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色星球2》第三集如約在周一播出,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介紹第三集主要内容。
在東南亞的遙遠角落裡,坐落着珊瑚礁三角區。
這裡的珊瑚礁種類之繁多,堪稱首屈一指。
海底城市裡擠滿了各種各樣的生物:
與擁擠的大都市一樣,各種生物都要争奪生存空間。食物,還有伴侶,但是珊瑚礁也是一個充滿了機遇的地方。比如墨魚,捕獵蝦蟹是它的專長。
但是大螃蟹卻是極其危險的獵物,它的爪子強勁有力。
然而墨魚卻有着非凡的天賦,它的皮膚中含有數百萬個色素細胞,憑借這些細胞,墨魚能夠變化出色彩各異的萬千形态。
這一招顯然把螃蟹迷惑住了,盡管墨魚很聰明,但要論體積,還是鲨魚更大,另外鲨魚也會以墨魚為食。
珊瑚在熱帶地區、溫暖清澈的淺水域為自己建造石灰岩家園,這些珊瑚礁所占的海底面積連千分之一都不到。
然而這裡卻是世界四分之一已知海洋生物的家園,這些珊瑚礁的結構複雜,變化極為豐富,它們為許許多多的居民提供各種各樣的家園,從閣樓套房到偏僻巢穴。
在澳洲的大堡礁上,一條鰓棘鲈靠捕獵小魚為生。
但是如果你連縫隙都穿不過的話,你要如何在這裡尋找食物,而且鰓棘鲈還有一個對手,跟它尋找的也是同一種獵物,這個對手就是章魚。
它能穿過非常狹小的縫隙
就算是這樣,它的獵物也常常逃走,但如果它倆合作呢,鰓棘鲈身上的顔色變淺,試圖吸引章魚的注意力,它還表演了倒立:
鰓棘鲈不僅是在給章魚發出信号,它還指出了獵物的藏身之所。
章魚到達了裡面,一條魚慌張跑出來,直直地朝着鰓棘鲈的嘴裡遊去。
得到獎勵的有時候是章魚,有時候則是鰓棘鲈,這兩種不同的動物發現團隊合作能讓它們在珊瑚礁裡大獲成功。事實上,團隊合作精神,正是珊瑚礁世界的生存基礎。珊瑚本身也要依賴合作關系,隻不過它們的合作要親密的多。
珊瑚是一種類海葵動物的叢集,也就是珊瑚蟲:
有些不過隻有沙粒那麼大
在每個珊瑚蟲組織裡生活的是我們肉眼無法識别的類植物微小細胞:
在白天充足的熱帶陽光下,這些類植物細胞蓬勃生長,可為珊瑚蟲提供90%以上的食物。天黑時,珊瑚蟲用自己的觸手抓住水中漂過的可食顆粒繼續進食。
珊瑚蟲還會從海水中提取碳酸鈣,并用碳酸鈣來為自己建造堅固的外殼,珊瑚叢集能夠持續的生長數百年,有些或許能達到千年,它們的建造物甚至能夠達到一所房子那麼大。
它們建造的最大的城市當屬大堡礁,大堡礁縱貫于澳洲東北海岸,全長兩千三百公裡:
不論珊瑚礁位于何處,裡面總是一派活躍的景象:
黎明時分,日班開始了,與之相伴的是一首由魚蝦和珊瑚礁其他住戶一同合唱的海底樂曲。這個城市的每個居民都有自己的角色,食腐動物,例如海參,負責循環其他生物産生的廢物,鹦哥魚咬下大塊的珊瑚,放在嘴中咀嚼,吸收其中的成分。
在婆羅洲這裡,綠海龜總是定期前往一塊特定的珊瑚:
為了達到那裡,綠海龜要沿着珊瑚礁遊很長一段距離,這裡就是它們的目的地——龜岩:
一代又一代的海龜來到這裡,以至于龜岩上方已經被磨出了一個凹陷處。
中東地區極其炎熱幹燥,大多數地表上都是寸草不生,但是在紅海裡,珊瑚礁的生長态勢卻十分旺盛:
近海水域的生物種類幾乎和熱帶雨林一樣繁榮,有些動物到珊瑚礁這裡來隻是為了休息和放松。
寬吻海豚一家子昨天夜裡都在近海岸進食,此刻它們就在珊瑚礁上休息放松,成年海豚和它們的寶寶們在睡覺時,青少年海豚就開始探索環境,它們似乎是在構思“遊戲”:
可以把這個遊戲叫做“抓珊瑚”,遊戲規則并不是十分明确,它們将不同的珊瑚碎片拾起來,然後丢下,有些墜落的很快,有些下沉的速度要慢些,有些珊瑚塊下降的方式似乎把大家逗得很開心:
隻有最成功的城市居民才能夠玩得起遊戲,不過這些遊戲的确有其價值,這些遊戲能夠提高小海豚的協調能力和靈活性,以後他們開始在遠洋捕食時将要用到這些本領。
每個珊瑚礁都有明确的分界線,那就是它的城牆,城牆的外部是陡坡:
這些壁壘能夠保護城市不受海浪的侵襲,不過這些城牆每日都要被漲潮覆寫兩次,在巴哈馬,這股急流會形成一中奇特的現象:
水手曾在故事裡說過,有一隻大海怪,就藏在珊瑚礁内部深處,這隻大海怪會将水手們拽向地獄:
如今,我們已經知道那其實是漲潮在珊瑚洞穴上方流過時而生成的漩渦,這些水流會把遠洋那邊新鮮的微小食物帶到珊瑚礁上來。
在馬爾代夫,潮水的規模達到最大時,其中一個珊瑚島湖裡将會充滿浮遊生物,它們會引來數百隻巨大的海洋生物:蝠鲼
蝠鲼的翼展寬達三米
它們張着那狹槽似的大嘴從浮遊生物旁邊穿過,蝠鲼生成了自己的漩渦,漩渦将它們的食物聚集的更加緊密,這種行為被稱作是“蝠鲼旋風”。接着潮水發生變化,食物的供應被切斷了,蝠鲼離開了珊瑚島湖。
珊瑚礁的另一側是動物栖息處,那裡的生活安靜祥和,任何生物如果想要逃離繁忙擁擠的珊瑚礁城市,那它們都可以在這郊區找到充足的空間。
從另一方面說,這裡也沒有藏身之所,是以這裡在夜間就變的非常危險。
黎明,光線出現後,珊瑚礁變成了較為安全的地方。
珊瑚礁生物會竭盡全力為自己的後代創造優勢,最能說明這一點的當屬世界上最遙遠的珊瑚礁:法屬玻利尼西亞,南太平洋的中心。
得益于他們與世隔絕的偏遠位置,這裡的某些珊瑚礁幾乎還是處于原始狀态。
不過今天,珊瑚礁正在面臨着新的威脅:海水的溫度正在變高。上升了一兩度的海水溫度僅僅持續幾周,就足以使珊瑚蟲排出身上的類植物細胞。
這種情況發生時,珊瑚将會失去自身的顔色以及主要的食物來源,如果高溫情況一直持續,褪色的珊瑚很可能會死去。近些年來,人們認為世界上一半的珊瑚礁都受到了褪色的影響,例如,從2016年起,在澳洲大堡礁淺水區,約三分之二的珊瑚都出現了褪色情況。曾經一度熙熙攘攘的海底城市,漸漸變成了荒涼的廢墟。
許多栖息動物都變得無家可歸
一些科學家預計,到本世紀末我們曾知曉的珊瑚礁城市可能會從地球上消失,這些及其珍貴的海洋寶藏,是否還有未來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