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文鞭影》全文-注釋(下):兩句對偶,逐聯押韻,蒙學讀物

【龍文鞭影】(下)

該書内容主要來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時又從《莊子》和古代神話、小說、筆記如《搜神記》、《列仙傳》、《世說新語》等書中廣泛收集故事。輯錄了曆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諸葛亮、司馬遷、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聞趣事。全書共收輯了包括孟母斷機、毛遂自薦、荊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賣身、紅葉題詩等兩千多個典故,文字簡練扼要,而能闡明故事梗概,可稱之為一本典故大全。

該書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兩句對偶,各講一個典故。逐聯押韻,全書按韻編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學讀物。

《龍文鞭影》全文-注釋(下):兩句對偶,逐聯押韻,蒙學讀物

五微

敬叔受饷,吳祜遺衣。 淳于竊笑,司馬微譏。

子房辟谷,公信采薇。 蔔商聞過。伯玉知非。

仕治遠志,伯約當歸。 商安鹑服,章泣牛衣。

蔡陳善谑,王葛交饑。 陶公運甓,孟母斷機。

六魚

少帝坐膝,太子牽裾。 衛懿好鶴,魯隐觀魚。

蔡倫造紙,劉向校書。 朱雲折檻,禽息擊車。

耿恭拜井,鄭國穿渠。 國華取印,添丁抹書。

細侯竹馬,宗孟銀魚。 管甯割席,和峤專車。

渭陽袁湛,宅相魏舒。 永和擁卷,次道藏書,

鎮周贈帛,虙子驅車。 廷尉羅雀,學士焚魚。

冥鑒季達,預識盧儲。 宋均渡虎,李白乘驢。

倉颉造字,虞卿著書。 班姬辭辇,馮誕同輿。

七虞

西山精衛,東海麻姑。 楚英信佛,秦政坑儒。

曹公多智,顔子非愚。 伍員覆楚,勾踐滅吳。

君谟龍片,王肅酪奴。 蔡衡辨鳳,義府題烏。

蘇秦刺股,李績焚須。 介誠狂直,端不糊塗。

關西孔子,江左夷吾。 趙抃攜鶴,張翰思鲈。

李佳國士,聶憫田夫。 善讴王豹,直筆董狐。

趙鼎倔強,朱穆專愚。 張侯化石,孟守還珠。

毛遂脫穎,終軍棄繻。 佐卿化鶴,次仲為烏。

韋述杞梓,盧植楷模。 士衡黃耳,子壽飛奴。

直筆吳競,公議袁樞。 陳勝辍锸,介子棄觚。

謝名蝴蝶,鄭号鹧鸪。 戴和書簡,鄭俠呈圖。

瑕丘賣藥,邺令投巫。 冰山右相,銅臭司徒。

武陵漁父,閩越樵夫。 漁人鹬蚌,田父[夋兔]盧。

鄭家詩婢,郗氏文奴。

卷之二

八齊

子晉牧豕,仙翁祝雞。 武王歸馬,裴度還犀。

重耳霸晉,小白興齊。 景公禳慧,窦俨占奎。

卓敬馮虎,西巴釋麑。 信陵捕鹞,祖逖聞雞。

趙苞棄母,吳起殺妻。 陳平多轍,李廣成蹊。

烈裔刻虎,溫峤燃犀。 梁公訓雀,茅容割雞。

九佳

禹鈞五桂,王祐三槐。 同心向秀,肖貌伯偕。

袁闳土室,羊侃水齋。 敬之說好,郭讷言佳。

陳瓘責己,阮籍詠懷。

十灰

初平起石,左慈擲杯。 名高麟閣,功顯雲台。

朱熹正學,蘇轼奇才。 淵明賞菊,和靖觀梅。

雞黍張範,膠漆陳雷。 耿弇北道,僧孺西台。

準題華嶽,綽賦天台。 穆生決去,賈郁重來。

台烏成兆,屏雀為媒。 平仲無術,安道多才。

楊億鶴蛻,窦武蛇胎。 湘妃泣竹,鉏麑觸槐。

陽雍五壁,溫峤一台。

十一 真

孔門十哲,殷室三仁。 晏能處己,鴻恥因人。

文翁教士,朱邑愛民。 太公釣渭,伊尹耕莘。

臯惟團力,泌僅獻身。 喪邦黃浩,誤國章惇。

鞅更秦法,普讀魯論。 呂誅華士,孔戮聞人。

暴勝持斧,張綱埋輪。 孫非識面,韋豈呈身。

令公請稅,長孺輸缗。 白州刺史,绛縣老人。

景行蓮幕,謹選花裀。 郗超造宅,季雅買鄰。

壽昌尋母,董永賣身。 建安七子,大曆十人。

香山詩價,孫濟酤缗。 令嚴孫武,法變張巡。

更衣範冉,廣被孟仁。 筆床茶竈,羽扇綸巾。

灌夫使酒,劉四罵人。 以牛易馬,改氏為民。

圹先表聖,燈候沈彬。

十二 文

謝敷處士,宋景賢君。 景宗險韻,劉煇奇文。

袁安卧雪,仁傑望雲。 貌疏宰相,腹負将軍。

梁亭竊灌,曾圃誤耘。 張巡軍令,陳琳檄文。

羊殖益上,甯越彌勤。 蔡邕倒屣,衛瓘披雲。

巨山龜息,遵彥龍文。

十三 元

傲倪昭谏,茂異簡言。 金書夢珏,紗護蔔藩。

童恢捕虎,古冶持鼋。 何奇韓信,香化陳元。

徐幹中論,揚雄法言。 力稱烏獲,勇尚孟贲。

八龍荀氏,五豸唐門。 張瞻炊臼,莊周鼓盆。

疏脫士簡,博奧文元。 敏修未娶,陳峤初婚。

長公思過,定國平冤。 陳遵投轄,魏勃掃門。

孫琏織屦,阮鹹曝裈。 晦堂無隐,沩山不言。

十四 寒

莊生蝴蝶,呂祖邯鄲。 謝安折屐,貢禹彈冠。

顗容王導,浚殺曲端。 休那題碣,叔邵憑棺。

如龍諸葛,似鬼曹瞞。 爽欣禦李,白願識韓。

黔婁布被,優孟衣冠。 長歌甯戚,鼾睡陳抟。

曾參務益,龐德遺安。 穆親杵臼,商化芝蘭。

葛洪負笈,高鳳持竿。 釋之結襪,子夏更冠。

直言唐介,雅量劉寬。 捋須何典,捉鼻謝安。

張華龍鲊,闵貢豬肝。 淵材五恨,郭奕三歎。

弘景作相,延祖棄官。 二疏供帳,四皓衣冠。

曼卿豪飲,廉頗雄餐。 長康三絕,元方二難。

曾辭溫飽,城忍饑寒。 買臣懷绶,逄萌挂冠。

循良伏湛,儒雅兒寬。 歐母畫荻,柳母和丸。

韓屏題葉,燕姞夢蘭。 漂母進食,浣婦分餐。

十五 删

令威華表,杜宇西山。 範增舉玦,羊祜探環。

沈昭狂瘦,馮道癡頑。 陳蕃下榻,郅恽拒關。

雪夜擒蔡,燈夕平蠻。 郭家金穴,鄧氏銅山。

比幹受策,楊寶掌環。 晏嬰能儉,蘇轼為悭。

堂開洛水,社結香山。 臘花齊放,春桂同攀。

卷之 三

一 先

飛凫葉令,駕鶴缑仙。 劉晨采藥,茂叔觀蓮。

陽公麾日,武乙射天。 唐宗三鑒,劉寵一錢。

叔武守國,李牧備邊。 少翁緻鬼,栾大求仙。

彧臣曹操,猛相苻堅。 漢家三傑,晉室七賢。

居易識字,童烏預玄。 黃琬對日,秦宓論天。

元龍湖海,司馬山川。 操誅呂布,膑殺龐涓。

羽救巨鹿,準策澶淵。 應融丸藥,閻敞還錢。

範居讓誰,吳飲貪泉。 薛逢羸馬,劉勝寒蟬。

捉刀曹操,拂矢賈堅。 晦肯負國,質願親賢。

羅友逢鬼,潘谷稱仙。 茂弘綀服,子敬青氈。

王奇雁字,韓浦鸾箋。 安之畫地,德裕籌邊。

平原十日,蘇章二天。 徐勉風月,棄疾雲煙。

舜欽鬥酒,法主蒲鞯。 繞朝贈策,苻鹵投鞭。

豫讓吞炭,蘇武餐氈。 金台招士,玉署貯賢。

宋臣宗澤,漢使張骞。 胡姬人種,名妓書仙。

二 蕭

藤王蛱蝶,摩诘芭蕉。 卻衣師道,投筆班超。

馮官五代,季相三朝。 劉蕡下第,盧肇奪标。

陵甘降虜,蠋恥臣昭。 隆貧曬腹,潛懶折腰。

韋绶蜀錦,元載鲛绡。 捧檄毛義,絕裾溫峤。

鄭虔貯柿,懷素種蕉。 延祖鶴立,茂弘龍超。

懸魚羊續,留犢時苗。 貴妃捧硯,弄玉吹箫。

三 肴

栾巴救火,許遜除蛟。 詩窮五際,易布三爻。

清時安石,奇計居鄛。 湖循莺脰,泉訪虎跑。

近遊束皙,詭術屍佼。 翺狂晞發,嵇懶轉跑。

西溪晏詠,北隴孔嘲。 民皆字鄭,羌願姓包。

騎鵬沈晦,射鴨孟郊。 戴颙鼓吹,賈島推敲。

四 豪

禹承虞舜,說相殷高。 韓侯敝袴,張祿绨袍。

相如題柱,韓愈焚膏。 捐生紀信,争死孔褒。

孔璋文伯,夢得詩豪。 馬援矍铄,巢父清高。

伯倫雞肋,超宗鳳毛。 服虔賃作,車胤重勞。

張儀折竹,人末燃蒿。 賀循冰玉,公瑾醇醪。

龐公休暢,劉子高操。 季劄挂劍,呂虔贈刀。

來護卓荦,梁竦矜高。 壯心處仲,操行陳陶。

字荊爽邁,孝伯清操。 李訂六逸,石與三豪。

鄭弘還箭,元興成刀。 劉殷七業,何點三高。

五 歌

二使入蜀,五老遊河。 孫登坐嘯,譚峭行歌。

漢王封齒,齊主烹阿。 丁蘭刻木,王質爛柯。

霍光忠厚,黃霸寬和。 桓譚非谶,王商止訛。

隐翁龔勝,刺客荊轲。 老人結草,餓夫倒戈。

奕宛李讷,碑賺孫何。 子猷嘯詠,斯立吟哦。

奕世貂珥,闾裡鳴珂。 昙辍絲竹,裒廢蓼莪。

箕陳五福,華祝三多。

六 麻

萬石齊氏,三戟崔家。 退之驅鳄,叔敖埋蛇。

虞诩易服,道濟量沙。 伋辭饋肉,瓊卻饷瓜。

祭遵俎豆,柴紹琵琶。 法常評酒,鴻漸論茶。

陶怡松菊,田樂煙霞。 孟邺九穗,鄭珏一麻。

顔回練馬,樂廣杯蛇。 羅珦持節,王播籠紗。

能言李泌,敢谏香車。 韓愈辟佛,傅奕除邪。

春藏足垢,邕嗜瘡痂。 薛箋成彩,江筆生花。

班昭漢史,蔡琰胡笳。 鳳凰律呂,鹦鹉琵琶。

渡傳桃葉,村名杏花。

七 陽

君起盤古,人使亞當。 明皇化萼,靈運池塘。

神威翼德,義勇雲長。 羿雄射日,衍憤飛霜。

王祥求鯉,叔向埋羊。 亮方管樂,勒比高光。

世南書監,晁錯智囊。 昌囚羑裡,收遁首陽。

轼攻正叔,浚沮李綱。 降金劉豫,順虜邦昌。

瑜燒赤壁,轼谪黃岡。 馬融绛帳,李賀錦囊。

昙遷營葬,脂習臨喪。 仁裕詩窖,劉式墨莊。

劉琨嘯月,伯奇履霜。 塞翁失馬,臧谷亡羊。

寇公枯竹,召伯甘棠。 匡衡鑿壁,孫敬懸梁。

衣蘆闵損,扇枕黃香。 嬰扶趙武,籍殺懷王。

魏征妩媚,阮籍猖狂。 雕龍劉勰,愍骥應玚。

禦車泰豆,習射紀昌。 異人彥博,男子天祥。

忠貞古弼,奇節任棠。 何晏談易,郭象注莊。

卧遊宗子,坐隐王郎。 盜酒畢卓,割肉東方。

李膺破柱,衛瓘撫床。 營軍細柳,校獵長楊。

忠武具奠,德玉居喪。 敖曹雄異,元發疏狂。

寇卻列簿,呂置夾囊。 彥升白簡,元魯青箱。

孔融了了,黃憲汪汪。 僧岩不測,趙壹非常。

沈思好客,顔驷為郎。 申屠松屋,魏野草堂。

戴淵西洛,祖逖南塘。 傾城妲己,嫁虜王嫱。

貴妃桃髻,公主梅妝。 吉了思漢,供奉忠唐。

卷之四

八 庚

蕭收圖籍,孔惜繁纓。 卞莊刺虎,李白騎鲸。

王戎支骨,李密陳情。 相如完璧,廉頗負荊。

從龍介子,飛雁蘇卿。 忠臣洪皓,義士田橫。

李平鱗甲,苟變幹城。 景文飲鸩,茅焦伏烹。

許丞耳重,丁掾目盲。 傭書德潤,賣蔔君平。

馬當王勃,牛諸袁宏。 談天鄒衍,稽古桓榮。

岐曾販餅,平得分羹。 卧床逸少,升座延明。

王勃心織,賈逵舌耕。 懸河郭子,緩頰郦生。

書成鳳尾,畫點龍睛。 功臣圖閣,學士登瀛。

盧攜貌醜,衛玠神清。 非熊再世,圓澤三生。

安期東渡,潘嶽西征。 志和耽釣,宗儀辍耕。

衛鞅行詐,羊祜推誠。 林宗傾粥,文季争羹。

茂貞苛稅,陽城緩征。 北山學士,南郭先生。

文人鵬舉,名士道衡。 灌園陳定,為圃蘇卿。

融賦滄海,祖詠彭城。 溫公萬卷,沈約四聲。

許詢勝具,謝客遊情。 不齊宰單,子推相荊。

仲淹複姓,潘阆藏名。 烹茶秀實,漉酒淵明。

善釀白堕,縱飲公榮。 儀狄造酒,德裕調羹。

印屏王氏,前席賈生。

九 青

經傳禦史,偈贈提刑。 士安正字,次仲談經。

鹹遵祖臘,寬識天星。 景煥垂戒,班固勒銘。

能詩杜甫,嗜酒劉伶。 張綽剪蝶,車胤囊螢。

鸜鹆學語,鹦鹉誦經。

十 蒸

公遠玩月,法喜觀燈。 燕投張說,鳳集徐陵。

獻之書練,夏竦題绫。 安石執拗,味道模棱。

韓仇良複,漢紀備存。 存魯端木,救趙信陵。

邵雍識亂,陵母知興。

十一 尤

琴高赤鯉,李耳青牛。 明皇羯鼓,炀帝龍舟。

羲叔正夏,宋玉悲秋。 才壓元白,氣吞曹劉。

信擒夢澤,翻徙交州。 曹參輔漢,周勃安劉。

太初日月,季野春秋。 公超成市,長孺為樓。

楚邱始壯,田豫乞休。 向長損益,韓愈鬥牛。

琎除釀部,玄拜隐侯。 公孫東閣,龐統南州。

袁耽擲帽,仁傑攜裘。 子将月旦,安國陽秋。

德輿西掖,庚亮南樓。 梁吟傀儡,莊夢髑髅。

孟稱清發,殷号風流。 見譏子敬,犯忌楊修。

荀息累卵,王基載舟。 沙鷗可狎,蕉鹿難求。

黃聯池上,楊詠樓頭。 曹兵迅速,李使遲留。

孔明流馬,田單火牛。 五侯奇膳,九婢珍馐。

光安耕釣,方慕巢由。 适嵇命駕,訪戴操舟。

篆推史籀,隸善鐘繇。 邵瓜五色,李桔千頭。

芳留玉帶,琳蔔金瓯。 孫陽識馬,丙吉問牛。

蓋忘蘇隙,聶報嚴仇。 公藝百忍,孫昉四休。

錢塘驿邸,燕子樓頭。

十二 侵

蘇耽桔井,董奉杏林。 漢宣續令,夏禹惜陰。

蒙恬造筆,太昊制琴。 敬微謝饋,明善辭金。

睢陽嚼齒,金藏披心。 固言柳汁,玄德桑陰。

姜桂敦複,松柏世林。 杜預傳癖,劉峻書淫。

鐘會竊劍,不疑盜金。 桓伊弄笛,子昂碎琴。

琴張禮意,蘇轼文心。 公權隐谏,蘊古詳箴。

廣平作賦,何遜行吟。 荊山泣玉,夢穴唾金。

孟嘉落帽,宋玉披襟。 沫經三敗,獲被七擒。

易牙調味,鐘子聆音。 令狐冰語,司馬琴心。

滅明毀壁,龐蘊投金。 左思三賦,程頤四箴。

十三 覃

陶母截發,姜後脫簪。 達摩面壁,彌勒同龛。

龍逄極谏,王衍清談。 青威漠北,彬下江南。

遐福郭令,上壽童參。 郗愔啟箧,殷羨投函。

禹偁敏贍,魯直沉酣。 師徒布算,姑婦手談。

十四 鹽

風儀李揆,骨相呂岩。 魏牟尺縰,裴度千缣。

孺子磨鏡,麟士織簾。 華歆逃難,叔子避嫌。

盜知李涉,虜懼仲淹。 尾生豈信,仲子非廉。

由餐藜藿,鬲販魚鹽。 五湖範蠡,三徑陶潛。

徐邈通介,崔郾寬嚴。 易操守劍,歸罪遺缣。

十五 鹹

深情子野,神識阮鹹。 公孫白纻,司馬青衫。

狄梁被谮,楊億蒙讒。 布重一諾,金慎三緘。

彥升非少,仲舉不凡。 古人萬億,不盡茲函。

《龍文鞭影》全文-注釋(下):兩句對偶,逐聯押韻,蒙學讀物

敬叔受饷,吳祜遺衣。

【呂注】:敬叔受饷:南北朝時何敬叔為長城令,為政清廉,不接受禮品,有一年逢災,忽然在門上張榜,接受禮物。數日共得米二幹八百石,悉取以代貧民輸租。吳祜遺衣:漢代人吳祜擔任酒泉太守,為官清政廉明,有一姓孫的官員,私取民财為父買衣,其父曰:“有如此太守,怎麼忍心謀私。”于是姓孫的官員持衣到吳祜面前伏罪,吳祜:“觀過而知仁。”于是将衣服還給了他。

【哀箋】:世擅文明,雅重廬山之韻;家傳将略,克收石嶺之功。此聯即寫敬叔。東漢毋丘長,殺人入獄,膠東相吳祜憐之,臨刑,長囑妻若生子,名之吳生,以報吳君。

淳于竊笑,司馬微譏。

【呂注】:淳于竊笑:戰國時齊國人淳于髡,滑稽,善于言談。當楚國伐齊時,齊王讓他到趙請救兵,淳于髡大笑,齊王問何故,淳于髡說:“今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稻田者,操一豬腳,酒一盅,祝曰:‘瓯簍滿筐篝,污邪滿車,五谷藩熟,穰穰滿家。’臣見所持者狹而欲者奢,故笑之。”齊王于是給他黃金幹镒、白壁十雙、車馬百驷至趙,趙撥精兵十萬,楚國于是退兵。司馬微譏:唐代盧藏用舉進士不中,後隐居終南山得官,人稱随駕隐士。有天台山道士司馬承祯到京城,盧藏用指着終南山說;“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天台?”司馬承祯說:“以仆觀之,乃仕宦之捷徑耳。”

【哀箋】:淳于髡,《史記滑稽列傳》載其事。司馬承祯,新舊唐書均載其事,字子微,洛州溫人,事潘師正,傳辟谷導引術。著有《修真密旨》、《天隐子》、《服氣精義論》、《坐忘論》等。

子房辟谷,公信采薇。

【呂注】:子房辟谷:漢代張良,字子房,輔助劉邦建立漢朝有功,被封為留侯,于是說:“封萬戶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遂辟谷學道。辟谷,不食五谷,道教的一種修煉術。公信采薇:古代孤竹君的兒子伯夷、叔齊互相推讓,不願繼位,後恥食周粟,隐于山中采蔽而食,終緻餓死。伯夷,字公信。

蔔商聞過、伯玉知非。

【呂注】:蔔商聞過:孔子的學生蔔商,字子夏。曾子指出他的罪過,于夏曰;“吾過矣,吾過矣。”伯玉知非:伯玉,即伯玉,名瑗,春秋時衛國人,《淮南子》稱其“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哀箋】: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弔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汝何無罪也?吾與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爾罪一也;喪其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其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爾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事見《禮記檀弓上》。

仕治遠志,伯約當歸。

【呂注】:仕治遠志;郝隆,字仕治,晉時高平人,曾在恒溫軍中任參軍。謝安早有隐居之意,因屢征,在桓溫軍中任司馬。有人送給桓溫草藥,其中有遠志。桓溫問謝安:“此藥為什麼又名山草?”謝末及答,郝隆應聲說:“此甚易解,沒出來時稱為遠志,出來就稱為山草。”謝安甚有愧色。桓溫看看謝安笑曰:“郝參軍言無惡意。”伯約當歸:漢末姜維,字伯約,少年喪父,與母相依為命。隸于諸葛亮旗下後,與母相離。一日得母信,令求當歸。姜繼回信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哀箋】:仕治遠志事見《世說新語·排調》二三。

商安鹑服,章泣牛衣。

【呂注】:商安鹑服:商即蔔商。鹑服:破舊衣服。《故事成語考·衣服》;“蔔子夏甚貧,鹑衣百結。”安:安心于。章泣牛衣:漢代王章,字仲卿,西漢泰山巨平人。家境貧困,疾病無被,卧牛衣中,泣與妻别。其妻怒斥他說:“滿朝廷的人誰能超過你的學問,不思激進,反而哭泣,有什麼用!”後來王章做了京兆尹,還想得到封賜。其妻又制止他說:“人當知足,應該想當年牛衣泣涕的時候。”

蔡陳善谑,王葛交饑。

【呂注】:蔡陳善谑:北宋時蔡襄與陳亞均善詩,好戲谑。一次酒酣,蔡襄題詩曰:“陳亞有心便是惡。”陳亞當即對曰:“蔡襄無口便成衰。”聞者絕倒。王葛交譏:晉朝名士王導與諸葛恢共争姓族先後,王導曰:“何不言葛王,而言王葛。”諸葛恢說:“譬如言驢馬,不言馬驢,驢甯勝馬乎?”互相譏諷。

陶公運甓,孟母斷機。

【呂注】:陶公運甓:晉代人陶侃任廣州刺史時,早晨運百于齋外,晚上運百于齋内,說:“吾方緻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故自勞耳。”甓:磚。孟母斷機:孟子父親死後,由母親撫養。一天,孟子就學而歸,孟母問:“學何所至矣?”對曰:“自若也。”孟母于是用刀砍斷織機說;“子之廢學,猶吾之斷機也。”孟子懼,旦夕勤學,遂成亞聖。

少帝坐膝,太子牽裾。

【呂注】:少帝坐膝:晉明帝少時曾經坐在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帝問長安何如日遠,明帝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明日叢集臣宴會,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帝失色,曰:“何故異昨日之言?”答曰:“舉頭見日不見長安。”太子牽據:晉代憨懷太子小時聰慧,五歲時,宮中失火,武帝登樓觀火,太子牽武帝衣服讓他進入暗室,武帝問故,對曰:“暮夜倉卒,宜備非常,不宜親近火光,令照見入主。”

【哀箋】:少帝坐膝事見《世說新語·夙慧》篇。太子牽裾事見《晉書列傳第二十三愍懷太子》。

衛懿好鶴,魯隐觀魚。

【呂注】:衛懿好鶴:衛懿公好鶴,鶴竟乘大夫坐的車,當狄人進攻衛國時.将士們說:“讓鶴去打仗。”最後衛國大敗。魯隐觀魚:魯隐公将到棠地觀看捕魚,臧僖伯勸谏說:“凡與國家大事無關的東西,國君應該不去重視。”

【哀箋】:衛懿公好鶴,衛國為狄戎所滅,懿公亦被殺。棠地,今山東魚台東。隐公終未聽臧僖之谏。

蔡倫造紙,劉向校書。

【呂注】:蔡倫造紙:漢和帝時,宦官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麻頭、破布、造出紙來,被稱為“蔡侯紙”。劉向校書:漢成帝時,劉向任光祿大夫,成帝命他校定藏書,編成《七錄》,後其子劉歆繼承父業,編成《七略》。

【哀箋】:《七錄》當為《别錄》之誤,《隋書經籍志》、《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作《七略别錄》,并無《七錄》之稱。此書為我國最早之目錄學著作,并非類書,早亡佚,清嚴可均《全漢文》載有佚文一百零二條。

朱雲折檻,禽息擊車。

【呂注】:朱雲折檻;朱雲在漢成帝時任槐裡令,上疏言願得尚方寶劍斬一奸臣。成帝得知他要斬的是丞相張禹時,下令定朱雲罪。朱雲手攀殿檻大呼,以至殿檻被拉斷,自比夏朝的忠臣比幹。漢成帝不得已赦免了他,并下令修殿檻,以表彰直臣。禽息擊車:春秋時秦國大夫禽息向秦穆公推薦百裡奚不被采納,禽息于是以頭擊秦穆公車,腦漿流出。秦穆公感悟而用百裡奚。

耿恭拜井,鄭國穿渠。

【呂注】:耿恭拜井:東漢人耿恭領兵據守疏勒城,匈奴人斷絕城中水源。耿恭掘地十五丈無水,于是對天祈禱,一會兒泉水奔出。匈奴以為神,于是解圍。鄭國穿渠:戰國時南韓為防止秦國的進犯,派水工鄭國勸秦國修渠,以消耗其國力。秦國發覺了南韓的用意,要殺鄭國,鄭國曰:“開始時臣雖然是用計,然渠成亦秦之利也。”渠修成後,灌溉良田萬畝,秦國逐漸富強,于是命名該渠為鄭國渠。

【哀箋】:疏勒城,今新疆喀什。

國華取印,添丁抹書。

【呂注】:國華取印:宋代曹彬.字國華。在周歲抓周時,左手持幹戈,右手持俎豆,又取一印,人皆異之。後被封為魯國公。添丁抹書:唐代盧仝為兒子取名叫添丁,盧仝曾寫《示添丁》:“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哀箋】:南唐即為曹彬統兵所滅。

細侯竹馬,宗孟銀魚。

【呂注】:細侯竹馬:漢代郭伋,字細侯。在并州時曾有恩于民,當他任并州牧時,兒童數百名騎竹馬迎拜。宗孟銀魚:北宋蒲宗孟,擔任翰林學士,皇帝說:“翰林職清地近,而官儀末備,自今宜佩魚。”佩魚:唐朝五品以上官員,按級别分别佩金、銀、銅魚,而翰林學士佩魚自蒲宗孟開始。

【哀箋】:并州,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晉源鎮。宗孟銀魚為宋神宗時事。

管甯割席,和峤專車。

【呂注】:管甯割席:三國時管甯與華歆同席讀書,因華歆與他志向不同,管甯遂刻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和峤專車;晉朝中書監與中書令常同乘一車入朝,至和峤擔任中書令時,因鄙視中書監苗勖的為人遂乘坐專車。

【哀箋】:中書監與中書令同乘一車為晉朝禮制。

渭陽袁湛,宅相魏舒。

【呂注】:渭陽袁湛:晉朝人謝絢曾在座上對其舅袁湛無禮,袁湛說:“汝父昔已輕舅,汝今複來加我,可謂世無渭陽情也。”渭陽:舅父的别稱。宅相魏舒:晉朝魏舒少時住外家。相宅的人說:“必出賢甥。”魏舒自負地說:“當為外家成此宅相。”後來果然擔任司徒。

【哀箋】:絢一作徇。魏舒,字陽元,外家即今人所謂外公家。

永和擁卷,次道藏書。

【呂注】:永和擁卷:三國時李谧,字永和,好學,他曾說:“丈夫擁書萬卷,何暇南面百城。”次道藏書:晉代宋次道,家中藏書都校雠三五遍,士大夫多以次道家中藏書為善本,在他家附近租房居住,以求借書友善,是以他家附近的房租都比别處貴。

【哀箋】:李谧年少好學,立志以琴、書為業,做書籍的整理、校勘,朝廷屢次征召不應,答曰:“丈夫擁書萬卷,何暇南面百城。”

鎮周贈帛,*子驅車。

【呂注】:鎮周贈帛:唐代張鎮周,在唐高祖時從壽春遷任舒州都督前.到故宅,召來親友歡欣數十日,又将金帛贈給親友,說:“今日猶得與故人歡欣,明日則舒州都督,治理百姓,官民禮隔,不複得為交遊。”*子驅車:周*不齊,字子賤,任單父地方官。臨行前陽畫告訴他說:“我見識淺陋,不懂治民之術,隻能告訴你釣魚的方法,投下魚餌就上鈎的,是陽,肉薄而味不美;若即若離者是鲂魚,肉厚而味美。”*不齊到達單父後,前來迎接的達官貴人相擁于道,*不齊說;“車驅之,車驅之!陽畫所說的陽*魚到了。”

【哀箋】:*,慮字将心改為必。鎮周贈帛事見《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一》高祖武德八年。*子,春秋魯人,為單父宰,事見《說苑·卷七政理》。

廷尉羅雀,學士焚魚。

【呂注】:廷尉羅雀:漢代翟方進擔任廷尉,門前賓客盈門,及廢,門可羅雀。後複起用,有賓客欲往,翟方進在門上寫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态;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學士焚魚:南北朝時張褒,梁天監禦史劾其不供學士職,張褒曰:“碧山不負吾。”就焚掉佩帶的銀魚而去。

【哀箋】:翟方進。字子威,事見《史記·卷百二十》汲鄭列傳第六十。學士焚魚,張褒,任翰林學士,老杜曾有詩曰:“碧山學士焚銀魚。”(《柏學士茅屋》)

冥鑒季達,預識盧儲。

【呂注】:冥鑒季達:宋代楊仲希,字季達,年輕時在成都某家作客,主人家少婦出來向他調情,季達正色拒絕。他的妻子在家中夢見有人說:“你丈夫獨處他鄉,不在暗處做虧心事,神明知道了,一定會得第一名。”後來果然如此。預識盧儲:唐代盧儲考進士,投書拜見尚書李翺。李翺的大女兒十五歲,看見書信,說:“此人必定會考中狀元。”李翺于是招他為女婿,次年,盧儲果然中榜首。

【哀箋】:預識盧儲,新婚之夜,盧儲為催妝詩,曰:“昔年曾向玉京遊,第一仙人許狀元。今日已成秦晉約,早叫鸾鳳下妝樓。”事見《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八十一》貢舉四,李翺女條目。

宋均渡虎,李白乘驢。

【呂注】:宋均渡虎:漢代宋均擔任九江太守。郡内多虎,傷害百姓,設定檻阱仍然不能避免,宋均說:“這是因為官員貪暴,應該進忠言,退奸吏,可以移去檻阱。”老虎果然向東渡江而去。後來楚地多蝗蟲,一飛到九江界内,也各自散去。李白乘驢:傳說唐代詩人李白曾經騎驢過華陰,縣令不準他騎驢,李白寫詩雲:“曾使龍巾拭唾,禦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想知縣莫尊于天子,料此地莫大于皇都,天子殿前尚容吾走馬,華容縣裡不許我騎驢。”知縣大驚,向他謝罪。

【哀箋】:宋均渡虎,事見《後漢書·卷四十一》第五鐘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李白乘驢,元,陰時夫《韻府群玉》卷二:“李白遊華山,縣令方決事,白乘醉跨驢過門。宰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辄敢無禮!’白乞供狀曰:無姓名,曾用龍巾拭吐,禦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殿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裡不得騎驢?”毛文岐曾有詩《李太白騎驢處》曰:“華陰道上華山側,想見當年李太白。縣令不許騎驢過,自稱天子殿中客。”

倉颉造字,虞卿著書。

【呂注】:倉颉造字:倉颉是傳說中黃帝的史官,據說他觀鳥迹蟲文,創制丁文字。虞卿著書:周虞卿是遊說的士人,曾經向趙孝成王遊說,第一次得到黃金百镒,第二次被任命為上卿,故号虞卿。著書八篇.世号《虞氏春秋》。

【哀箋】:《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趙孝成王時,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觀近勢,亦著八篇,為虞氏春秋。”

班姬辭辇,馮誕同輿。

【呂注】:班紀辭葷;漢成帝遊後庭,想要班婕妤同車,班婕妤說:“聖賢之君,都有名臣在身旁;亡國之君,才有嫔妃在側。”漢成帝才作罷。馮誕同輿:馮誕與漢高祖同年,幼時曾經侍奉高祖讀書,娶了高祖的妹妹樂安公主,高祖常與他同乘車、同就食、同席而卧。

西山精衛,東海麻姑。

【呂注】:西山精衛:《山海經》記載,炎帝的女兒遊東海時溺死,化為冤鳥,名為精衛,常衍西山之木石填東海。東海麻姑:《神仙傳》載,東海中有神仙名叫麻姑。

楚英信佛,秦政坑儒。

【呂注】:楚英信佛:漢代光武帝的第六子劉英,被封為楚王,明帝時派人到西域求佛,帶來佛書,楚王劉英最先信佛。秦政坑儒:秦始皇,名政,讨厭儒生借經書發議論,指令焚燒《詩》、《書》、百家語,将犯禁的儒生活埋。

曹公多智,顔子非愚。

【呂注】:曹公多智:曹操曾說:“你們想看看我嗎,也是一個普通的人罷了,隻是多智。”顔子非愚:顔回,字子淵,是孔子的學生,天資聰明。孔子曰:“回也不愚。”

伍員覆楚,勾踐滅吳。

【呂注】:伍員覆楚;楚國伍員,字子胥,是伍奢的兒子。伍奢因為進谏被平王殺害,伍員逃到吳國,說服吳國讨伐楚國。伍員到楚國後,平王已死,昭王逃走。伍員于是鞭平王屍三百下。楚國大夫申包胥到秦國哭七天七夜,請求救兵,秦國于是出兵救楚。楚昭王複位。勾踐滅吳:越王勾踐失敗後,進入吳國作奴仆,後用範蠡的計策才得返國,于是卧薪嘗膽,整治軍隊,終于滅掉吳國。

君谟龍片,王肅酪奴。

【呂注】:君谟龍片:宋代蔡襄,字君谟。茶之極品莫貴于龍鳳團,始于宋代丁謂,成于蔡君谟。蔡君谟擔任福建轉運使,開始制造小片龍茶,共二十餘餅,重一斤,值金二兩,十分貴重。王肅酪奴:南北朝時王肅,開始不食羊肉及酪漿,常食即魚羹。曾說:“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惟茗不中,與酪作奴。”人們是以稱茗飲為酪奴。酪,乳漿。

蔡衡辨鳳,義府題烏。

【呂注】:蔡衡辨鳳:漢代辛繕隐居在華陰,光武帝征召不至,有一種鳥高五尺,五色備而多青,栖息在辛繕家的槐樹上,太守報告說是鳳。太史令蔡衡曰:“凡象鳳者有五:多赤者風,多音青鸾……,今多青乃鸾,非鳳也。”皇帝認為說得對。義府題烏:唐代李義府初次見唐太宗時,接受以烏作題目的考試,李義府曰:“日裡揚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多少樹,不借一枝栖。”唐太宗說:“将把全部樹枝借給你,豈止一枝。”于是任命他為禦史。

蘇秦刺股,李勣焚須。

【呂注】:蘇秦刺股:戰國時蘇秦遊說秦國沒有得到重用,回來時妻子不下織機迎接他,嫂子不給他做飯。蘇秦發誓讀《太公陰符經》,讀到欲睡時,就用鐵錐刺股。一年後,終于學成,于是周遊列國,佩了六國的相印。李勣焚須:唐代徐世勣,唐太宗賜姓李,任命為仆射。他的姐姐病了,李勣親自煮粥,燒掉了胡須,他姐姐說:“那麼多仆人,何必要你親自煮呢?”李勳說:“你我都年紀大了,還能煮多少次呢?”

介誠狂直,端不糊塗。

【呂注】:介誠狂直:宋代石介,字守道。擔任太子中允,十分忠直。人們稱贊他狂直。端不糊塗:宋大宗身體不适,宣政使王繼恩忌恨太子英明,想換太子。呂端擔任宰相,請太子入内,當太宗死後,将王繼思鎖在書閣中,親自扶助真宗登基,還揭簾審視,看清是真宗後才下拜。宋太宗曾稱他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對他的人品早有預見。

關西孔子,江左夷吾。

【呂注】:關西孔子:漢代楊震是華陰人,通曉經書,人稱關西孔子。江左夷吾:晉代王導,善于因事運用機謀。當時江左草創,溫峤以此為憂,及聽了王導的想法後,說:“江左自有管夷吾,吾複何慮哉!”管夷吾,即管子,戰國時齊國賢臣。

趙抃攜鶴,張翰思鲈。

【呂注】:趙抃攜鶴:宋代趙抃,彈劾不避權貴,被稱為鐵面禦史,到蜀地做官時,隻帶一琴一鶴自随。張翰思鲈:晉代張翰,擔任齊王囧的大司馬東曹椽,見秋風起,因思吳中鲈脍莼羹,歎息說:“人生貴心意合适,何必數千裡外求名位呢?”于是駕車回家。不久齊王囧事敗,人們都說他有先見之明。

李佳國士,聶憫田夫。

【呂注】:李佳國士:漢代李元禮與聶季寶一見面後,斷言說;“此人當作國士。”後來果然如李元禮所言。聶憫田夫:五代時聶夷中,很同情種田人,曾作《傷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粜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绮羅筵,遍照逃亡屋。”

善讴王豹,直筆董狐。

【呂注】:善讴王豹:衛國王豹善于唱歌。讴:歌唱。直筆董狐:董狐是古代史官,以直筆聞名。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隐。”

趙鼎倔強,朱穆專愚。

【呂注】:趙鼎倔強:宋代趙鼎,不附合議和,被秦桧貶到吉陽軍,趙鼎上謝表說:“白首何歸,怅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接見到謝表說:“此老倔強猶昔。”三年後,得病不食而死。朱穆專愚:漢代朱穆,小時候專心讀書,競常丢失衣帽、或落在坑中,其父認為他專愚。

張侯化石,孟守還珠。

【呂注】:張侯化石:漢代張侯擔任梁相,一天雨後,看見一隻像山雀樣的鳥墜地化為圓石,汀開一看,裡面有金印,印文為“忠孝侯印”。孟守還珠:漢代孟嘗擔任合浦太守,合浦産珠,因為前任太守貪暴,珠蚌都移走了,孟嘗革除弊政,于是珠蚌複還。

毛遂脫穎,終軍棄繻。

【呂注】:毛遂脫穎:毛遂是戰國時平原君的門客,曾自薦去楚國作說客,平原君說:“賢士處世,就像錐子放在囊中,其錐末馬上可以看見,你到我這裡三年還沒有建樹。”毛遂說:“臣今天請求處在囊中,當脫穎而出,不隻是錐末可以看見。”脫穎而出,指錐尖刺破囊而出。終軍棄繻:漢代人終軍,字子雲。從濟南出關時,守關的小吏給他傳回的憑證,終軍說;“大丈夫西遊,不會再回來了。”于是丢棄憑證而離去。繻,古代出入關口的憑證。

佐卿化鶴,次仲為烏。

【呂注】:佐卿化鶴:唐代徐佐卿,是四川的道士。唐玄宗出獵,向孤鶴射一箭,鶴帶箭向西南飛走。徐佐卿回到山中,對弟子說;“我出遊中箭。”于是将箭挂在牆上,說:“等箭的主人來取。”後來唐玄宗到四川,識得此箭,才知道先前的鶴是徐佐卿所變的。次仲為烏:傳說秦朝王次仲,将倉颉的舊文變為當時的隸書,秦始皇認為變換的隸書簡明,就召見他,三次征不到,就下令用檻車傳送。王次仲于是變為大烏,飛走了。

韋述杞梓,盧植楷模。

【呂注】:韋述杞梓:唐玄宗時韋述擔任史官,韋家兄弟五人也分别為官。張說對人說:“韋家兄弟,人之杞梓。”杞梓:比喻兄弟。盧植楷模:漢代盧植,剛毅有大節。曹操曾說他是“士之楷模”。

士衡黃耳,子壽飛奴。

【呂注】:士衡黃耳:晉代陸機,字士衡,家中有狗名叫黃耳,曾對黃耳說:“在京城與吳中久絕消息,能往取消息否?”黃耳搖尾作聲,帶書信而去,一月後帶家書傳回,以後又多次送信。子壽飛奴:唐代張九齡,字子壽,曾養鴿往返送家信,給鴿取名為飛奴。

直筆吳競,公議袁樞。

【呂注】:直筆吳競:唐代吳競,撰寫《武後實錄》時,記載張昌宗誘使張說誣陷魏元忠的事,張說為相後,屢次懇求更改,吳競說:“給您拘私情那還叫什麼實錄?”終究不改。公議袁樞:宋代袁樞,擔任史宮.章子厚與他是同鄉,極力請求他粉飾自己的傳記,袁樞說:“甯負鄉人,不可負天下後世公議。”

陳勝辍锸,介子棄觚。

【呂注】:陳勝辍锸;秦國陳勝在耕田時,曾停止耕作,将锸放在壟上說;“苟富貴。無相忘。”同伴說;“幫人傭耕,如何富貴?”陳勝歎息說:“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後與吳廣起兵反秦,自立為王各地響應。锸,鍬,農具。介子棄觚:漢代人傅介子,年十四好讀書,曾經棄觚而歎說:“大丈夫怎能坐在家中作老儒生,應當在異域立功。”後來因功被封為義陽侯。觚,古代寫字用的木闆。

謝名蝴蝶,鄭号鹧鸪。

【呂注】:謝名蝴蝶:宋代謝逸,字無逸,屢次考進士不第,作詩以自娛,曾作蝴蝶詩三百首,人稱謝蝴蝶。鄭号鹧鸪:唐代鄭谷,字守愚,七歲能作詩,後作《鹧鸪》詩極佳,人稱鄭鹧鸪。

戴和書簡,鄭俠呈圖。

【呂注】:戴和書簡:漢代戴和每結交到親密的朋友,就焚香告于先祖,書寫在竹簡上。鄭俠呈圖:宋代進士鄭俠,請畫工将幹旱造成的饑民流離失所、饑寒困苦之狀畫在圖上呈上.請求施行善政,神宗皇帝于是下诏責己,三日後天下大雨。

瑕丘賣藥,邺令投巫。

【呂注】:瑕丘賣藥:唐代瑕丘曾賣藥百餘年,因為地震而死,有人将他的屍體丢在水中,取他的藥來賣,一會兒瑕丘披着羊羔皮來,其人恐懼哀求。邺令投巫:邺縣風俗信巫,每年将女子投入河中,說是為河伯娶婦,西門豹擔任邺縣縣令時,将巫婆投入水中,開渠灌溉農田,百姓安定。

冰山右相,銅臭司徒。

【呂注】:冰山右相;唐代楊國忠為有相,頤指氣使,隻有進士張*不願依附他,說;“都說楊右相是泰山,我看他是冰山,太陽一出來,我們不就失去依靠了嗎?”于是隐居嵩山。銅臭司徒:漢代崔烈用五百萬錢買來司徒官職,就問兒子說:“我擔任三公,外面如何議論?”兒子回答說:“議論的人嫌大人有銅臭味。”

武陵漁父,閩越樵夫。

【呂注】:武陵漁父:晉代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武陵漁夫沿桃花源捕魚,從一個小山口到了村莊,村人自給自足,恬然自樂,說是秦時避亂來此,不知道有漢代魏代晉代。漁夫回來後,再去尋找卻找不到此地。閩越樵夫:傳說唐代一個樵夫藍超曾追白鹿,從一個極窄的石門中進入一豁然開朗的地帶,那裡雞犬之聲相聞,有主人稱是避秦時亂來此。藍超想回家與親人告别再來此,後來卻找不到此地。

漁人鹬蚌,田父*盧。

【呂注】:漁人鹬蚌;《戰國策·趙策》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鹬鳥啄住蚌肉,蚌夾住鹬鳥的啄,互不放松。鹬鳥說:“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必有死蚌。”蚌說:“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有死鹬。”鹬蚌互不放松,打漁的人看見了,把鹬蚌一起得到了。田父*盧:田父,指種田的人。齊國欲伐魏國,淳于完對齊王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東郭*是海内最狡猾的兔子,韓子盧迫東郭*,繞山者三,騰山者五,各自勞倦至極,田父毫不費功夫就得到功勞。恐怕齊魏相争,也是如此。”齊于是罷兵。

鄭家詩婢,郗氏文女。

【呂注】:鄭家詩婢:漢代鄭玄家中的奴婢都讀書,奴婢甚至能用《詩經》中的句子對話。郗氏文奴:晉代郗*家中有奴仆精于文章,王羲之喜愛他,常提起此奴。

子晉牧豕,仙翁祝雞。

【呂注】:子晉牧豕:漢商丘子晉牧豬,年七十不娶,不老,食菖蒲根,飲水而已。豕,豬。仙翁祝雞:晉代祝雞翁,常養雞幹餘隻,皆有名字,早晨放出,晚上回籠,隻呼雞的名字,雞就自動分開。

武王歸馬,裴度還犀。

【呂注】:武王歸馬:周武王在太公望輔助下滅商,于是偃文修武,放馬于華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向天下表示不再使用。裴度還犀:唐代裴度,相士曾說他将餓死。裴度在遊香山寺時,拾得犀牛帶一條,還給了失主。失主是一名婦女,正準備帶犀帶去救獲罪的父親,故感激不盡。先前的相士再次見到裴度,說:“積有陰德,将要大貴。”後來果然大貴。

重耳霸晉,小白興齊。

【呂注】:重耳霸晉: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曾因骊姬之亂出逃十九年,後得以返國,出谷戌,釋宋圍,一戰而霸。小白興齊:齊桓公,姓姜,名小白。任用管仲為相,大興齊國,遂為五霸之長。

景公禳慧,窦俨占奎。

【呂注】:景公禳慧:齊景公二十二年,出現慧星,齊景公想祈禱以消災,曼子說:“無益也。天上出現慧星,是為掃除穢德,君無穢德,何須祈禱?”塞俨占奎:宋代翰林學士窦俨與盧多遜、楊徽之同擔任谏官,曾推算說:“歲在丁卯,五星将在奎宿相聚,奎主文明,天下将太平,二位可以看到,老夫看不到了。”後來果如其言。

《龍文鞭影》全文-注釋(下):兩句對偶,逐聯押韻,蒙學讀物

卓敬馮虎,西巴釋麑。

【呂注】:卓敬馮虎:傳說明代卓敬,十五歲時,風雨夜歸,得一物,以為是牛,騎回家,進門後,放走此物,原來是虎。馮,憑惜、依靠的意思。西巴釋麑:秦國西巴在孟孫手下做事,孟孫獵得小鹿,讓西巴帶回,母鹿跟随不離開,西巴于是将小鹿放生。孟孫大怒,趕走了西巴。後來又将西巴招回,讓他作兒子的老師,說:“對小鹿都不忍心,何況我的兒子呢?”麑:小鹿。

信陵捕鹞,祖逖聞雞。

【呂注】:信陵捕鹞:魏國公子無忌,号信陵君,正在吃飯時,有一鸠投入案下,公子趕走鸠,鸠于是被屋上守候的鹞吃掉。公子無忌說:“我有負于鸠。”于是捕捉三百隻鹞,按劍說:“誰有罪?”一鹞低頭伏罪,公子無忌就殺掉了它,将其它的都放走,于是仁慈的名聲大振,士人争相歸附。祖逖聞雞:晉代祖逖立志報國,擔任司州主簿時,半夜聞雞叫而起來舞劍。後帶兵與石勒相持,收複黃河以南土地。

趙苞棄母,吳起殺妻。

【呂注】:趙苞棄母:東漢趙苞擔任遼西太守,鮮卑族入侵,劫持其母作人質,趙苞說:“惟為王臣,義不得顧私恩。”其母說:“人各有命,何得相顧,以虧忠義。”趙苞于是進兵殺賊,母親是以遇害,趙苞也吐血而死。吳起殺妻:戰國時魏國吳起在魯國做官,齊國伐魯,魯欲任用他為大将,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是以不信任他,吳起于是殺掉妻子以求信任。

陳平多轍,李廣成蹊。

【呂注】:陳平多轍:漢代陳平家貧,鄉裡中有富人張負的孫女,五次嫁人其夫都死了,陳平想娶他,張負對女兒說;“陳平雖貧,門外多長者車轍,不要因為家貧而持家不謹。”陳平自此富有。後來輔助漢高祖立了大功。李廣成蹊:漢武帝曾稱贊大将李廣,口不能出詞,恂恂如常人,但天下人仰慕他,正如諺語說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路。

烈裔刻虎,溫峤燃犀。

【呂注】:烈裔刻虎:秦始皇二年,有畫工名叫烈裔,刻兩隻玉虎.不點眼睛,秦始皇讓另外的畫工夜間點睛,虎即離去。次年南郡獻來白虎兩隻,原來是玉虎,于是挖去眼睛,虎不能再走了。溫峤燃犀:晉代人溫峤任都督江州軍事時,過牛渚橋,相傳橋下有怪物,溫峤點燃犀照橋下,怪物一會兒就覆滅了。

 梁公訓雀,茅容割雞。

【呂注】:梁公馴雀:唐代狄仁傑,因功封梁國公,居母喪時,有白雀飛下吊喪,如馴好了一樣。茅容割雞:漢代郭林宗借宿在茅容家,茅容早晨殺雞,郭林宗以為是招待自己,結果卻是侍奉他的母親,而自己和客人一起吃粗蔬談飯。郭林宗認為他很賢,就勸他就學。

禹鈞五桂,王祐三槐。

【呂注】:禹鈞五佳:五代時窦禹鈞的五個兒子相繼登高第,馮道贈詩口:“燕山窦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王祐三槐:宋代王祐遭貶後,親手在院中種植三棵槐樹,說:“我的子孫必定有擔任三公的。”後來兒子王旦果然為相。于是構築“三槐堂”。

同心向秀,肖貌伯偕。

【呂注】:同心向秀:晉代向秀與山濤、嵇康、呂安友善,志同道合,當世少有。肖貌伯偕:唐代張伯偕與弟弟張仲偕形貌相似,仲偕的妻子梳妝畢,看見伯偕說;“漂亮嗎?”伯偕說:“我是伯偕。”過了一會兒,又見到了,說:“剛才我錯将伯偕認作你了。”伯偕回答說:“我仍然是伯偕。”婦人羞愧不敢出門,後來兄弟倆以衣服相差別。

袁閎土室,羊侃水齋。

【呂注】:袁閎土室:漢代袁閎父親死後十分傷心,在發生朋黨事件後,修築土屋,潛居十八年不見客,早晚在屋中向母親行禮。羊侃水齋:南北朝羊侃在衡州做官時,曾設定水齋,飾以錦旗,令觀者贊歎。

敬之說好,郭讷言佳。

【呂注】:敬之說好:唐代項斯為人清奇雅正,尤其擅長寫詩,楊敬之贈詩雲:“幾度見君詩盡好,及觀标格勝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郭讷言佳;晉代郭讷,字敬言,官至太子洗馬,聽到伎人唱歌,言佳(即說唱得很好),石季倫問他這是什麼曲子,他說不知道。石說:“既不知曲名,何以言佳?”郭讷說:“就像看見西施,何必識得姓名才說她美。”

【呂注】:陳瓘責己:末代陳瓘在禮部做官,因為不知道程伯淳而寫文章責備自己不知道當世賢人。阮籍詠懷:晉代阮籍志氣宏放,晉文帝時,常擔心禍患,作《詠懷》詩八十餘篇。

初平起石,左慈擲杯。

【呂注】:初平起石:傳說晉代黃初平能将石頭變成羊站起來。左慈擲杯:傳說東漢左慈,有仙術,曹操曾将他斷食一年不死.後喝酒時将杯子擲出變作飛鳥,自己突然不見。

名高麟閣,功顯雲台。

【呂注】:名高麟閣:漢宣帝時,将有功的大臣畫在麒麟閣中,寫下姓名、官爵。功顯雲台:漢明帝時将中興功臣三十一人的像畫在南宮雲台上。

朱熹正學,蘇轼奇才。

【呂注】:朱熹正學:宋代朱熹集諸儒之大成,著述六經,貢獻很大。蘇轼奇才:宋代蘇轼在殿中應對,宣仁太後稱贊他有“奇才”。

淵明賞菊,和靖觀梅。

【呂注】:淵明賞菊:晉代陶元亮,本名淵明,後改名陶潛。隐居栗裡,種菊東籬。和靖觀梅:宋代林逋,字君複,谥号和靖。曾在孤山上建宅,宅四周種梅,觀之不倦,所作《詠梅》詩脍炙人口。

雞黍張範,膠漆陳雷。

【呂注】:雞黍張範:漢代張劭與範式為友,曾同在大學學習,分手時範式約定在來年某日拜訪張劭的雙親。來年張劭告訴母親殺雞煮黍準備,母親說:“二年之約何必當真。”張勳說;“範式必定不會失約。”到期範式果然來到。膠漆陳雷:漢代人陳重與雷義為友,同舉孝廉,同拜中書郎。當時人說:“膠漆自謂堅,不如陳與雷。”

耿弇北道,僧孺西台。

【呂注】:耿弇北道:漢光武帝兵至邯鄲,耿弇進見,與光武帝一同到薊州。官員們說;“怎麼向北進入敵人囊中?”光武帝指着耿弇說:“此我北道主人也。”僧孺西台:唐代牛僧孺擔任伊阙縣尉時曾在水邊祝拜說:“若是西台,當有溪尺鳥飛出。”結果飛出一雙溪尺鳥。後來果然官任西台,拜同平章事。西台,指中書省。

建封受贶,孝基還财。

【呂注】:建封受贶:唐代張建封,不得志時,尚書裴寬曾向他贈送錢帛奴婢,張建封毫不推讓。後來鎮守徐州。贶:賜贈之物。孝基還财:末代張孝基娶富家女,富家隻有一子,不肖,遂将全部家财贈給孝基。後富家子淪落為乞丐,孝基就将全部家财還給了他。孝基死後,忽然有人在高山見到他坐着儀仗專車,孝基說:“我以還财之故,上帝命我主此山。”

準題華嶽,綽賦天台。

【呂注】:準題華嶽:宋代寇準是華州人,八歲時曾吟華山詩;“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他的老師說:“賢郎怎得不作宰相。”綽賦天台:晉代孫綽,字興公。博學能文,聽說天台山神秀.就讓入畫其圖,遙為之作賦。賦成,友人範榮期贊賞說:“擲地有金石聲。”

穆生決去,賈郁重來。

【呂注】:穆生決去;漢代穆生少時與楚元王相交,因穆生不喝酒,楚元王每次宴會,都要設定甜米酒專供穆生享用,後王戊繼位,也經常設定甜米酒。後來有一次忘了設定,穆生說:“王意怠矣。”決意離去。賈郁重來:五代時賈郁擔任仙遊簿,任滿時,有吏醉灑,賈郁說:“如再來必定要懲治。”吏曰:“公若再來,如鐵船渡海。”後來賈郁果然再任,醉吏盜庫錢,賈郁判曰:“竊銅鏹以潤家,非因鼓鑄;造鐵船而過海,不假爐錘。”

台烏成兆,屏雀為媒。

【呂注】:台烏成兆:漢代朱博擔任禦史大夫,府中種植有柏樹,樹上有烏鴉栖息,後稱禦史台為烏台。唐代柳仲郢擔任谏議大夫,每次升官,都有烏鴉聚集,五天才散。兆,預兆。屏雀為媒;唐高祖的皇後窦氏的父親,在嫁女時曾畫二孔雀于屏上,說誰射中孔雀的眼睛就将女兒嫁給誰,結果唐高祖李淵二箭各中一目,于是娶了窦氏。

平仲無術,安道多才。

【呂注】:平仲無術:宋代寇準,字平仲,與張詠相善,張詠曾說:“寇公奇才,借學術不足耳。”安道多才:宋代張方平,字安道,少時聰明絕倫,讀書過目不忘,作文從不打草稿。

楊億鶴蛻,窦武蛇胎。

【呂注】:楊億鶴蛻:宋代楊億出生時,胎盤中裹着的是一隻雛鶴,全家驚駭,遂棄之江中,其叔父說:“異必奇人。”遲到江中,打開看時,鶴蛻變為嬰兒,身上有紫色細毛,三月才脫光。窦武蛇胎:漢代窦武出生時有一蛇同産,送入林中。後來窦武的母親死時,有一大蛇從林中出來,以頭觸棺,流血如泣,很有一會才走。人們認為是吉祥之兆

湘妃泣竹,鉏麑觸槐。

【呂注】:湘妃泣竹:堯帝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都嫁給了舜。舜南巡時死于蒼梧,兩個妃子跟随,死在江湘之間,成為湘水神,故世人稱為湘妃。當初,二妃到洞庭湖之君山,痛哭揮淚,染竹成斑,今稱為湘妃竹。鉏麑觸槐:鉏麑是晉國力士,晉靈公讓他刺殺趙宣子,去的時候趙宣子将要上朝,因時間尚早.正在假寐,鉏麑退而歎息說:“殺了為民做主的人不忠;違背了指令不守信。”于是在槐樹上撞死。

【呂注】:陽雍五璧:漢代陽伯雍曾經設定義茶給人喝,有喝茶的人送給他一包種籽說:“種下可以得到好玉,并可以得到好妻子。”北城徐氏家有女子,陽伯雍去求親,徐氏曰:“聘禮要白壁一雙。”陽伯雍到種種籽的地方求之,得到白壁五雙,聘回佳婦。溫峤一台:晉代溫峤博學能文,下玉鏡台一枚向姑媽的女兒求婚,行婚禮畢,新娘說:“我就懷疑是你這個老家夥。”

謝謝您的閱讀

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注重分享,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