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監之亂到底都有誰?史上衆多學者争論不休的焦點,是否有了答案

周武王駕崩後,年幼的姬誦繼承了王位,在這王朝剛剛初建,衆多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對于這樣一位少年天子來說可謂是危機四伏、困難重重。幸好武王臨終前的安排比較得當,在朝中安排了周公、召公輔佐,在外又有衆多姬姓宗親及滅商功臣的拱衛,讓成王這個王位安穩了許多。然而一個大事件的發生讓如此穩固體系也産生了裂痕,西周王朝迎來了立朝以來第一次大考驗。

三監之亂到底都有誰?史上衆多學者争論不休的焦點,是否有了答案

成王與輔佐他的周公

這個大事件各位應該都不陌生,正是發生在成王剛繼位時的“三監之亂”,曆史上還稱其為“管蔡之亂”或“武庚之亂”。并且,一看到“三監”、“管蔡”這些稱呼,大家沒準還能想起筆者之前多次特意留下的伏筆,今天就是要把這層面紗揭開,看看這場叛亂究竟怎麼回事。

在說這場叛亂之前,咱們還要先搞清楚一個概念,這就是何為“三監”。說起“三監”,曆史上為此一直争論不休,主要争論的焦點就在于武庚和霍叔處哪個才是三監。到底史書中是如何記載的,學者們又是怎麼争論的呢?筆者這就給大家說明一下。

三監之亂到底都有誰?史上衆多學者争論不休的焦點,是否有了答案

網上很有意趣的“三監之亂”圖

首先來看看不支援武庚為三監的史籍:《尚書大傳·卷三》提到:“管叔、蔡叔監祿父,武王死……祿父及三監叛”,雖然這裡沒有提到第三監是誰,但可以看出祿父并非三監之一(祿父即是武庚)。《逸周書·作雒》更是明确寫到:“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東,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監殷臣”,這裡把霍叔列入了三監而非武庚。《帝王世紀》記到:“自殷都以東為衛,管叔監之;殷都以西為鄘,蔡叔監之;殷都以北為邶,霍叔監之,是為三監”,這裡不但把管、蔡、霍列為三監,還把他們所居位置一一說明了,看上去十分可信。

咱們再看看支援武庚為三監的史籍:《漢書·地理志》中提到:“河内本殷之舊都,周既滅殷,分其畿内為三國,……,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衛蔡叔尹之,以臨殷民,謂之三監”,可見班固認為三監中并沒有霍叔,而是武庚在其列。還有《尚書注疏·卷十二》寫到:“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三監:管、蔡、商,淮夷:徐、奄之屬,皆叛周”,可見同樣是解讀《尚書》,孔安國卻認為三監其中就包括商的後裔武庚。

三監之亂到底都有誰?史上衆多學者争論不休的焦點,是否有了答案

《尚書注疏》中所認為的三監

另外,除了上面雙方各執一詞以外,太史公在《史記》中還發表了自己特有的一種看法。這就是他認為武王并沒有設定什麼所謂的“三監”,隻是安排管叔和蔡叔在武庚身邊一起管理殷地之民而已,原文為“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可見一個“相”字,連監視的意思都沒有了。

就這三方面的觀點,筆者認為“三監”的設定還是有的,并且在下認為三監包括管叔、蔡叔和武庚。但在下并不完全同意《漢書》等說法,認為“三監”是來監視殷地之民的,筆者認為“三監”是以一種2+1的模式存在的。武庚之監,是監管殷都故地百姓,起到安撫的作用;而管、蔡的監,才是監視武庚,并協助安撫、管理殷都之民。是以,司馬公才會有管、蔡相祿父之說,因為二人确實有輔助武庚的任務在裡面。

至于筆者為何不認為霍叔處也是三監,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很多不認為武庚為三監的史籍中,也沒有明确認可霍叔即是第三監(如前面提到的《尚書大傳》)。第二,霍叔的封地比較确定是在山西的霍州,不僅與史書記載的殷商故地以北的邶地方位不同,且離殷都的距離與管、蔡相比要遠很多,根本起不到監視的作用。第三,相比較管、蔡這兩個明确的“三監”以外,霍叔的處罰實在太輕了。如果霍叔同為“三監”,即使沒直接起兵反叛,隻要是不明确站在朝廷一方抵抗叛軍,就這連帶責任和監管不力也夠他消受的了,怎麼可能既不被遷離原封地,又能在三年後恢複身份呢?

三監之亂到底都有誰?史上衆多學者争論不休的焦點,是否有了答案

霍叔處像

依在下認為,霍叔很可能并不是“三監”,是以管蔡也好、武庚也好的叛亂與他沒有直接關系。而他所犯的就是傳播流言,以及在叛軍與朝廷對抗時,沒有出兵支援朝廷,甚至故意讓叛軍路過自己封地而不予阻攔的罪過。是以,霍叔由于立場不堅定,導緻罪魁禍首被施以重型之後,他也被小小的懲罰了一下。也很可能正是因為霍叔在“三監之亂”後同時被處罰,才被衆多學者将其歸入了“三監”之列。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三監之亂”的參與者就是身為“三監”的管叔、蔡叔和武庚,而發起者正是家中排行老三的管叔。因為在武王過世後,管叔在衆多兄弟中年紀最長,卻沒有被武王托孤,相反是四弟姬旦成為朝中的一把手,甚至替成王攝政。這嫉妒之心逐漸轉變為憤怒之火,于是夥同蔡叔、武庚合謀反叛。蔡叔支援管叔是因為也不願周公一手遮天,他也想掌權。而武庚支援管叔就甭說了,商人想借機恢複自己的政權是必然的。

三監之亂到底都有誰?史上衆多學者争論不休的焦點,是否有了答案

管叔鮮像

經過三方商議之後,管叔、蔡叔去散播流言,引發姬姓宗族對周公的不滿,而武庚則策動殷商舊勢力徐、奄等諸夷加入了反叛大軍。一場轟轟烈烈的叛亂即将開始了,管叔、蔡叔由于權力欲和嫉妒心,辜負了武王讓他們監視殷商舊勢力的信任,反而與殷人一塊鬧起事來,真是可悲可歎。既然,三監一方已經發難了,作為代表朝廷的周公又将如何應對呢?今天先到這裡,咱們下次再叙。

【關鍵詞雲圖簡史】

為了友善廣大史學愛好者能快速回憶起相關的曆史内容,筆者“閑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結尾奉上“關鍵詞雲圖簡史”,通過8-12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回憶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本文關鍵詞:管蔡之亂、何為三監、三種說法、支援管蔡商、無霍原因、霍叔之過、嫉妒之心、管蔡商合謀、辜負武王、反叛朝廷。

三監之亂到底都有誰?史上衆多學者争論不休的焦點,是否有了答案

關鍵詞雲圖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