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大沖突正是引發周朝的三監之亂,周公旦的解決方案影響如此深遠?

平息三監、武庚和東夷聯合掀起的叛亂之後,面對百廢待興的天下,周公旦需要找到一條消弭沖突、長治久安的道路,此時這些問題橫亘在曆史的車輪之前,如果周王朝不能邁過去,那麼他們的成功隻能是昙花一現:

首先,雖然武庚已經被殺,殷都也被夷為平地,但是經過七百餘年的統治,商王朝的根須已經深深地紮入了三門峽以東的土壤,大量殷商氏族仍然分布在殷都之外的廣袤大地上,雖然此時在強大的周軍面前他們恭順服從,但是在未來假如形勢有變,這些商王朝遺民仍然擁有掀起叛亂的能力。周武王在伐纣成功之後,依然憂心忡忡,就是因為“維天建殷,厥征天民,名三百六十夫,弗顧,亦不賓滅。用戾于今。”(大意:當初商王朝建立,有三百六十個賢人,雖然他們的後代已經不服從天命了,但是到現在仍然沒有滅亡,一直延續到現在)後來的叛亂證明了武王的擔憂并非多餘,而周公定亂之後,這些商王朝遺民雖然遭受了打擊,但是周人大概也無力将其全部剿滅,他們仍将在很長時間裡成為王朝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三大沖突正是引發周朝的三監之亂,周公旦的解決方案影響如此深遠?

第二,在武王伐纣和周公定亂兩場大戰中,周人戰勝商王朝的軍隊是一支“聯軍”,其中既有周原的居民,也有長期與周人通婚的以姜子牙(師尚父)為首的姜姓羌人,以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部族派出的軍隊。聯軍在徹底戰勝商王朝之後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在此之後,聯軍還會像過去一樣繼續團結在周人的旗幟下嗎?他們看到了商王朝龐大的财富和國土,他們能夠承認周天子對戰後利益的配置設定嗎?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身為周武王的兄弟,都在武王死後為了争奪繼承權對周成王和周公旦兵戈相向,其他的盟友在未來不也是很有可能為了争奪利益而挑戰周王朝的權威嗎?

第三,最強大的敵人商王朝雖然已經倒下,但是新生的周王朝疆域周邊還有其他敵人的存在,例如在三監之亂中,東夷諸國就與武庚勾結,在東方對周王朝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周公旦在平定東夷時,采用了與東夷小國媾和,集中力量攻擊奄、薄姑(蒲姑)、豐伯等東夷大國,這樣做的好處是很快地平息了東夷叛亂,卻在東夷之地留下了不少小國,這些小國和周王朝之間的友誼并不牢固,仍然是王朝未來的隐患。

周人和殷商遺民的沖突、周人内部的沖突、周王朝和外部異族的沖突三大沖突正是引發三監之亂的根本原因,周公旦作為周王朝的掌舵人,必須想辦法徹底消滅這三個沖突,否則戰事永遠不會有停止的一天,周人遲早會在一場更龐大的反叛中失去他們獲得的一切。

周公旦和周王朝的開國元勳們想必也苦苦思索過,最後他們拿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分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