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藝

在前面的文章中,有一篇《那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水》中展示了媽媽在橋墩邊拍的照片。那是古運河的一隅,河水四周是矮矮的橋墩,橋墩上嵌着一塊塊青綠色的石磚,角角落落的石頭縫着天然綠化邊——青苔、橋墩、河水、楊柳、孤舟、潇潇暮雨、寂靜無人,多麼有詩情畫意啊!簡直就是江南水鄉的完美诠釋!
媽媽找到了這麼好的一塊散步寶地,每次出去買完菜都要順路帶我到那兒走走轉轉,領略江南風光。今天,媽媽照常帶我去橋墩旁轉轉,正當我抱怨今天沒下雨時(我似乎覺得在綿綿細雨中繞河道走更有意境),隻聽媽媽一聲歡叫:“哦!是一隻天牛!”
我回頭一看,隻見媽媽蹲在地上,仔細打量着這個叫着“天牛”的小東西。這隻天牛的觸角很長,幾乎比它的身體還長,一節黑、一節白,搭配的挺順眼的。小小的頭是三角狀的,黑黑的身體上有兩片堅實的“護甲”(黑點白點相間,也是黑白搭配),仔細看,隐隐約約可以看見裡面的一對薄翼。
媽媽絮絮叨叨地開始回憶童年了:“以前呀,這天牛在農村随處可見,我們小孩子就愛捉天牛玩,捉到後按它觸角上有多少環兒,來判定天牛幾歲的。”媽媽眯着眼睛數着眼前的這隻天牛的觸角環數:“一、二、三、四……八、九!
九歲,天牛爺爺歲數挺大呢!”說着說着,媽媽看了看天牛腳下雪白的橋墩,又望了望古運河水,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天牛會不會遊泳?放到水裡試試看呢?”
我聽了媽媽這個大膽的創意行為既感到新鮮又感到害怕,而天牛呢,它也試探地往橋墩外側爬着,似乎也對水感興趣。我小心翼翼地捏着天牛的一個長觸角,媽媽蹲在旁邊屏氣凝神地看着,我心中突然有了底,一用力把天牛拽了起來,輕輕地放到河裡。
天牛在水裡快速地蹬動四肢,長觸角也左右擺動,很有一點遊泳的意思,可是河水依舊無情地緩緩地向右流淌着,天牛着急了,更加用力地向岸上遊着,我和媽媽都為天牛捏了一把汗,終于天牛經過不懈努力,終于觸碰到岸邊的牆壁了,媽媽擔心地看着數十厘米高的,濕漉漉的小石礅說:“(石墩)太滑了,怎麼爬得上來呢?”、
這時,似乎是老天的安排好的,一根小木棍在幾片綠藻的襯托下巧妙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它離天牛不遠,也在河中飄蕩着,媽媽瞧瞧無助的天牛,甚至有越過石墩救天牛的沖動了,可惜她是個旱鴨子,萬一運氣不好,天牛沒救着,自己卻撲通一聲掉下水了可咋辦?
天牛确實爬不上那橋墩,它的四肢漸漸僵硬了,觸角也不來回晃動了,一個無情的事實擺在我眼前:“天牛不會遊泳,現在淹死了。”我看着古運河水裡顯得脆弱無力的天牛,我忽然覺得,沒有一種生命比蟲子更脆弱和渺小了,一陣狂風,一陣暴雨,都有可能成為滅頂之災,我看着死了的天牛,不禁頭皮發麻,是我把它放進河裡的,天哪!一種莫名其妙的罪惡感湧上心頭,前一分鐘還活靈活現的小天牛,就因為我和媽媽的好奇心淪為了實驗犧牲品!
媽媽也在一旁懊惱地從地上撿起一片大葉子,說:“要是把天牛放進河水的時候,用一片大葉子給它做小船兒,它或許也不會死了!”無錫的天牛很少見的,或許這就是無錫最後一隻天牛,但是它死于非命。一路上,我和媽媽都覺得自己欠天牛家族一個交代,欠昆蟲界一個說法,媽媽開始四下張望,看看有沒有什麼大昆蟲,最好是天牛,打算再做一次樹葉載蟲的實驗,要是實驗有意外,肯定不會眼睜睜地看着它掙紮淹死……
回家後,媽媽上網搜了一下天牛的資料,這才知道,天牛是害蟲。哎!再怎麼倒黴,也沒有枉殺益蟲,我和媽媽噓了一口氣,為了紀念這隻倒黴的天牛,我特地下了這篇《夏天,遇到一隻天牛》,來緬懷所有被人們故意傷害的小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