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分相似是不是等于功效相似?原料名稱問題原料添加量和純度配方優劣

随着護膚成分黨的崛起,市面上的很多品牌的産品已經迎合趨勢,把自己的成分表做的越來越漂亮,并由此展開大肆宣傳,但這樣也給很多人帶來了疑問:很多産品的配料表相似,實際功效也一定相似嗎?

成分相似是不是等于功效相似?原料名稱問題原料添加量和純度配方優劣

成分黨都知道在配料表中看到的成分名稱,叫做inci(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smetic ingredient)。inci名稱雖然在大多數請況下與成分化學名稱一緻,但是也有少部分情況,雖然是同一個名稱,但是卻是不同東西,是以在某種意義上inci名稱的準确性不高。這種情況多見于植物提取物,通常來說,叫做xxx提取物的東西,由于原料商不同,提取工藝不同,得到的産物也是不同的。比如說我們常見的人參提取物,大原料廠商的人參提取物可以富含40%以上的人參皂苷,起到很好的抗氧化的效果。但是一些低端産品的配方表中的人參提取物,很可能隻是人參煮水,裡面真正起到功效的人參皂苷含量可能1%都不到,能不能起到抗氧化的效果不言而喻。

不僅植物提取物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很多看似很“化學”的原料也會存在同名不同料的問題。比如“聚二甲基矽氧烷”這個inci 名稱下面就有很多種不同的東西。因為它其實是一個聚合物,分子量不同,它的理化狀态和性質也是不同的。分子量小的時候是液态,是矽油;而分子量大的時候,是膠狀物,做成膜劑使用。

成分相似是不是等于功效相似?原料名稱問題原料添加量和純度配方優劣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如果成分在配方中的含量高于1%,那麼需要按照成分添加量排序。而對于低于1%的成分,沒有上述要求。也就是品牌可以把含量低于1%的所謂的活性成分排在相對靠前的位置。其實,絕大多數護膚品的功效成分添加量都很低,因為功效成分隻有一點點就可以發揮作用。比如:一個xxx活性物的添加量在0.05%,這個濃度下的成分可以發揮很好的功效。但是在另一個産品中添加量可能不足0.01%,發揮不了任何功效,隻是概念性添加,但是我們在配方表中看到的成分順序其實可以是一樣的。是以,看配方表是看不出來這個功效成分是不是概念性添加的。

說完了添加量,我們接下來說一下純度。純度這件事很容易了解,各個原料廠商由于技術原因,提供的原料的純度不同。純度越高代表雜質越少,純度越低代表雜質越多。這就是很多人為什麼成分表中沒有看到過敏的成分,在使用過程中卻發生了過敏現象的原因。而一般高品質的原料供應商提供的純度較高的原料價格要比一般原料商貴很多,是以很多“平替”品牌,為了壓縮成本可能會使用純度較低的原料,相對應的雜質含量較高,造成功效不一定有多大,反而有增加的過敏率的可能。

成分相似是不是等于功效相似?原料名稱問題原料添加量和純度配方優劣

護膚品中的活性物被皮膚吸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同一成分在不同配方中的透皮率是不一樣的,是以,配方的好壞決定了這一成分是否能被皮膚吸收和能被吸收多少。比如說常見的vc,由于易分解的特點,需要在制作配方中注意多種因素才能有效保證vc的功效。同樣,大熱美白成分377,因為自身成分溶解度的原因,需要配合油脂才能實作功效最大化。是以功效成分的配方不僅僅是簡單的成分堆砌,需要靠精密的反複試驗和科學的成配置設定比才能做做出來。這是需要科研和技術的。而一些沒有自身科研實力的作坊式品牌,靠山寨配方做出來的産品,其中的活性物或者功效成分甚至在消費者拿到手之前就已經失活或者失去作用。

成分相似是不是等于功效相似?原料名稱問題原料添加量和純度配方優劣

這麼看來,對于很多非專業人士來說,要看明白配方表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想通過看配方表明晰化妝品的功效,可能還有很多功課要做。畢竟護膚也是一門要認真研究的學問哦。想要了解更多護膚知識或者在護膚方面有任何迷惑的小仙女,都可以給小芭留言互動,關注小芭,迎接美麗蛻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