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端組織ISIS-K明年或襲擊美國?美國為何這樣說

極端組織ISIS-K明年或襲擊美國?美國為何這樣說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3日,阿富汗喀布爾被襲醫院外,塔利班士兵在站崗。據法新社消息,塔利班一名進階指揮官在isis-k實施的醫院襲擊中死亡。 (人民視覺/圖)

isis-k在阿富汗的恐襲行動,正在變得越來越密集。

據路透社2021年11月2日消息,位于阿富汗喀布爾市中心的軍方醫院發生兩起嚴重自殺式爆炸,且現場槍聲不斷。該襲擊事件已造成至少25人死亡,50多人受傷。

爆炸發生後,isis-k宣稱對事件負責。

此前,路透社2021年10月26日報道,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林·卡爾(colin kahl)告訴參議院軍事委員會,isis-k和基地組織(al-qaida)都有對西方發動襲擊的意圖。

“isis-k最早可能在明年春天發動襲擊。”卡爾說,根據情報界評估,基地組織“有可能在一到兩年内發展這種能力”,必須對這種可能性保持警惕。

誰是isis-k,會對美國造成怎樣的威脅,美國又會采取怎樣的防禦措施,成了社交媒體上網友熱議的話題。

“美國最擔心的不隻是isis-k組織造成的威脅,還擔心國際性的恐怖主義,會向世界各地傳播,進而使各個恐怖組織重新崛起。”複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就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10月,isis-k已對阿富汗什葉派清真寺先後發動了兩起恐襲。10月8日,阿富汗東北部城市昆都士的一家什葉派清真寺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超過50人死亡;短短一周後的10月15日,在阿富汗南部重鎮坎大哈,也有一家什葉派清真寺遭襲擊,至少47人死亡。

“isis-k”是誰?

“isis-k”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一個分支機構,英文全稱是“isis-khorasan”,直譯為“伊斯蘭國-呼羅珊”。“呼羅珊”一詞原意指古代西南亞一個地區名,也指現在伊朗的一個省名。

據悉,“isis-k”成立至今已有6年,最初的上司人為科威特人、“基地”組織資深成員穆赫辛·法德利。該組織早先在伊拉克和叙利亞境内自封“哈裡發國”,後被美軍摧毀。

聯合國報告分析,目前“isis-k”約有1500-2200名激進分子,這些成員來自阿拉伯國家、中東地區、巴基斯坦和其他南亞國家,是一個“跨國組織”。

2020年4月,阿富汗政府逮捕了“isis-k”頭目阿蔔杜拉·奧拉克紮伊。兩個月後,新頭目沙哈布·阿爾-穆哈吉爾上任,他不斷嘗試招募塔利班内部一些心懷不滿但經驗豐富的成員,來擴充自己的實力。

近年來,“isis-k”在阿富汗境内十分活躍。聯合國2021年6月釋出報告稱,2021年1-4月間,“isis-k”宣稱或參與的襲擊有77起,這一數字是2020年同期的三倍。此外,“isis-k”仍在招募新成員,将繼續對阿富汗和更廣泛地區造成威脅。

在穆哈吉爾的上司下,這個組織不僅常年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區制造襲擊事件,同時也是阿富汗塔利班的“仇敵”。

2021年8月26日下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國際機場外,兩名來自極端組織“isis-k”的自殺式襲擊者,先後在喀布爾機場阿貝門附近以及不遠處的男爵酒店引爆炸彈,随後多名isis-k人員向軍方和平民開火。

為何isis-k的襲擊次數越來越頻繁?

“随着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聯軍撤出阿富汗,加上塔利班風卷殘雲的軍事攻勢,客觀上無意間削弱了對isis-k的壓力,也讓之前幸存的isis-k得以趁機發動新攻勢。”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曾祥裕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與1996年至2001年執政時相比,如今的塔利班與國際社會更加合作。比如在對待女性和其他少數群體等問題上,也作出一定的妥協。但這些妥協,讓塔利班内部比較極端的成員感到不滿,其中一些人就轉投了isis-k。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披露,isis-k打算在南亞和中亞建立一個受伊斯蘭教法管轄的“哈裡發國”。就在“isis-k”的前頭目呼羅薩尼被塔利班處決前數日,他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表示,塔利班的目的僅僅是重新擷取對阿富汗的控制權,但“isis-k”則擁有一個全球性的戰略目标,是以雙方出現了重大分歧。

這支恐怖組織“不走尋常路”。曾祥裕說,“isis比較側重攻城略地,建立地盤,isis-k也有類似之處。但總的說,目前isis-k的實力和巅峰狀态時相比,仍然還有很大的差距。”

盡管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争已經結束,但阿富汗仍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拜登表示美國将繼續保持警惕,通過在阿富汗開展情報收集行動,識别來自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等組織的威脅。

對于科林·卡爾作出的預判,曾祥裕認為,美國可能想表示一種态度或警告,向isis-k表明“我已經知道你的行動了,且高度重視”,但這種判斷很難精确。

甯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美國釋放出這樣的信号,是“别有用心”的。

“美國渲染isis-k的威脅,也是加重國際社會對塔利班的不信任,削弱國際社會對塔利班的信心。”李紹先表示,美軍在阿富汗完全撤軍後,對基地組織、isis的重新活躍還是有一定擔心的,同時美國并不甘心就此離開“歐亞腹地”,是以美軍還一直努力想在阿富汗周邊國家獲得軍事基地,但遭到了很大的阻力,此時釋放這個信号,與之密切相關。

據聯合國分析支助和制裁監測組今年6月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isis-k的核心勢力,主要在喀布爾以東的阿富汗庫納爾,以及楠格哈爾省的一片小面積區域内。《紐約時報》報道稱,發現isis-k利用網際網路和暗網上的宣傳網站,作為“招兵買馬”的工具。

報告顯示,從美國撤軍行動開始前的幾個月,已有八千到一萬名極端分子從中亞、北高加索和巴基斯坦等地湧入阿富汗。他們中有部分人與“基地組織”或塔利班存在聯系,另外一部分則傾向于支援“isis-k”。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情報官員和獨立專家指出,有證據表明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伊斯蘭國”支援者正試圖遷往阿富汗,這讓美國執法官員感到擔憂。

報道還援引了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裡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的話:“我們擔心isis-k可以利用明顯減弱的安全環境。”警告稱,其他恐怖組織也可能開始将阿富汗視為他們可以自由行動的“避風港”。

卡爾則認為,isis-k目前尚無對美國本土發動襲擊的能力,但它很可能在未來6至12個月内就具備這一能力。至于isis-k與塔利班的關系,卡爾表示二者是“不共戴天的仇敵”。

塔利班新聞發言人穆賈希德10月14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伊斯蘭國”不是個大問題。而僅僅一天之後,isis-k就在坎大哈發動了對什葉派清真寺的恐怖襲擊。

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帶走了十幾萬阿富汗人。“這些人在阿富汗有親戚,有朋友,與阿富汗之間有交流管道,也很可能會成為恐怖主義傳播的管道。”張家棟說。

同時,美軍打擊恐怖組織的能力也在萎縮中,甚至削弱美國對isis-k的反恐能力。

據《紐約時報》報道,拜登政府堅稱,isis-k隻是美國面對的全球衆多威脅中的一小部分,可利用超視距軍事裝備與情報體系進行管理。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之是以和塔利班達成撤軍協定,有部分原因是希望塔利班能打擊阿富汗的“伊斯蘭國”附屬組織。美國政府認為他們才是真正的威脅。

如果真的打起來,isis-k會在哪裡對美國進行襲擊?

曾祥裕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襲擊美國本土有一定的難度,但在南亞地區和中東地區,都有美國駐軍和美國人員、企業的存在。“如果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襲擊,可能還更現實一點。”曾祥裕說。

“美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防禦。”張家棟也認為,除了在美國的阿富汗人可能會制造恐怖襲擊外,還有美國在海外相關的軍事基地,遭遇襲擊的可能性比較大。

面對恐怖襲擊的可能,“美國的目标是瓦解isis-k和基地組織,以徹底消滅這些組織對美國的威脅。”卡爾稱。

張家棟認為,如果有必要,美國有能力直接動用空中力量,對“伊斯蘭國”組織的基地進行空襲。美國可能會使用在巴基斯坦甚至是印度的軍事設施。

這并不是美軍的“第一次”。

2021年8月26日,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發生爆炸襲擊後,美軍連日對恐怖組織發動回擊。五角大樓證明,美軍29日空襲擊中了一輛載有isis-k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的車輛。當時他們正前往機場,試圖幹預美軍的撤離行動。

除此之外,美國還考慮在阿富汗周邊部署軍力。

“我們将繼續與阿富汗周邊國家及該地區合作夥伴進行對話,探索未來的軍事力量部署和支援。”五角大樓新聞秘書約翰·柯比(john kirby)在2021年10月25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說。

但一位匿名的美國官員對媒體透露,目前美國在阿富汗沒有任何軍隊,想要識别和破壞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等組織,都是極其困難的。

戲劇性的是,美國在阿富汗撤軍後,曾經花費超過800億美元教育訓練的軍事武裝人員,如今也“另有選擇”。據“今日俄羅斯”11月2日報道,迫于生計和擔心遭到塔利班的清算,不少阿富汗前政府軍選擇了加入isis-k。

據悉,目前isis-k正在加劇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和喀布爾地區的活動。但忙于重建阿富汗的塔利班和已撤軍的美國,在打擊isis-k方面都沒有取得決定性的進展。

如今,美國政府面臨着一個兩難的境地:軍隊已經從阿富汗撤出,但為了打擊isis-k,應該與塔利班合作嗎?

曾祥裕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塔利班現在的處境比較微妙,“塔利班一時之間很難轉這個彎兒”。

“情報收集,尤其是實地情報收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當地情報機構。”張家棟表示,美國和塔利班或許已經在“悄悄”進行戰術性合作了,但是明面上雙方都不願公開。

“雖然美國現在不得不跟塔利班打交道,但是仍然當機着阿富汗的國際資産。”李紹先認為,當機資産嚴重阻撓阿富汗國家恢複穩定和正常發展,實際上給了isis-k組織以可乘之機,“是以美國的政策是沖突的”。

“isis-k雖然有世界性聖戰目标,但目前的首要目标還是美國,還是西方世界。”張家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畢竟美西方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力量集團,是國際‘聖戰運動’的最大絆腳石。是以,美國想方設法打擊恐怖組織。但是,就像是應對新冠病毒一樣,恐怖主義也是不可能徹底清除的,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實習生朱俊熹對本文亦有貢獻)

南方周末記者 王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