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吉林省延邊北韓族自治州安圖縣松江鎮松花村。 安圖縣委宣傳部供圖
冬日暖陽中,因疫情沉寂許久的北韓族民俗旅遊村——吉林省延邊北韓族自治州安圖縣松江鎮松花村,煙火漸旺。
行走于村屯,目光所及幹淨整潔,道路兩旁是充滿北韓族特色的民居,不時可見三兩遊客拿出手機拍照留念。熱情的北韓族人家逢人便招手吆喝:“歡迎進來坐坐啊。”
“遊客在慢慢增多。受疫情影響,目前團隊遊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散客來遊玩的興緻依然很高。”看着村裡恢複人氣,松花村北韓族民俗旅遊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姝君心裡的一塊大石終于落了下來。
從一個貧困落後村,蛻變為環境美、人氣旺的“網紅”旅遊村,談起這些年村裡的變化,村民們常會聊到李姝君這位“外來戶”。
松花村位于長白山腳下,村民基本都是北韓族人,是一個典型的北韓族村落。早年間,“外來戶”想在村裡紮根并非易事,但李姝君做到了,而且如今還在村裡擁有了多重身份:副書記、好閨女、合作社負責人。
2010年,一直在旅遊行業闖蕩的李姝君來到松花村,租下了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房子。“這裡靠近長白山,山清水秀,北韓族風俗習慣保留得好,特别适合搞旅遊。”李姝君說。
萬事開頭難。剛進村,李姝君就遇到了麻煩:部分村民對發展旅遊這個事情并不熱心,也不太樂意讓她在這裡搞旅遊。
咋辦?李姝君就挨個和村民解釋,村幹部和一些熱心的村民也跟着幫忙。其中,就有82歲的北韓族村民樸東鐵。
“從小到大,俺經常和漢族人打交道,關系一直處得都挺好,到現在俺還有個漢族把兄弟在隔壁屯住着呢!”在樸東鐵看來,甭管是漢族還是北韓族的,住到了一個村那就是一家人,“而且人家來俺們村是帶着大家一起發展的,哪有不支援的道理?”
一邊勸一邊幹。李姝君開始帶着夫妻和村裡幾個人招攬遊客,銷售土特産。
樸東鐵也加入了其中。“俺這年齡大了,不能跟着他們到處跑,就在自家的菜園裡種點黃瓜、玉米、蕃茄。遊客可以到菜園裡采摘,沒事俺再帶他們參觀參觀自家房子,唠唠家常。一年多收入個三五千塊錢,還能解悶。”以前,樸東鐵基本隻說北韓語,如今他可是一口流利的國語。
遊客來了,松花村的人氣越來越旺。李姝君借勢深入挖掘北韓族文化和風情民俗,長鼓舞、象帽舞等北韓族舞蹈,北韓族民居住宿,辣白菜、大醬湯、米腸等北韓族特色佳肴……這些北韓族特色項目吸引了大量遊客來松花村打卡。一個月的時間,村裡遊客增加了好幾萬人,大家的收入也随之提高。嘗到了甜頭,村民熱心了起來,紛紛支援李姝君在村裡發展鄉村民俗旅遊。
順應老百姓的心願,安圖縣這幾年對松花村發展旅遊也加大了支援力度,投入近2000萬元改善村裡基礎設施:硬化巷道、改造農房、修建綠籬圍牆、建立排水邊溝、安裝太陽能路燈、修繕和保護曆史建築、建設多功能村部及文化廣場……整個村莊煥然一新。
在新村部前,記者看到一個宣傳欄:有朝漢群衆在端午節一起進行擲柶比賽的熱鬧景象,有各族人民在老人節歡聚一堂的溫馨畫面,還有遠道而來的遊客體驗打年糕、制作辣白菜的歡樂場景……一張張照片的頂端,一行紅色大字特别醒目:團結之花處處綻放,民族之情源遠流長。
今年,松花村的旅遊因疫情受很大影響。不少村民拿出錢悄悄地遞給村黨總支部書記朱元子,讓她轉交李姝君,希望能幫合作社挺過難關。
“俺們現在都拿她當做自家的好閨女!往常都是她逢年過節送東西,現在自家娃遇到困難,俺們肯定得幫一把了。”樸東鐵說。
“環境美了,發展好了,人心善了,各民族親如一家。”朱元子告訴記者,這幾年,村裡又來了些人,但沒人再說他們是“外來戶”了,“這裡就是大家共同的家。”
與此同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省衛生模範村、全省生态示範村……榮譽紛至沓來。
“松花,松花,小村是我的家,魅力鄉村美如畫,民俗世人誇,來吧,來吧……”傍晚時分,伴随着一曲《松花村之歌》,各民族人民歡聚在村裡的文化廣場上,跳着輕快的廣場舞,盛世和諧圖景盡顯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