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樸湯出自張仲景《金匮要略》,後世多用于梅核氣的治療,患者常自覺咽中如有物梗阻,咳之不出,吞之不下,且伴有胸悶喜歎息等情志症狀,但飲食一般無礙。
其病好發于女性,男子亦可見。究其病機,則屬痰凝氣滞,上逆咽中。

組成:
半夏、厚樸、茯苓、紫蘇、生姜
方中半夏、厚樸辛以散結,苦以降逆;茯苓利飲化痰;紫蘇芳香宣氣解郁;生姜辛散消痰,和胃止嘔。諸藥合用,有理氣化痰之效。
根據我的臨床觀察,半夏厚樸湯證所論病因、病機、病位,與甲狀腺結節一病大緻相仿。
甲狀腺結節,屬中醫學瘿病範疇,并與瘰疬等病關系密切,是臨床常見病。
該病病因在于先天禀賦不足或水土不服、情志不暢、飲食不節;病機則是髒腑功能失調,痰凝、氣滞、血瘀交阻,搏結于頸前,病程日久,在頸部聚結成塊,觸之礙手,甚則視之有形。
是以可在半夏厚樸湯(半夏、厚樸、茯苓、紫蘇、生姜)基礎上,酌加化痰散結之漸貝、貓爪草,軟堅消腫之生牡蛎、夏枯草、天葵子,活血化瘀之莪術,拟定為治療甲狀腺結節的基本方。
至于具體運用,在臨證之際常有以下加減:
在監測肝功能的前提下,隔期加甲狀腺定位治療藥物如黃藥子等;
瘀血明顯者佐以破血逐瘀之王不留行、三棱等;
痰濁内阻明顯者加化痰之膽南星、黃芩等;
陰虛火旺者加養陰潤燥之麥冬、鮮石斛、天花粉、北沙參等:結節明顯者酌加軟堅散結之皂角刺、山慈姑等;
若來自缺碘地區(如直接飲用井水等),則可用含碘豐富之海藻、昆布等,但目前因含碘鹽的普遍使用,一般人群不會缺碘,則不強調用這些含碘豐富的藥物。
而有甲狀腺疾病遺傳背景或潛在甲狀腺疾病的個體,不宜使用含碘豐富的藥物和加碘鹽。有情緒激動、煩躁不安等情志症狀者,加除煩之甘麥大棗湯、百合地黃湯或栀子豉湯等;
頸部咽喉不适者,加清利咽喉之胖大海、桔梗等;
頸部疼痛者,酌加行氣止痛之延胡索、香附等;
氣虛明顯者,酌加補氣健脾之黃芪、懷山藥、白術等;
肝氣郁結者,加疏肝解郁之柴胡、綠萼梅等。
臨床驗案:
朱先生,55歲。初診訴頸部不适,咽喉痰滞多時,加重1月,伴胃脘脹滞,苔薄微膩,脈弦。
體檢b超:甲狀腺多發實質性光團,左側最大者27mmx 18mm,右側最大者12mmx10mm;
血化驗:促甲狀腺激素(tsh)<0. 005miu/l,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anti-tg) 為1105. 20iu/ml, 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 anti-tpo)為546.70iu/ml。
診斷:多發性甲狀腺結節。
藥用:
姜半夏, 川樸、蘇梗、王不留行、生甘草,夏枯草、象貝、貓爪草, 茯苓、天葵子、莪術、山慈菇、黃藥子、炒枳殼,生牡蛎(先煎)。7劑,水煎服,日服2次。
二診:
上述症狀好轉,唯頸部不适仍發,效不更方,略作加減:去山慈姑、炒枳殼、蘇梗,加蘇葉,皂角刺,桔梗。7劑,水煎服,日服2次。
三診:
各症均明顯改善,上方去黃藥子,加生薏苡仁,7劑,水煎服,日服2次。藥用完後b超複查,甲狀腺結節最大者縮小至9mmx10mm,血化驗均正常。繼續服用上方30餘劑,再次複查全部恢複正常,結節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