對該聯盟的主要軍事威脅”。《泰晤士報》8日稱,英國智庫“歐洲上司力網絡”在一封公開信中警告,北約與俄羅斯的關系正處于冷戰以來的最低點,加劇了“真正的軍事對峙風險”,呼籲雙方重建立立定期聯系。145名前歐洲國家、美國和俄羅斯的部長、大使等簽名。
俄塔社10日倒是報道了一條相對積極的消息。俄羅斯将派軍艦參加明年2月在巴基斯坦海岸附近舉行的“和平-2021”國際海軍演習,美英等北約國家也将參與,這将是近十年來俄軍艦首次與北約軍艦“共同行動”。
美國不“續約”令世界揪心
美國當局遲遲不同意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尤其讓俄羅斯方面不滿,也令世界揪心。《華盛頓郵報》稱,近年來俄羅斯加強了軍事演習,這次戰略核力量演習距離《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明年2月初到期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莫斯科和華盛頓已經讨論延長協定期限,但仍存分歧。《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美俄雙方部署的核彈頭數量均不得超過1550枚,部署的彈道飛彈和重型轟炸機總數不超過700。
自特朗普政府先後宣布廢除《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目前是美俄之間唯一的限制軍備條約。美國《新聞周刊》9日稱,俄羅斯被認為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但核武器數量受到《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限制。該協定即将于明年2月4日到期。普京提議無條件延長條約期限,并将核彈頭生産當機一年,但華盛頓和莫斯科延長協定的談判迄今未能成功。條約一旦失效,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将自冷戰中期以來首次沒有任何軍備控制協定。美聯社稱,軍控倡導者警告,條約到期後,對美俄核力量的任何檢查也将取消,這将對全球穩定造成打擊。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9日稱,曾在奧巴馬政府負責《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林恩·魯斯滕将續簽該條約的緊迫性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緊迫性作對比。她說,一年前人們會認為發生全球疫情大流行難以想象,現在使用核武器也是如此。“世界上還有1.3萬件核武器。其中大部分,但不是全部,屬于美國和俄羅斯。我們的關系正在惡化。是以,真的存在使用它們的風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