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豹貓偷偷摸摸鴕鳥驚呆了——"自然法則保護"的"守護者"的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

作者: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

資料來源:閱讀特别報道

豹貓偷偷摸摸鴕鳥驚呆了——"自然法則保護"的"守護者"的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

位于繁華的深圳灣中心區,歡樂海岸北側,有68.5萬平方米的濕地。站在濕地西側的一條向東望去的人行道上,大片的紅樹林和蘆葦叢環繞着大量的高樓大廈和倒映在水中的白雲,水兒不時掠過,一幅城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面令人驚歎。

這是廣東深圳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深圳唯一的國家濕地公園,被譽為"青玉"的城市中心。十四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雜草叢生、難以管理的海灘,如今,它已經華麗地變成了800多種動植物的栖息地,也是許多深圳居民的天然家園。

3月19日,記者走進華僑城濕地,聽從業人員講述這裡鮮為人知的故事。記者了解到,濕地不僅是生态保護的樣本,更是流動的自然教室,越來越多的深圳居民通過這裡了解自然,愛護自然,參與到保護自然的行動中來。

實施保護性維修

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漫步在華僑城濕地的森林人行道上,耳邊總是伴随着鳥兒歡快的叫聲,路上不時看到蜥蜴的頭顱出現,石的岸邊,彩繪的魚懶洋洋地躺在太陽之上——這幅原生态的圖畫, 瞬間屏蔽了城市的喧嚣。

記者注意到,一些枯枯的樹幹散落在公園的角落裡,還有落葉堆在一堆未經許可的樹幹上,怎麼了?

"在我們看來,枯葉不是垃圾和廢物,它們仍然是一個活物。華僑城濕地生态環境維護和營運經理張俊新解釋道。原來,園區管理實踐"也是自然一種自然狀态"和"無痕濕地"、"零浪費"等管理理念,通過植物不做景觀式修剪、不殺蚊、夜間不開燈等,為不同生物創造适宜的栖息地。

2018年9月16日,公園内大量樹木因超強台風山竹而破碎倒塌,但并未被作為垃圾扔掉。"枯木已經倒閉,但它仍然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我們選擇将它們留在原地進行處置和使用,并将它們轉化為材料。張俊欣說,公園的蹤迹是把枯木加工成一塊木頭。此外,他們将枯木建造成昆蟲的微栖息地,枯葉被用來堆肥它們,使枯木和落葉的壽命得以延續。

張俊欣說,海外的中國濕地最初是通過填海造地工程形成的,一個海灘,當時深圳灣留下了少量的原生紅樹林,但由于缺乏管理,存在大量外來入侵植物,水污染大,環境惡劣。

"2007年,華僑城集團受深圳市政府委托,接管華僑銀行濕地,曆時五年多,投資2億多元進行保護和更新,深圳華僑城城市娛樂投資公司(歡樂海岸)緻力于使濕地成為生态保護,為公衆提供輕松體驗的空間。張俊欣表示,為了盡量減少人對環境的影響,園區實行半保護區管理,通過網上預約,嚴格按照生态承載能力,控制入園人數,確定生态品質和體驗。此外,公園還留下了一塊面積約一半的區域,作為恢複和重建區域,用于生物白,不向公衆開放。

通過華僑集團和歡樂海岸的精心保護和修複,華僑銀行濕地保持了鹹水濕地獨特的生态特色,園區目前占地面積約68.5萬平方米,水域面積約50萬平方米,擁有4萬多平方米的紅樹林和許多本土動植物。

園區累計監測記錄

動植物數量已增至800多種

作為公園從業人員,每當發現新的生物物種時,這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刻!據報道,該公園自2007年接管以來開始監測生物物種,當時監測記錄的鳥類隻有70多種。随着環境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物種被記錄在公園的監測中。

"2020年4月的一天,從業人員在公園平湖飛宇走道旁發現了一隻長得像蜻蜓的生物,翻了很多照片。後來咨詢了專家,他們對其進行了比較,以确定它是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的四種斑點物種。張俊欣說,該物種的數量和分布非常罕見,這次在海外的中國濕地都有記錄,并不容易,說明濕地生态環境的品質正在穩步改善。

豹貓偷偷摸摸鴕鳥驚呆了——"自然法則保護"的"守護者"的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

瀕臨滅絕的物種,類似于蜻蜓,遍布世界各地。齊傑雙,深圳特别行政區報記者

"豹貓的發現對我們來說是最令人興奮的事情。張俊新回憶說,2018年12月初,從業人員在東區原來的紅樹林中發現了豹貓的蹤迹,然後安裝了紅外攝像頭進行監控。經過一年多的監測,記錄了七隻以上的豹貓,在公園裡到處都發現了豹貓,甚至在濕地湖中間的島上。"監測資料可用于确定華僑銀行濕地中生活着穩定的小豹貓種群,并且存在繁殖行為。這是國内和世界第一次在市中心發現豹貓活動,意義重大!"

生态系統不是關于物種越多,而是關于形成一個穩定的,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系統。張俊欣說,豹貓在大城市中心的存在是罕見的,這表明通過多年的保護和恢複,海外華僑城市的濕地生态環境得到了全方位的改善,生物物種越來越豐富。"生态系統的穩定性是平衡,生态系統需要頂級捕食者,豹貓的存在證明這個濕地生态系統可以支援它的生存。

據報道,截至2020年底,華僑銀行濕地累計監測記錄有800多種動植物。

豹貓偷偷摸摸鴕鳥驚呆了——"自然法則保護"的"守護者"的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

在紅外錄影機鏡頭下,奔跑的野豹貓吓了水鳥一跳。齊傑雙,深圳特别行政區報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華僑銀行濕地是深圳灣包括黑面蜻蜓在内的鳥類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也是深圳灣最多樣化的地區之一,占深圳灣鳥類種類的70%以上。張俊欣說,動植物的持續豐富使華僑城濕地成為深圳市中心最稀有的濱海濕地生态博物館。

全國第一所自然學校成立

引導公衆參與生态保護

依托華僑銀行濕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善的設施建設,2014年,華僑銀行濕地建立了中國第一所自然學校。

"自然學校以濕地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設施為基礎,招募和建設環保志願者教師,通過公益自然教育課程和導遊來教授和弘揚自然智慧。"更重要的是,通過自然學校平台,與更多的公益組織合作,促進公衆參與生态環境保護,"華僑濕地自然學校課程研發和公益宣傳主任方曉軒說。"

"自自然學校開學以來,受到公衆的歡迎,公衆對濕地環境公益事業的參與熱情特别高,很多都是一個人參加志願活動,然後又推動親朋好友的參與,我非常感動。方曉軒說,自然學校二期的一名志願者老師小河一直參與濕地環境志願服務,參與了學校八門課程的開發,并擔任了各種課程的主講人。在小河老師的上司和影響下,他的妻子和兒子在自然學校七期成功聘請為環保志願者教師。"志願服務成為他們家庭三位成員的共同興趣,周末三人一起參加濕地活動,在家人的陪同下,志願服務,小河老師被評為自然學校的'模範家庭'。方說。

像小河先生這樣的志願者在濕地裡還有很多。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華僑城市自然學校已培養出12名環保志願教師、2名青年志願者和社群志願團隊近500人。七年來,開展了5000多項自然教育活動,公衆參與11萬餘人次。2020年,華僑濕地自然學校志願服務項目從1000名全國入圍者中脫穎而出,在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全國競賽中獲得銀獎。2020年12月,華僑濕地自然學校"自然藝術季"公益活動榮獲第九屆梁希科普獎(活動類)。

2015-2020深圳生态環境建設大事記

1.市政府高層規劃,前瞻性布局,引領生态環境事業揚帆起航

繼2014年《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建設美麗生态文明深圳的決定》頒布後,2018年,深圳全面開展污染防治工作,并釋出了《深圳市防治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2019年1月,深圳繪制了生态文明建設的美好藍圖。第六屆市委十一屆全會将是"生态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作為深圳未來發展的十大戰略路徑之一。

2019年12月,市委印發《深圳市首個中國特色示範區建設行動計劃(2019-2025年)》。明确2019-2025年深圳示範試驗區建設的具體任務,全力推進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中國示範的第一階段任務。

2020年10月,中國辦、國家辦釋出了《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綜合改革試點實施試點(2020-2025年)》。首批40項任務清單正式釋出,氣候投融資機制改革和區域空間生态環境管理環評改革項目被列入首批授權清單,改革方案納入6項任務。

2.出台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方案,持續改善空氣品質,"深圳藍"成為全市最亮彩

2017年深圳市大氣環境品質改善計劃(2017-2020)

2018"深圳藍"2018年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

2019"深圳藍"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2019

2020年"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2020

3、實作全市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建立

2017年,鹽田區被授予首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2018年,大鵬新區、羅湖區、坪山區被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2019年,福田區被授予第三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

2020年,生态環境部授予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光明等第四批五區"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稱号,深圳市第四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城市"稱号。截至目前,深圳已實作全市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的建立,成為全國唯一評價為"全國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城市"的副省級城市。

記者須知

建設美麗深圳 注重全民參與

經過10多年的不懈"保護修複",華僑城的濕地從過去的一片肮髒的沙灘,變成了集城市為中心的"綠玉",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範。在采訪中,記者深刻感受到,濕地在華僑城市示範意義不僅在于其生态環境保護的有效性,還在于通過自然課堂提升公衆的環保意識,引導更多市民自覺參與生态文明建設。

在華僑濕地城市積極開展一批志願者推動自然教育,"小苦瓜"就是其中之一。"在這裡,彩繪魚随意跳躍,鳥兒可以自由捕獵,軟枝黃色蛞蝓不顧女孩的陪伴伸展樹枝......這些自然生動的場景随處可見,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實相與生機。"小苦瓜"說,在華僑城市濕地這個大教室裡,通過參與濕地志願服務,讓他們除了學習得到救濟外,還可以學到很多自然知識,特别是從經驗中,參與環境公益事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很充實的事情。

華僑城市濕地的蝴蝶變化是深圳生态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生态文明建設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也離不開人民群衆群衆的參與。

中國濕地自然學校的班級經常引用德國哲學家伊爾斯·貝爾斯(Iels Bells)的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驅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地球是我的家,環境取決于每個人。建設美麗的深圳,每個人都是演員。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家會更加美麗。

(原标題"豹貓偷偷溜的鴕鳥驚呆了——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守護者"的"自然保護法")

編輯:韓少軍 評論 李林熙 範金軒

(作者:杜燕文,深圳特别行政區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