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州人!你知道周襄王在孟州打獵的曆史真相嗎?

作者:孟州廣播電視台
孟州人!你知道周襄王在孟州打獵的曆史真相嗎?

↑↑↑周襄王河陽受觐地:孟州市槐樹鄉古周城

孟州,先秦時期就被稱作“河陽”。周襄王是東周時期第八位天子,是中國曆史進入春秋戰國時期的标志性人物,其一舉一動都可能釀成重大的曆史事件。曆史上,周襄王曾在河陽狩獵,這其中有着怎樣的曆史玄機呢?

周襄王《春秋?僖公二十八年》記載有:“天王狩于河陽”。但,《竹書紀年》卻是另樣記載:“周襄王會諸侯于河陽。”同一件事,兩部史書都有記載,卻一個是“會諸侯”,一個“狩”,其意義迥然不同。按照禮制,諸侯有朝觐周天子的職責,天子又豈能屈尊随便跑到諸侯國中去會諸侯。周天子去河陽會諸侯,是件大失體統的事。

那麼,還是讓我們一步步來了解曆史的真相吧。

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時晉 國國君。重耳在國内受排擠追殺,被迫逃亡列國達十九年之久。公元前636年,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繼位,稱晉文公。重耳繼位後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晉文公在趙衰、狐偃等大臣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孟州人!你知道周襄王在孟州打獵的曆史真相嗎?

周襄王,周朝國君,在位三十三年。周襄王時期,諸侯争霸日益激烈,各諸侯國勢力大增,早淩駕于周王室之上。公元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子帶叛亂,周襄王逃到鄭國并向晉文公請求援助。晉文公想當霸主,他想乘這個機會來顯示他威力。于是,他打着勤王的旗号,出兵攻克子帶當時所在的溫邑(今溫縣),生擒子帶,然後迎周襄王回京城,将子帶押到京城處死,平定了叛亂。為了感謝晉文公,周襄王把陽樊(今修武縣周莊鄉一帶)、溫、原(今濟源市)和攢茅(今馬村區大陸村一帶)四個邑賜給了晉國。

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兩國開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晉文公将1000名楚軍俘虜和100輛俘獲的戰車獻給周襄王,周襄王回贈了100張紅色的弓和1000張黑色的弓,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其他諸侯,并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晉文公稱霸後想率衆諸侯去京城觐見周襄王,《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二回“周襄王河陽(今孟州市)受觐”對此作了描述。

……狐偃曰:“伯主(晉文公)是以行乎諸侯者,莫不挾天子之威。……為君計,莫若以朝王為名,号召諸侯……”趙衰曰:“然以臣愚見,恐入朝之舉,未必遂也。”文公曰:“何為不遂?”趙衰曰 :“朝觐之禮,不行久矣。以晉之強,五合六聚,以臨京師,所過之地,誰不震驚?臣懼天子之疑君而謝君也。謝而不受,君之威亵矣。莫若緻王于溫,而率諸侯以見之。”文公曰:“王可緻乎?”趙衰曰:“王喜于親晉,而樂于受朝,何為不可?臣請為君使于周,而商入朝之事,度天子之計,亦必出此。”

孟州人!你知道周襄王在孟州打獵的曆史真相嗎?

文公大悅,乃命趙衰如周,谒見周襄王,稽首再拜,奏言:“寡君重耳,感天王下勞錫命之恩,欲率諸侯至京師,修朝觐之禮,伏乞聖鑒。”襄王嘿然。命趙衰就使館安歇。即召王子虎(周大臣)計議,言:“晉侯擁衆入朝,其心不測,何以辭之?”子虎對曰 :“臣請面見晉使而探其意,可辭則辭。”子虎辭了襄王,到館驿見了趙衰,叙起入朝之事。子虎曰:“……但列國鱗集,行李充塞,車徒衆盛,士民目未經見,妄加猜度,訛言易起,或相譏讪,反負晉侯一片忠愛之意,不如已之。”趙衰曰:“寡君思見天子,實出至誠。下臣行日,已傳檄各國,相會于溫邑取齊。若廢而不舉,是以王事為戲也,下臣不敢複命。”子虎曰:“然則奈何?”趙衰曰:“下臣有策于此,但不敢言耳。”子虎曰:“子餘有何良策?敢不如命!”趙衰曰:“……天子若以巡狩為名,駕臨河陽,寡君因率諸侯以展觐。上不失王室尊嚴之體,下不負寡君忠敬之誠。未知可否?”子虎曰:“子餘之策,誠為兩便,虎即當轉達天子。”子虎入朝,述其語于襄王。襄王大喜。約于冬十月之吉,駕幸河陽。

孟州人!你知道周襄王在孟州打獵的曆史真相嗎?

……周襄王駕到,晉文公率衆諸侯迎至新宮駐跸。上前起居,現拜稽首。次日五鼓,十路諸侯,冠裳佩玉,整整齊齊,舞蹈揚塵,锵锵濟濟。方物有貢,各伸地主之儀;就位惟恭,争睹天顔之喜。……

其實,晉文公想觐見周襄王,就是為了增加他的威望。然而,讓晉文公沒想到的是,周襄王竟然來河陽。這下其意義全變了,不是晉文公觐見周襄王,而是周襄王“觐見”晉文公。堂堂的周天子被一個諸侯王呼來喚去實在有失體統。

是以,孔子寫《春秋》時,将此事寫成“天子狩獵于河陽”,為周天子挽回了顔面。晉文公上演了一出中國古代版的“狐假虎威”的場面,讓衆諸侯看看,他晉文公才是真正的霸主。

孟州人!你知道周襄王在孟州打獵的曆史真相嗎?

作者:許保金

焦作中站區人、焦作市民間文學作家

監制:王秋生 總編:蔺鴻波

統籌:楊焱輝 主編:湯曉冬

責編: 王萌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