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瞄準“精特稀”!保亭擴種紅毛丹、黃秋葵等特色品種 推廣榴蓮、魔芋等新品種

或彎腰清理雜草,或忙着施肥,或挎着籃子采摘黃秋葵,12月13日8時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什龍村的一個田洋上,一派管理采收冬季瓜菜的忙碌景象,農田裡種得最多的是綠油油的黃秋葵。

瞄準“精特稀”!保亭擴種紅毛丹、黃秋葵等特色品種 推廣榴蓮、魔芋等新品種

近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響水鎮什月村村民在采摘黃秋葵。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黃秋葵的采摘期持續好幾個月,人家種得早的已經采了好幾批了。我種了2畝,上個月已經采摘一批。現在得抓緊澆水施肥提高産量,趁價格好多賣點錢。”什龍村什漏村民小組村民陳玉清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因為易管理、收益好,村裡大多數農戶都種了黃秋葵。

不僅在什龍村,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黃秋葵已成為保亭多個鄉鎮農民增收緻富的特色産業。據了解,保亭将通過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和銷售管道等,推動黃秋葵産業加快發展,今冬明春計劃種植黃秋葵超1萬畝。

不隻黃秋葵産業,近年來保亭堅持以“調結構、轉方式、創品牌、促增收”為主線推動特色農業發展“多點開花”,紅毛丹、黃秋葵、百香果、蘭花、山竹、四棱豆等産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瞄準“精特稀”!保亭擴種紅毛丹、黃秋葵等特色品種 推廣榴蓮、魔芋等新品種

今年8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舉辦鄉村旅遊紅毛丹采摘季活動,圖為遊客在采摘紅毛丹。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農業結構優 産業效益好

鐵架子底下流水潺潺,架子上一簇簇蘭花開得爛漫,陣陣香氣沁人心脾。這是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在保亭南林鄉東方村萬如蘭花基地見到的場景。脫貧戶譚梅正穿梭在花叢中給蘭花除草。“我們農閑時就來基地打零工,一天可獲務工收入100元,另外還能領到基地的分紅。”譚梅笑着說。

瞄準“精特稀”!保亭擴種紅毛丹、黃秋葵等特色品種 推廣榴蓮、魔芋等新品種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南林鄉南林村村民在管理蘭花。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南林鄉農業走特色發展之路,我們這裡的氣候和環境适宜蘭花生長,而且有穩定的銷售管道。”南林鄉鄉長許環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南林鄉目前已建成5個蘭花基地,蘭花産品遠銷廣東等地,帶動了許多村民脫貧緻富。

保亭山多地少,發展規模化農業局限性較大,加之保亭處于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區,農業道路的選擇,尤為考驗當地主政者的智慧。“保亭擁有良好的氣候條件、生态環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才是保亭農業發展的出路。”保亭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縣持續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堅持“精品、特色、稀有”的發展方向,聚力打造農業品牌,農業生産效益穩步提升。

近年來,紅毛丹産業已發展成為保亭一大特色農業,目前該縣共種植2.5萬畝紅毛丹。保亭連續多年舉辦鄉村旅遊紅毛丹采摘季活動,以紅毛丹産業為支點,整合餐飲、住宿、景區、旅行社等旅遊行業資源,發展紅毛丹采摘遊等新業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銷售有管道 增收有保障

“今年8月我購買了200株紅毛丹樹苗,政府補貼了一部分錢,現在這些紅毛丹樹苗長得可好了。”近日,保亭加茂鎮共村的紅毛丹種植戶王運權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為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戶發展紅毛丹産業的積極性,今年保亭立足實際,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項發展資金,向購買紅毛丹種苗的農戶、專業合作社等發放補貼,補貼比例為70%,種植戶自籌30%。

據統計,今年1月至10月,保亭各鄉鎮共發放鳳梨蜜、榴蓮、紅毛丹等熱帶水果種苗近9萬株,進一步調動了農戶種植熱帶水果的積極性。截至10月底,保亭水果種植面積共計9.1萬畝,新增種植面積4540.18畝,同比增長5.8%。

農産品收購價容易受市場影響産生波動,保亭在鼓勵農戶種植瓜菜、果樹的同時,積極做好産銷對接工作,讓農戶發展産業更安心。“我們與種植戶簽訂保底價收購協定,降低他們發展農業的風險。”保亭七彩莊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偉宇介紹,種植戶與農業企業簽訂收購協定後,收入有了保障。

此外,保亭相關部門積極拓寬農産品線上線下銷售管道,與阿裡巴巴、華雨農業、海南阿裡農等企業及省外瓜菜批發市場的收購商對接,并充分發揮電商交易平台的優勢,多管道保障農産品銷路暢通。

培育新農人 探索新路子

近年來,保亭積極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教育訓練工作,越來越多掌握專業種植管理技術的新型農民走進田間地頭及網絡直播間,參與農業生産,銷售農産品。“除了讓農民掌握紅毛丹、百香果、山竹等種植技術,我們還舉辦開網店、直播帶貨等網絡銷售技能教育訓練。”保亭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不少農民參加教育訓練後,實作了“種植技術+銷售技能”的雙提升。

今年“雙11”,一場别開生面的網絡直播展銷活動在保亭舉行,主播們身穿黎族苗族服飾,用活潑幽默的話語向網友介紹紅毛丹、百香果、蜂蜜等保亭優質農特産品。

“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農産品+直播’的形式,為保亭的農特産品搭建供需對接的平台。”保亭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關善澤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平時該中心從業人員經常走進田間地頭,教農戶在直播間推介自己種植的農産品。

除了培育新農人,保亭還積極發展新的農業産業。在保亭華盛紅毛丹種植基地内,路邊的40多株榴蓮樹格外引人注目。“今年所有的樹都挂果了,每棵樹挂的果都比去年多。”該基地負責人于德介紹,這批榴蓮樹栽于2015年,2019年首次開花結果。

瞄準“精特稀”!保亭擴種紅毛丹、黃秋葵等特色品種 推廣榴蓮、魔芋等新品種

此外,今年以來,保亭積極引進新品種,投入扶貧資金扶持農戶種植魔芋25畝。保亭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保亭一方面鼓勵農戶種植百香果、黃秋葵等短平快、适銷對路的品種,發展壯大紅毛丹、槟榔等傳統優勢産業,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發展新的農業産業,培育新的增長點,為該縣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海南日報保城12月14日電)

原标題:保亭擴種紅毛丹、黃秋葵等特色品種,推廣榴蓮、魔芋等新品種 瞄準“精特稀”不走尋常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