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同治元年,為了抵禦太平軍對上海的進攻,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奉命組建了淮軍。這時,有一支軍隊加入到淮軍中來,這支軍隊的頭目叫劉銘傳。此人作戰勇猛,很快便成為淮軍名将,殊不知,他的命運居然與台灣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劉銘傳,道光十六年生人,安徽合肥西鄉人氏。家裡世代以農耕為生,他在家裡排行老六。據說劉銘傳小的時候得過天花,臉上留下了麻子,人們都叫他“劉麻子”。劉銘傳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但是劉銘傳從小膽子就很大,兩目炯炯有神,聲音異常洪亮,人們見了都很害怕。劉銘傳不喜歡種地,對科考也不感興趣,從小身邊就聚集了一幫小夥伴,約個架啥的那自然是家常便飯。
在十一歲那年,劉銘傳居然販私鹽去了,随後就做起了打家劫舍的行當。當時有一個惡霸欺負到了劉銘傳的家裡,劉銘傳氣不過,居然拿刀将那惡霸給殺掉了。劉銘傳很快就在鄉裡組織了幾百名窮苦小青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劉銘傳就成為當地團練的頭目。1862年,李鴻章回家鄉組建淮軍,劉銘傳依然加入進來,他上司的這支軍隊号“銘字營”。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劉銘傳作戰勇敢,受到了李鴻章的重用。很快就被提升為直隸提督,成為淮軍名将。在攻滅太平天國之後,劉銘傳又跟随李鴻章參加了圍剿撚軍的行動,在追剿撚軍的過程中,劉銘傳為了搶功與湘軍将領鮑超産生了沖突,引起了包括曾國藩在内的湘軍集團的不滿,最後還是李鴻章出面調解了事。随後在協助左宗棠平定陝西回民叛亂的過程中又結怨于左宗棠,使得劉銘傳在同僚中的名聲很是不好,之後一直賦閑在家十幾年。
光緒十年(1884)七月,法國侵入福建、台灣地區,台灣告急。朝廷想到了賦閑在家的劉銘傳,任命其為台灣巡撫督辦台灣軍務,第二年,台灣正式建省,這樣,劉銘傳就成為了台灣的第一任巡撫。劉銘傳來到台灣之後,考察了當地的情況,針對當地的地形做出了重要部署。但是,當時台灣的主要兵力是劉璈率領的湘軍,身為淮軍将領的劉銘傳不太好統籌,劉銘傳主動放低了姿态,協調了與湘軍将領之間的沖突。
在劉銘傳的抗擊下,法國侵略者無功而返,劉銘傳成功地守住了台灣。随後,身為巡撫的劉銘傳帶領台灣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各個領域對台灣進行了開發建設,為台灣的近代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劉銘傳是以被稱為“台灣的近代化之父”。光緒十七年(1891),劉銘傳卸任台灣巡撫,離開了他摯愛的台灣。
光緒二十年(1894),日本挑起甲午戰争,清政府最終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當聽到,清政府将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劉銘傳異常悲憤,整日沉默不語,肝氣郁結,加重了他的病情。半年之後,心挂台灣的劉銘傳帶着巨大的遺憾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