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紫金山上這種甲殼蟲,為什麼被叫做“獨角仙”?

揚子晚報網7月10日訊(記者 徐昇)每年6月至8月,中山陵園管理局植保所專家居峰經常能在紫金山上發現“獨角仙”的身影,它們常常白天聚集在構樹洞中。“獨角仙”是學名雙叉犀金龜的一種甲殼蟲,其雄性頭部有一根粗壯突出的大角,角越大,在争奪雌性和食物時越有優勢。

紫金山上這種甲殼蟲,為什麼被叫做“獨角仙”?

雙叉犀金龜,又稱“獨角仙”,其幼蟲就是蛴螬,又有“雞母蟲”之稱,是紫金山較為常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成蟲體大而威武。不包括頭上的犄角,其體長35-60毫米,體寬18-38毫米,呈長橢圓形,脊面十分隆拱。體栗褐到深棕褐色,頭部較小,觸角有10節。

雙叉犀金龜,雌雄異型。雄蟲頭頂生一個末端雙分叉的角突,前胸背闆中央生一個末端分叉的角突,背面比較滑亮。雌蟲體型略小,頭胸上均無角突,但頭面中央隆起,橫列小突3個,前胸背闆前部中央有一丁字形凹溝,背面較為粗暗。三對長足強大有力,末端均有利爪1對,是利于爬攀的有力工具。

成蟲通常在每年6-8月出現,多為夜出晝伏,有一定趨光性。成蟲以吸食樹汁為生,飼育時可喂食蘋果、鳳梨、香蕉和低水分高糖分的水果等,還有專門的昆蟲果凍也可以喂食。在用途上,雙叉犀金龜可作觀賞,是常見的寵物,算是好看好玩又好養的昆蟲。成蟲力大無窮,可拉動比身體重數十倍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