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之前在野外做研究,除了每天破曉時進入森林尋找猴子和做人工選汰實驗外,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待在黑暗中,就在辦公室一塊厚布下。我把布挂在天花闆上,讓它像帳篷一樣垂下來。這一次,我純粹觀看。我想看看甲蟲的生活,它們的一切,之前沒有人研究過它們的行為,我急于想看到雄性甲蟲如何使用它們的角。

問題是,一切有趣的活動都發生在地底下。
我的甲蟲,不像螃蟹,成千上萬隻都在腳邊打架,也不像水雉,會在浮動的水草團上戰鬥。這些小家夥進入鉛筆大小的洞穴後,就消失在土壤中。
19世紀末,法國博物學家讓.翁利.法布爾在研究一種歐洲糞金龜的地下交配行為時,克服了類似問題。他在吃完甜點後,留下一個裝派的盤子,當中有一個洞,然後插進一根塞滿土壤的玻璃管。
100多年後,玻璃管已經發展到"玻璃三明治"。我打造了一間"昆蟲農場",在兩塊透明闆之間填滿土壤,并以透明塑膠闆取代盤子,固定在昆蟲農場的頂部。甲蟲要挖隧道時,它們别無選擇,隻能在玻璃闆之間挖掘,這樣我便能窺視巢穴内部。
明亮的燈光會幹擾甲蟲,隧道内部通常不會有太多陽光,是以我不得不模拟出黑暗。
每天我會在裡面待上4小時,寫下潦草筆記,瞇着眼睛在昏暗燈光下看豌豆大的甲蟲在小隧道内鬥毆。燈光讓小帳篷内溫度飙升,發酵糞便的氣味更讓人無法招架。
但在玻璃三明治裡,甲蟲倒是過得很快活。它們打鬥、交配并且照料下一代,我得看清楚這一切。
要不了多久,我就馬上确定雄性甲蟲會用角打架。這并不意外,但親眼見到還是很興奮。打架完全是一片混亂。守護者戒備嚴謹,以腿部的刺插入隧道土牆固定自己,入侵者會推它,硬往下擠,彼此以頭和角互相扭轉。
當兩隻公甲蟲埋頭互推,角會卡在一起。要是兩隻雄性勢均力敵,打鬥場面會愈演愈烈,雙方都更加狂熱,在扭打和翻轉之間,隧道也是以變得更寬。
在一來一往之間,它們可能會互換位置,因為對手會設法擠得更裡面,那可說是打鬥的獎賞。有時決鬥會一路後退到雌性甲蟲所在,直接撞到它身上。也有時候,它們會往隧道外移動,翻滾到頂層。在最瘋狂、激烈的戰鬥中,我根本無法分辨誰是誰,但等混戰結束後,幾乎總是角較小的雄性甲蟲離開。
第一次看到這場景時,我興奮不已,以為小型雄性想要趁機溜進主隧道。但是,它隻是等着,幾個小時過後,它還是待在那兒按兵不動,我整個人心浮氣躁。沒錯,就是在我去廁所的那一刻,它動了。
等我回來後,發現一切都結束了。小家夥又回到它原本的隧道,但我看得出來,它從側邊挖了一條隧道,鑽到主道去。于是,我組合起5、6個巢穴,把大大小小的雄性個體全都混在一起,果然,終于親眼看到它們偷偷摸摸闖進别人巢穴的畫面。
在靜坐幾個小時後,小型雄性突然忙活起來,往主隧道挖去,目标對準雌性。在短短幾分鐘内,它可以和雌性糞金龜交配,然後離開,而在上方守着入口的雄性渾然不覺。
金龜會定期巡邏隧道,也了解為什麼體型小的雄性糞金龜不長角
這個物種,就跟許多隧道型的同類一樣,體型大的雄性都會長出一對長長的角,體型小的則不,甚至連中間過渡型的角都沒有長出來,它們似乎完全停止了角的生長,個體成熟時比較象是雌性。
體型小又沒有長角的雄性,在隧道裡的機動性比體型大、有長角的雄性來得好,部分原因是它們頭上沒有角來礙事。
它們和雌性的交配頻率,也許沒有在入口守衛的長角雄性來得高,但也善用了任何機會。
由于在戰鬥求勝無望,這些小家夥轉換跑道,改采B計劃——作弊。
當少數幾隻優勢雄性壟斷群體裡的生殖機會時,就會促使剩下的雄性打破正常。要是按照正常方式卻赢不了競争,那就作弊吧!偷偷摸摸的雄性比比皆是,幾乎在所有的動物物種都如此。大角羊的公羊會在洛幾山脈斜坡上守護它的母羊群。
體型最大、年紀最長的公羊擁有最大的角,優勢公羊自始至終都能控制母羊群。然而,有高達4成的小羊是來自小個子公羊的後代。這些偷偷摸摸的公羊稱為"尾随者",它們會沖進大公羊的地盤中,在還沒有被優勢公羊驅逐前,和母羊快速交配 。
公翻車魚和鲑魚也會守在母魚前來産卵的一塊塊沙地前。母魚會選擇體型大、有吸引力而且守在最佳産卵地點的公魚,并讓公魚在卵上灑下大量精子。體型小的公魚沒有機會守衛地盤或是得到母魚青睐,是以它們會趁隙偷偷靠近,把自己的精子灑在卵上。
分布在歐亞大陸凍原帶的過境候鳥流蘇鹬,體型大的公鳥能夠占領地盤,在求偶儀式中展現它蓬松的黑色和闆栗色羽毛,還有頸帶黃色、褐色、白色的多彩繁殖羽,稱為"禦地鳥"。母鳥向來都是挑選體型最大、最耀眼的公鳥為伴侶。于是,體型小的公鳥會以兩種方式來欺騙母鳥。一類公鳥會褪去黑色和栗色羽毛,改披上一身白色羽毛。
白羽公鳥被稱為衛星鳥,在禦地公鳥地盤的邊緣打轉,攔截前來尋找禦地公鳥的母鳥。禦地公鳥會容忍它們,某種程度上,母鳥之是以前來此地,是因為同時受到禦地公鳥和衛星公鳥的吸引。
衛星公鳥一身白羽非常顯眼。但第三種類型的公鳥則融入禦地公鳥的地盤,很難發現,要察覺它們的存在非常困難,研究流蘇鹬幾十年後,科學家才發現它們的存在。這些外觀和行為與母鳥完全一樣的公鳥被稱為"父鳥"。它們能光明正大地進入資源最多,環境條件最好的地點,在禦地公鳥面前佯裝成母鳥。
各式各樣的物種中,都有這種雄性模仿雌性的例子。有一種海洋等足類甲殼動物,稱為"海中鼠婦"──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詞彙來形容這種動物──守衛着手掌大的海綿空腔,等待雌性前來覓食和交配。大型雄性長有一對駭人的鉗狀爪,用來打架。爪子最長的雄性會獲勝,成功捍衛海綿。但其他雄性也有辦法進入海綿。雄性放棄武器,長得酷似雌性。就跟流蘇鹬一樣,模仿雌性的雄性等足類也都能安然進入海綿内,而不被禦地雄性認出。
澳洲烏賊模仿雌性的技巧非常高明。海洋軟體動物對色彩很敏感。它們堪稱是動物界的僞裝大師,能夠幾秒鐘内改變體色,與周遭背景融合得天衣無縫。它們一生之中大多數時間都離群索居,隐形不見烏賊影,隻有在短暫的交配季,數百隻烏賊才會聚集起來,雄性開始顯示耀眼體色,從成熟單調的保護色變成綠色、藍色、紫色的美麗色彩組合。
每隻雌性烏賊可能一次就會有十幾隻雄性追求,競争激烈,而雌性會靠近體型最大、色彩最豐富的雄性。一旦雌性標明,這對配偶會遊到群體外圍,準備找地方交配、産卵。但這時,狡猾的雄性會介入。軟體動物在面對競争時,有很多種應變方式。有時小型的雄性會趁優勢雄性分心作戰時,轉換體色,用豔麗外貌來讨好雌性。
也有時候,它們會僞裝成岩石,與海底融為一體,然後偷偷靠近這對配偶。通常雄性會模仿雌性的外表,這樣它就可以大搖大擺地遊過去,不會受到優勢雄性盤查。當這隻偷偷摸摸的雄性遊到優勢雄性和雌性之間,它會在雌性旁邊以明亮耀眼的外表求愛。但是僅活化面對雌性的那一側,面對優勢雄性的那一側仍然維持雌性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