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小蜱蟲,不容忽視

炎炎夏日,各種蛇蟲鼠蟻紛紛出洞,此時也是蜱蟲活動的高峰時期,一旦被叮咬,蜱蟲頭部極易深深地鑽入皮膚裡,引起局部感染,導緻發熱伴白細胞、血小闆減少和多髒器功能損害為主要表現的蜱傳疾病,嚴重者可引起死亡。

蜱蟲是什麼?

蜱蟲,俗稱壁虱、草扒子、狗豆子,屬于寄螨目、蜱總科,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一般蟄伏在草叢、植物或牲畜皮毛之間,也會侵襲人體,像蚊子一樣吸血,但緻死率比蚊子高出很多。未吸血時蜱蟲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米粒至綠豆大小,吸血後脹大,黃豆至指甲蓋大小,可達其體重的200倍。

小小蜱蟲,不容忽視

蜱蟲是怎麼咬人的?

蜱蟲嗅覺敏銳,對汗液、二氧化碳很敏感,當與宿主相近15m時就會被感覺,一旦接觸立即攀爬到宿主身上,會去尋找皮膚相對較薄、不易被搔動的區域進行吸血,如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内側、陰部和腹股溝等。

蜱蟲的傳染方式?

1. 直接叮咬

蜱蟲叮咬攜帶病原體的動物後,再叮咬人時,病原體也随之進入人體引起發病。一般來講,蜱蟲附着後48小時内傳播疾病風險相對較小,之後會随着時間的推移感染的風險增強。

小小蜱蟲,不容忽視

2. 間接傳播

直接接觸危重病人或帶菌動物的血液、分泌物等體液,有可能會導緻傳播。

如何鑒别自己被咬了?

1. 黑痣樣

身體無故出現新的黑點,“扒拉”不掉,蜱蟲口器叮在皮膚上不松口,鑽入皮膚裡,隻露一個黑色的尾部,看上去就像長了一顆黑痣。

小小蜱蟲,不容忽視

2. 紅腫

局部出現水腫性丘疹或小結節,紅腫甚至發炎,中央有蟲咬的痕迹。

3. 瘙癢或疼痛

4. 發熱

在蜱蟲吸血後數日,出現發熱、畏寒、頭痛、腹痛、惡心等症狀,發熱多為持續性高熱,可高達40℃以上。

我被咬了,怎麼辦?

一旦發現蜱蟲的蹤迹,千萬不能像拍蚊子一樣拍打,也不能簡單粗暴的拉拽,因為蜱蟲的口器像一柄利劍已經深深的紮在皮膚裡,頭上還有倒鈎固定,暴力拉扯隻會更加刺激蜱蟲分泌更多粘性物質,使口下闆與皮膚更加牢固連接配接,是以,很難把蜱蟲拉下來,即使拉斷,蟲頭仍會留在皮膚裡,分泌更多攜帶病原體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另外,如果捏破蜱蟲,手直接接觸到蜱蟲體液,也會感染病毒。是以,發現被蜱蟲叮咬,最好是及時到醫院專業消毒、麻醉後完整取出。

如果無法即時就醫,自行取出時,注意找一把尖頭鑷子,盡可能靠近皮膚夾住口器,垂直向上迅速拔出,不要左右搖動,以免口器斷裂。拔出蜱蟲後,用酒精清潔傷口,肥皂水清洗雙手。

蜱蟲是傳播疾病的高手,一隻蜱蟲可産3000-4000枚卵,是以小編在此提醒,取下的蜱蟲千萬不能随意丢棄、放生自然,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用火焚燒,扼殺傳染的源頭。

小小蜱蟲,不容忽視

做好戶外防護,預防蜱蟲叮咬

1. 搞好環境和個人衛生,清除雜草。

2. 蜱蟲主要栖息在草地、灌木、樹林中,外出遊玩時暴露部位塗驅蚊液,穿緊口光滑的長衣長褲,不穿涼鞋或拖鞋,盡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長時間坐卧。

3. 野外活動後換掉所有衣物,立即洗澡,洗澡時注意檢查頭皮、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内側等皮膚褶皺處是否有蜱蟲。

4. 養寵物的家庭注意及時清潔和檢查,以防蜱蟲寄生在寵物身上侵襲人體。

5. 一旦出現疑似體征,應主動就醫并将相關暴露史告知醫生。

轉自醫科院皮膚病醫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