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幕下的倫敦,惠斯勒的畫作《藍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橋》

作者:一代棋王

若不仔細看這幅畫,會覺得它無比單調,給人一種顔色塗鴉的感覺。因為在青灰色的黑暗中,隻有深綠色的丁字橋墩矗立在那兒。是以泰特不列颠美術館的觀者一般都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這幅難以了解的畫上,而是加快腳步去欣賞别的作品,對于一些對藝術創作有着偏執的人總是會誤以為這副畫作是作者不經心的作品。

夜幕下的倫敦,惠斯勒的畫作《藍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橋》

《藍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橋》

但凡在倫敦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或是在日落時經過泰晤士河的遊客都知道,如此完美地再現泰晤士河夜晚的畫作極為少見,這樣就不難了解這副畫作的簡單之處了。事實上,除了盛夏之外,每到日落時分,泰晤士河都會升起水霧,加上傍晚的朦胧,泰晤士河會如這幅作品一樣變身成滿眼青灰色的風景。

《藍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橋》(nocturne: blue and gold-old battersea bridge)是惠斯勒以泰晤士河邊的夜晚為主題創作的“夜曲”系列作品之一。因為惠斯勒喜歡肖邦的鋼琴曲,于是将“夜曲”作為系列作品的名字。為了創作泰晤士河系列畫,他曾坐船往返于泰晤士河兩岸,醉心于他的藝術創作。惠斯勒在倫敦生活的時候(惠斯勒在美國出生,1859年,25歲的他搬到倫敦生活,直到1903年逝世),泰晤士河邊一直在建港口和橋梁。

夜幕下的倫敦,惠斯勒的畫作《藍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橋》

然而惠斯勒想畫的并不是文明的利器,而是泰晤士河本身,以及泰晤士河的河面上倒映的點點燈光,點點燈光倒影在水面上,再糅雜上傍晚的夜色與星光,顯得格外的甯靜與安詳,這也正是這副畫作的獨到之處,在繁雜的世界中能追尋到點點的甯靜。是以他選擇夜晚的泰晤士河作為主題,而不是白天。惠斯勒曾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到了晚上,工廠煙囪和高樓大廈都消失無蹤,整個倫敦市區籠罩在天堂般的寂靜之中,好像來到了精靈的世界。”

惠斯勒在這幅畫中隻描繪了老巴特西橋的輪廓,沒有畫出其他具體的形态。隻露出骨架的木橋看起來比實際的大橋更高大。為什麼這座大橋看起來這麼高、這麼大呢?因為惠斯勒并不是在河邊,而是坐在泰晤士河裡順流而下的船上。坐在船上仰望大橋,畫出來的大橋自然比實際看起來要大。經過橋墩前的船夫站在船上,望向惠斯勒和遊客所坐的這條船。大橋上面閃閃發亮的金色光芒是剛放的煙花留下的,右側還有一束金色的煙花正拖着尾巴飛向夜空。模糊不清的灰色水波輕輕蕩漾,倒映着遠處搖曳的燈光和星光。

看到這幅畫時,我被絕妙地捕捉到泰晤士河夜景的惠斯勒深深地迷住了。從寫實的角度來看,這幅畫裡确實沒有什麼内容,但是畫中的風景正是灰色泰晤士河最本真的樣子。特别是在細雨蒙蒙的夜晚,泰晤士河就會呈現出惠斯勒畫中的夢幻灰,那是沒有見過的人無法了解的,是猶如“灰色舊毯子”般模糊溫暖的氛圍。比起寫實地描繪對象,惠斯勒更緻力于呈現對象具有的美學形象,是以他的畫給人一種音樂般的感覺。

夜幕下的倫敦,惠斯勒的畫作《藍和金的小夜曲:老巴特西橋》

詹姆斯·阿博特·麥克尼爾·惠斯勒

但諷刺的是,當時著名的藝術評論家拉斯金并不喜歡惠斯勒的作品。拉斯金高度評價描繪逼真的拉斐爾前派,卻極其貶低惠斯勒模糊抽象的畫風。1877年,惠斯勒無法忍受拉斯金的惡評,以《泰晤士報》上刊登的文章侮辱了他的名譽為由,将其告上了法庭。經過一年多的訴訟,惠斯勒最後勝訴,卻未能得到應有的賠償。為了支付昂貴的訴訟費用,他不得不賣掉在倫敦新蓋的房子,可謂得不償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