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檔大型的文化情感節目,《讀者》自創辦以來就受到了好評,因為各界都牽扯到代表,通過節目大家了解了自己背後的艱難故事,讓他們被人格的魅力所鼓舞和感動。2017年第一季播出的豆瓣得分8.5分,第二季播出的豆瓣得分9.2分,第三季于2021年9月18日播出,内容還很豐富,第一期邀請了北鬥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錫來大聲朗讀,以及全國先進工作者張貴梅, 殘奧會領跑者徐東林、著名作家莫言、國家測試隊餘玉清和他的兩位同僚。他們是行業的代表,以真誠的熱情朗讀這些章節,為家人、同僚大聲朗讀,先聽他們非凡的故事,再聽他們的抒情朗讀。

董青是這部劇的主持人和制片人,雖然她離大家面前的工作隻有三年的時間,但她依然優雅博學、大方,和《長篇大論》的讀者有很強的共鳴,聽他們講出不平凡的故事,也為之感動。她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和學者,因為在面對各行各業的人時,她必須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
為什麼節目選擇在9月18日播出,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神舟12号三号航天員傳回地球,為了慶祝這個喜訊,節目選擇第二天播出,還邀請北鬥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大聲朗讀,一切都安排好了。楊元喜談到了北鬥導航系統的成功,服務于全球100多個國家,而精度距離300萬年還有一秒的水準,處于世界領先水準,特别提到原子鐘的自發發展并不容易,經曆了許多失敗,最終成功。
楊元熙也提到了自己過去的經曆,父母生病了,但全家人為他獨自學習,他終于不負衆望,成為國家的偉大貢獻者,他們的家庭作風很好,從未透露過父親的所作所為,互相尊重。尤其是他的妻子為他的成功也是默默地做出奉獻,從不有任何抱怨,家務不讓他介入,那一年也是他辛勤勞作的精神,隻為追求他。
楊元熙為空間科技工作者和有志于航天科技發展的青年學生背誦《當星光燦爛》,楊元熙的國語雖然不是很标準,但能聽到他對航天科技工作的熱愛和向往,希望更多對航天事業感興趣的學生繼續努力奮鬥。
麗江華平女子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張桂梅向父母和兄弟姐妹講述了自己自由女子高中的故事,本來想放棄,然後堅持,先是所有學生上大學,丈夫去世的過程,以及家庭的不了解。張貴梅朗讀是一本家庭讀物,主要是寫給父母的,雖然他們已經去世了,但張貴梅希望父母能了解她,知道她的聲音。為了給學校贊助,沒來得及去看望她死去的哥哥,家人不了解她,以為她被榮譽所發瘋,但她的希望是山裡的孩子們能多飛出去。
64歲的張貴梅生病了,走路很辛苦,她确實得到了很多榮譽,但她付出了自己青春的10多年,讓1600多名貧困學生走進大學校園,實作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她的犧牲值得向許多人學習。
徐東林是東京殘奧會女子400米T11決賽金牌和女子200米T11決賽金牌的領跑者,他和劉翠清在參加殘奧會前有健康問題,但并沒有放棄,最終在殘奧會上獲得了兩枚金牌和一枚銀牌, 攀登另一座山峰。徐東林還在隔離區,是以無法現場錄制節目,他背誦了妻子寫給未來寶寶的信。
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也出現在紀錄片中,講述了他過去經曆過的一些故事,讀起來也很動人,還出版了一本新書,摘自自己的書《透明的胡蘿蔔》。
餘文生和他的兩位同僚也受邀現場錄制了節目,餘文生講述了他的同僚為了自己的事業而死在新疆哈密沙漠的故事,雖然他渴死,但測量結果得到了很好的保護。2020年5月27日,餘文生參加了珠穆朗瑪峰的重新測試,海拔8,848.86米,但他的病情被疏散接受治療,随後是同僚。他們的測量是使用北鬥的導航系統進行的,該系統是準确的。他們為勘測員朗誦了艾青的詩《光之歌》。其實,背誦已經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的先進事迹已經深深地觸動了每一個人。
《讀者第3季》播出,依然秉承前兩季豐富的内涵,以及那些背後默默無聞的故事,雖然嘉賓不一樣,但還是感動還是經常在,國家那麼大,故事一定很多,背後都是不為人知的名人故事。這個節目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大家感動,學習自己無畏的奉獻精神,是一場真正的文化盛宴,良心的綜藝節目。
《讀者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