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随着寒意轉深,糖炒栗子的香味,就像是開啟了單曲循環模式,在大街小巷反複播放。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聞到了嗎?(圖檔來源:網絡)

如今糖炒栗子的加工過程,似乎已經很難看到了。但我清楚記得童年時,自家附近有一家國營食品店。每到初冬,店門口就擺出一口缸一樣的大鍋,裡面永遠翻滾着棕紅色的栗子,還有黝黑油亮的細沙。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全自動”是這樣的,我甚至見過用鐵鍁翻炒的“人工版”(圖檔來源:網絡)

“油亮”是因為放了糖——“糖炒”栗子嘛。但是這些糖還真不是用來增加甜味的,而是為了讓栗子均勻受熱,再就是為栗子增加一些“焦糖”的獨特香味。實際上糖炒栗子的甜味,主要還是靠栗子本身。

那麼哪種栗子比較甜呢,油栗,還是闆栗?

盡管闆栗的澱粉含量更高,但是論甜度,反而是油栗勝出——這個有趣的現象,可能類似糯玉米和水果玉米的對比吧。總之,糖炒栗子用的是油栗。雖然它比闆栗個頭小,但是除了更甜之外,油栗還有另一個優點就是:好剝。是以适合炒着吃。

但闆栗自有闆栗的好處。這種塊頭更大的栗子并不像它的表親一樣圓滑世故,甜也甜得笨拙;它的優點在于紮實、粉糯的口感。紅燒肉、黃焖雞,抓一把闆栗放進去一起炖,栗仁比肉香。曾經在懷柔吃過一次闆栗紅燒肉。一席終了,當真是肉基本沒人動,然而半枚闆栗都沒剩下。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山藥栗子雞配白蘭地炖雪梨(圖檔來源:321cooking)

素淡也一樣好吃。我喜歡在做白菜豆腐煲時,把闆栗當做主食一起煲進去。起鍋時,湯水中帶了清甜,栗仁也被炖得酥軟入味。這是真正的清鮮。要更考究的話,以前試過三刻的一道“濃雞湯栗子白菜煲”。是把娃娃菜先燙一下,再放進用南瓜蓉增稠過的雞湯裡,和闆栗、油面筋一起炖熟。工藝略複雜,味道卻極馥郁醇美。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濃雞湯栗子白菜煲(圖檔來源:321cooking)

除了炖、炒、焖、燒,闆栗入餡也是不錯的。幾年前去天津一家馄饨連鎖店時,被他家的闆栗豬肉馄饨瞬間擊中,從此記住了那個鮮甜豐饒的味道。後來還專門網購了幾次用闆栗做餡的馄饨——是上海大馄饨呢。還好,現在可以自己包了。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自己包的馄饨

栗子在“讨口彩”上,也有優勢(見《好日子和好意頭:平安喜樂,到碗裡來 》):本身就是“利”,和象征“撈一筆”的豬腳一起炖,是要發大财;和雞一起炖就更直白了,大吉大利,誰都喜歡。最讨喜的是用闆栗和油菜清炒,闆上釘釘的獲利,妥妥的有财,都是好事兒。除了味道樸素了點,沒别的毛病。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闆栗豬腳神仙雞(圖檔來源:321cooking)

在西方飲食文化中,栗子似乎沒有什麼特殊寓意,“好吃就夠了”。是以栗子在西式餐品、烘焙中的應用,也很廣泛。比如磨成蓉的栗子可以用來為湯體增稠,通常和奶油搭配使用;或者酒漬、糖漬之後用在甜品中,那味道,想想就覺得迷人。就好像被濃縮的秋天,還帶上了微醺的小情調。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糖漬栗子(圖檔來源:網絡)

說到這裡又想起,11月下旬,maggie曾經推薦給我一款幹邑栗子醬的做法。大緻是用白蘭地和香草調味的,還加了奶油、黃油和赤砂糖,看得我眼饞不已。隻可惜保存期限太短,我對甜食又無愛,就一直沒有動手做。但是香草也好,奶油也好,白蘭地也好,都是能帶來濃厚幸福感的食材,便覺得這款醬是用來和夫妻分享的。有機會的話,總要動手試試看。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說栗子醬,不如說是“栗蓉”或者“栗泥”(圖檔來源:網絡)

以前對栗子是說什麼都不肯碰的,因為有太多和它相關的不圓滿。然而這兩年好了傷疤忘了疼,又開始惦記它的味道了。煲湯、炖菜、和水果一起做成酸奶沙拉,甚至隻是把它和麥片一起浸泡到牛奶裡,都很好。栗子也是有着明确時令意義的食材,時間到了,不去吃上一吃,總覺得錯過了大自然的生物鐘。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做青菜羹時放兩顆栗子,連蔬菜帶主食都有了

由栗子衍生出的文學聯想也有意思。上學時讀《小婦人》,作者将長大後的女主角jo比喻成栗子,“外表有刺,但是隻要有人能剝開它,就會發現裡面的栗仁是多麼甜糯柔軟。”(you are like a chestnut burr, prickly outside, but silky-soft within, and a sweet kernal,if one can only get at it. love will make you show your heart one day, and then the rough burr will fall off....後半句不高興翻譯。直接丢原文上來)

栗子:做個甜心,時候到了

show your heart... then the rough burr will fall off(圖檔來源:網絡)

關于栗子的這個比喻,意象簡單,文字也有種樸拙的美。但我不喜歡它。倒是朋友小飛家的小女孩,小名就叫栗子。不知道和這典故有沒有關系。

希望沒有。對栗子來說,披這樣一層皮是無奈,被剝掉防禦是傷害。是以我真希望每個可愛的姑娘都能夠直接做一枚甜甜軟軟的栗仁,被父母守護着,被命運眷顧着,沒有煩惱……

長樂未央。

2020年12月12日

【寫在後面的話】

我發誓,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想要表達的心是真誠的,無奈的是能量很低,是以寫到最後終于撐不住,于是聲氣漸漸地弱下來。

不能說這個冬天是我經曆過的、最難捱的冬天——差太遠了!但是,心裡的迷惑、憤怒甚至絕望,都與客觀狀态呈現出詭異的背離;而這種奇怪的反差,進一步加強了各種負面情緒。

但是或許我現在可以說:承蒙不棄。一切又有好起來的迹象了。先是文章,再是自身。希望如此……(合爪)

啊,對了。昨天,就是昨天。寫完了小廚房恢複營運後的第100篇文章。

持續關注這邊的夥伴,會對這個被我反複提到的數字印象比較深。講真,即使在動筆之前我都很糾結,不确定它會不會是最後一篇。但當我試着說出這樣的想法時,便在那個瞬間知道,不會。

不會。路還很長。遲遲不能動筆,并不是寫不動了,而是糾結着,挑不出最合适“作為終點”的話題來。

沒法結束就是不能謝幕,那就繼續寫好啦。

于是,當明确了“100隻是個數字,不再具有特殊意義”之後,一切就又水到渠成了。随便挑了個話題來寫(劇透一下:十香菜),并準備在今天這篇發出來之後,繼續去寫第101篇。

不走。以上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2021年1月28日 某毛團(認認真真地踩了個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