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巢蟲對蜂群危害甚大,了解巢蟲的習性,才能做到未雨綢缪

作者:蜂群裡的守望者

巢蟲, 又稱綿蟲、 蛀蠟蟲 , 是蠟螟的幼蟲 。廣西南部 , 氣候溫暖無冬 , 蠟螟幾乎全年都活動 , 對中蜂的危害很大, 其中以渡夏期的危害最為嚴重。

1.受巢蟲危害的結果有 3種狀況

(1)巢脾嚴重損毀, 不能繼續使用, 蜂蠟亦是以而減産。

(2)遭巢蟲危害的蜂蛹未羽化便死亡 , 封蓋被蜜蜂咬開, 呈 “白頭蛹” 狀, 大片死亡。發生高峰多是渡夏期之初, 緻使渡夏群勢嚴重削弱, 蜂群即使不逃逸, 渡夏之後也極難恢複群勢, 下半年産蜜無望。

(3)發生時間比 “白頭蛹” 略後一些 , 蜂蛹已經羽化 , 翅已經發育完整, 能自主咬開房蓋, 但無法出房 。因為巢蟲吐絲将蜂蛹尾端和翅尖粘在房底。即使用手工将被害新蜂撥出來 , 也沒法清除翅尖的粘絲。受害嚴重的面積達到封蓋蛹的 90%以上。蜜蜂對受害新蜂長時間不拖棄 , 還不斷喂食,消耗儲蜜。要清除這種受害蜂 , 必須将巢房全部咬毀, 耗費大量蜂力 , 蜂群得不到甯。

巢蟲對蜂群危害甚大,了解巢蟲的習性,才能做到未雨綢缪

2.怎樣防治巢蟲

2.1 了解和熟悉蠟螟的生活史及習性 , 是搞好防治工作的必要前提 。蠟螟的消長有一定的規律 , 在巢蟲災害表露出來之前, 已經有了一個發展的過程。因而防治巢蟲危害 , 必須未雨綢缪。巢蟲的危害一旦發生 , 無論采取什麼措施, 都是無法彌補損失的。是以預防更加重要。有的養蜂員吃虧就在于重整治而輕預防。預防巢蟲的工作 , 應該有計劃地列入工作日程。

(1)将蜂群的抗巢蟲特性列為選種育王的條件, 有意識地培養抗巢蟲品種, 才是 “釜底抽薪”的辦法 。

(2)要經常保持蜂群強盛。強群對巢蟲抵抗力強, 耐受性好;弱群對巢蟲的抵抗力弱, 耐受性也差。要及時補強或合并, 以免防治工作陷入被動。

(3)要經常保持蜂群内蜂脾相稱 , 無蜜蜂護着的巢脾不可長期留在巢内 , 應及時提出箱外妥善保管或及時化蠟。

巢蟲對蜂群危害甚大,了解巢蟲的習性,才能做到未雨綢缪

(4)平時工作中清除下來的贅脾 、 廢王台 、 蠟屑等含蠟物 , 應收集起來集中化蠟 , 切忌随手抛棄或者随意擺放長時間不處理。這些含蠟物離開了蜜蜂的護理極容易招引蠟螟産卵滋生 , 緻使蜂場附近的蟲口密度急劇增加, 埋下今後巢蟲大爆發的禍根 。

(5)平底式木蜂箱, 要墊高後端, 使底闆向前傾斜, 以利蜜蜂趁出巢時清理蠟屑, 保持清潔 。吊挂式的竹籠 , 要逐漸擰轉, 使蜜蜂的出口處于最低位置。

(6)從蜂巢中抽出暫時不用的好脾、 新脾 , 或者暫時不化蠟的舊脾、 老脾、 贅脾、 蠟屑等, 都必須用硫磺煙熏透後 , 密封在蠟螟無法鑽入的容器内保管。并且要定時檢查, 發現可疑迹象, 立即用硫磺再熏蒸1 次。利用電冰箱的冷凍室貯藏含蠟物 , 可以免除熏蒸的麻煩 。

巢蟲對蜂群危害甚大,了解巢蟲的習性,才能做到未雨綢缪

(7)蠟螟喜晝伏夜遊 , 天黑之後開始四出活動 , 潛入蜂箱 , 遇到沒有蜜蜂護着的巢脾 , 直接上去産卵 。在蜂脾相稱的情況下 , 蠟螟雌蛾無法上脾 , 便在箱底闆上産卵。其孵化成幼蟲後 , 于晚上蜜蜂集結後 , 沿着箱壁爬上巢脾大肆蛀食蜂蠟 。蠟螟幼蟲對巢脾有選擇性 , 其首選對象是老脾。因為老脾中繭衣富含蛋白質 。如果天黑後巢門口仍然有蜜蜂把守, 蠟螟雌蛾無法進入蜂箱 , 便在箱外壁縫隙透風處産卵, 其卵孵化成幼蟲後 , 于晚上順縫鑽入箱内上脾 。針對蠟螟這些活動的特點, 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應采取的預防措施有:①糊嚴蜂箱縫隙 ,防止蠟螟幼蟲鑽入 。 ②多造新脾, 更換老脾, 使蠟螟幼蟲得不到足夠的蛋白質, 生長發育遲緩, 甚至無法成熟、 生育。 ③定期更換蜂箱, 特别是渡夏期之前, 是蠟螟雌蛾産卵的高峰時期 。将換下來的蜂箱用起刮刀刮幹淨 (必要時可用水沖洗幹淨, 晾幹), 然後用稭稈燃火燎烤, 烤死箱底闆縫隙中的蠟螟卵 、 蟲。有條件的可以用煤油噴焰燈或者液化氣噴焰槍。空蜂箱不足的, 可以采取逐箱輪換的辦法解決 。若天氣幹燥改用開水燙箱底, 一可燙死巢蟲, 二可增加濕度 。

雖然做了許多預防工作, 但是巢蟲的危害仍然難以完全避免。遭到巢蟲危害, 一經發現, 立即防治, 根據危害程度分别酌情處理 , 防止損失不斷擴大, 使蜂群盡快恢複正常的生活 。

此文僅供參考,蜂友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進步!筆者會持續推出更多養蜂文章,還望蜂友能給個關注,謝謝。

#谷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