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人類當做景觀的珊瑚,竟然有捕食水母能力

"貓抓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很多生物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包括我們小時候學習的羊吃草狼吃肉等,許多生物的生活習性都在我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生物的習性是會随着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狼和羊的祖先是否一開始就是食肉和食草呢?現在的狼和羊的生物習性就是我們從教科書上看到的那樣嗎?小夥伴們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看法。曆史上科研人員不止發現一種生物習性因為環境原因而改變,甚至連飲食習慣也會随之變化。

被人類當做景觀的珊瑚,竟然有捕食水母能力

在許多熱帶和亞熱帶沿海國家的海域中有一種常見的刺胞動物——珊瑚。大部分種類的珊瑚都具有群居性,因為形狀像是樹枝而常常被人誤以為是植物,大部分的珊瑚是無法移動的,都是通過伸出觸手來捕食,是以剛發現此生物的亞裡士多德曾認為珊瑚是屬于介于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生物。珊瑚通常以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為食,包括一些浮遊生物也是它們的食物來源之一。在一般人眼中,珊瑚絕對是最無害的植食性初級消費者。

被人類當做景觀的珊瑚,竟然有捕食水母能力

海底珊瑚礁

但凡事總有例外,以色列的兩所大學最近在紅海珊瑚的調查工作中,發現驚人的珊瑚食性改變現象,一種名為蕈珊瑚的珊瑚和大多數種類的珊瑚不一樣,蕈珊瑚不會跟其他珊瑚群居在一起,而是單獨一個獨立生活,并且他們也不定居在堅硬的岩石上,而是會遊離走動的。蕈珊瑚可以将海水導入體内使身體膨脹,再随海浪的沖擊四處滾動,有時也可通過自身的觸手推進身體進行移動,是以也被成為"會走路的珊瑚"。但即使如此,它們移動的速度也是相當的緩慢,一天通常才移動幾公分且不易被察覺。蕈珊瑚的外形和海葵相似,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最大直徑可達50厘米左右。

被人類當做景觀的珊瑚,竟然有捕食水母能力
被人類當做景觀的珊瑚,竟然有捕食水母能力

蕈珊瑚

在學者的調查過程中發現,這種珊瑚竟然會吞食紅海海域的月亮水母,而且這不是個别案例,大多數蕈珊瑚都會獵食水母。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吃素的珊瑚,突然變成肉食性的生物呢?科研人員發現蕈珊瑚吞食水母的現象,因季節而有所變化,由于紅海海域的月亮水母數量會有季節性的大變化,在月亮水母數量不多的季節,蕈珊瑚就跟普通的珊瑚沒有什麼不同,也是以藻類和浮遊生物為食但在月亮水母數量暴增的季節,它們就會變身為水母狩獵者。科研人員認為水母或其他魚類本身具有比藻類和浮遊生物更多的蛋白質,是以這種食性的改變可使蕈珊瑚更輕易的去的生存所需的營養,并強化對環境變化的适應性。例如氣候的變遷或是人為的幹擾,但是蕈珊瑚捕食水母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科研人員僅能推測它們可能是采用了類似海葵的狩獵方式,具體的結論需要更多的樣本與時間進行研究。

被人類當做景觀的珊瑚,竟然有捕食水母能力
被人類當做景觀的珊瑚,竟然有捕食水母能力

由于生态環境的破壞,蕈珊瑚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成為了近危物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