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作者:心語伊涵

内蒙古動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内蒙古範圍内,與内蒙古地區氣候、植被等自然條件相适應的各種動物的總稱。内蒙古地域遼闊,同時兼有森林、草原、湖泊、沙漠等不同生态環境,動物種類繁多,全區共有獸類114種,鳥類362種,其中有珍貴稀有動物10餘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有8種,二類15種,三類16種。内蒙古地區的動物因生存環境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森林地帶的動物群落。(主要是大興安嶺林區)具有換毛、改變毛色、冬眠、更換食物、貯存食物、遷移等共同特點。大興安嶺是我國動物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獸類主要有狐、黑熊、棕熊、猞猁、黃鼬、水獺、紫貂、松鼠、林姬鼠、駝鹿、馬鹿、麝、梅花鹿、野豬等。鳥類有榛雞、細嘴松雞、啄木鳥等。

草原地帶的動物群落。組成比較簡單,獸類中以齧齒類特别繁盛,偶蹄類種類雖少但數量多,昆蟲和以昆蟲為食的動物也多。獸類多具有洞穴生活、奔跑迅速、長途遷徙、冬眠等特點,主要有草原田鼠、草原鼢鼠、黃羊、黃鼠狼等,鳥類多為候鳥和旅鳥,有雲雀、角百靈、蒙古百靈等。

荒漠地帶的動物群落。以齧齒類和偶蹄類為主,爬行類也較多,動物耐幹旱的生理特點非常突出,視覺特别發達,穴居、冬眠、善跑。主要動物有跳鼠、沙鼠、鵝喉羚、沙狐、沙蜥、麻蜥等。

溫帶針葉林動物群:溫帶針葉林氣候,植被條件下的動物群落,内蒙古地區溫帶針葉林動物群主要分布于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區,主要由耐寒性和廣适應性動物種類組成,其中包括大部分苔原帶動物,偶蹄類動物有駝鹿、東北馬鹿、野豬等,小型嗜齒類動物有範鼠、大林姬鼠等,肉食動物有黃鼬、棕熊等,鳥類有松雞、棟雞等,爬行類、兩栖類很少,該動物群的分布很不平衡,多分布于河流兩岸或次生林灌木和林同大片沼澤地區,動物群分布的垂直結構較為簡單,主要分布在地面層和樹頂層兩個基本層,動物食物條件較單一、多以針葉林中的雪松果和針葉樹的樹枝、樹皮為食、動物群數量不穩定,許多種類的數量随食物量産生周期性的變化,動物多為定居生活,冬季有貯藏食物和冬眠的習性,大多數動物毛長、絨厚,以适應冬季嚴寒的氣候溫帶森林、草原。

農田動物群: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林帶以南到秦嶺一淮河一線以北的廣大溫帶季風地區,内蒙古的溫帶森林、草原、農田動物群主要分布于中部和東南部地區,溫帶森林、草原帶動物較為貧乏,主要有野豬、馬鹿、灰鼠等,農田中分布最廣的是小型齧營動物,如灰倉鼠、長尾倉鼠、東北盼鼠,此外還有狐、食鼬等,常見的鳥類有大山雀、沼澤山雀、家燕、柳莺等,爬行類有虎斑遊蛇、麗斑麻蜥,山地麻蜥等、兩栖類有地除,青蛙等。

溫帶草原動物群種動物群落:内蒙古的溫帶草原動物群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東部,東起大興安嶺西麓山前平原和松遼平原西部,向西一直延伸到鄂爾多斯高原東部。東部邊緣地區與溫帶森林動物相混雜,西部邊緣有荒漠區系動物侵入,動物組成較單純,大多是群聚性動物。草原齧齒動物以旱兔、鼢鼠、旱獺、田鼠等屬中的少數種類為主要成分,偶蹄類以黃羊為主要代表。肉食動物以黃鼬、沙狐等較為常見。常見的鳥類有蒙古百靈、角百靈、雲雀等。水域環境中鳥類最為豐富。爬行類以麗斑麻蜥、榆林沙新較為常見,兩栖類有花背蟾蜍、青蛙等。與溫帶草原氣候、植被相适應。

溫帶荒漠、半荒漠動物群:與溫帶荒漠、半荒漠氣候、植被相适應的一種動物群落,主要特征為動物種類缺乏,數量少,齧齒類和爬行類占優勢。内蒙古的溫帶荒漠、半荒漠動物群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荒漠動物适應性特别強,對不利環境因素有各種各樣适應能力、對高溫的适應表現為夜出性和能暫時降低體溫等;對幹旱的适應表現為善于利用新陳代謝的水分維持生命和進行夏眠等;對開闊景觀的适應,表現為穴居、善跑、體色呈沙色等;對特殊基底的适應,表現為腳和趾都形成了一些适應結構。動物種類以齧齒類和爬行類的蜥蜴種為多、鳥類、兩栖類較少。齧齒類中又以跳鼠和沙鼠為主,蜥蠍中以沙蜥和麻蜥為優勢。此外還有腹蛇、沙蟒、紅脖遊蛇等蛇類,常見的鳥類有沙鵬、漠鴨等,兩栖類僅有花背蟾蜍一種。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黑熊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紫貂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松鼠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馬鹿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細嘴松雞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黃鼠狼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鵝喉羚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松雞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雲雀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紅脖遊蛇

走遍内蒙古——看看内蒙古的動物群落如何分布

花背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