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風雲(一百五十六)

《春秋》風雲(一百五十五)

宣公十五年(下)

第一百五十回 善聽谏言親仇申 有功厚賜舉薦人

  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秦人伐晉。王劄子殺召伯、毛伯。秋,螽。仲孫蔑會齊高固于無婁。初稅畝。冬,蝝生。饑。

赤狄“潞國”(子爵,原姜姓後為路姓,由黃帝親封,受封人炎帝後裔參盧,今山西長治潞城東北,尚紅色),君主潞子嬰兒夫人是晉景公姐姐。“潞國”宰相鄷舒(姬姓,酆氏,名舒)執政時,不但殺了夫人、還傷了潞子眼睛。晉景公将去讨伐,大夫們勸谏:“不行,鄷舒具有三項才能,不如等待其繼任。”

伯宗(子姓、伯氏士渥濁)說:“可以讨伐,赤狄有五罪,三項才能怎能掩蓋五項罪行?一、不祭祀;二、嗜酒。三、不用賢人仲章,奪“黎氏”(殷商古國,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土地。四、殺伯姬。五、傷其國君眼睛。依仗才能而不是德行,是加深罪業。繼任者如果尊重德義奉事神明,鞏固國運,到時如何辦?不讨伐有罪,還在等待,這不可以吧?憑借才能與人數衆多,是亡國之道;商纣就是這樣被滅亡的。天不按時令謂災,地違反物性謂妖,民不按道德謂亂。亂就會出現妖異、災難發生。是以文字描述,“正”字(小篆)反寫是“乏”字,這些事赤狄都存在。”晉景公聽從,六月十八癸卯日,荀林父在“曲梁”(今山西長治潞城北改名石梁)打敗赤狄。六月二十六辛亥日,滅“潞國”,宰相鄷舒逃亡衛國,衛國送還給晉國,被晉國殺死。

  周王室三卿王孫蘇、召戴公、毛伯衛互相繼續争權,天子讓王子捷(姬捷、王劄子)殺死召戴公和毛伯衛,然後立召戴公之子召襄任執政之卿。三人死了二人,留存一人,扶持新人上位,總算解決了難題。

  七月,秦桓公讨伐晉國,軍隊駐紮“輔氏”(今陝西渭南大荔東)。二十七壬午日,晉景公在“稷地”(今山西運城稷山南)軍演,強取狄人土地,立黎侯管理後返師,到“洛河“(今陝西渭南大荔東南),魏犨(chōu音抽)之子魏顆在“輔氏之戰”(今陝西渭南大荔東南)中完敗秦師,活捉秦國大力士杜回,為晉國立下功勞。

  下面史書記載了一件奇事,魏犨如何立功的前因:曾經魏武子(魏犨)有一寵妾沒有子嗣,魏武子生病,叮囑魏顆:“等我死後,讓她嫁人。”病危又吩咐:“讓她殉葬。”直到魏武子卒,魏顆安排她出嫁。還說了一句話:“臨死神識散亂,我尊重父親清醒時的安排。”這次“輔氏之戰”,魏顆看見一老人用草結把杜回絆倒,是以被活捉了。當夜夢見老人說:“我是你安排出嫁女子的父親,你執行你先人清醒時之話,我特來報答。”這件事叫活人之德,古人謂積陰德,因為積了陰德,陰人父親前來報答,是以有了戰功。

《春秋》風雲(一百五十六)

晉祠文昌宮

晉景公賞給荀林父(中行桓子)狄國臣民千戶,賞士伯(士渥濁)“瓜衍”(今山西呂梁孝義北)縣城。封賞時還說:“我獲狄國之地,您有功勞。多虧您提醒,不然我差點失去了荀林父。”

晉大夫羊舌職對晉景公的賞賜方式感覺很公平,不由得贊歎:“《周書·康诰》記載‘庸庸,祗祗。’(譯成:任用當用之人,尊敬當敬之人。)說的就是現在的狀況吧。

士伯(士渥濁)覺得中行伯(荀林父)可以任用,國君相信他,并且任用他,這是明德。就是周文王建立周朝,也不會超過這樣做。是以,《詩經·大雅·文王》:‘陳錫哉周。’(譯成:‘厚賜他周邦。’)廣施恩德。遵循此道,怎有不成功的?”

大夫羊舌職相當于對其君主進行了總結性發言,元帥荀林父在與楚軍“邲地”遭遇戰中完敗,如果不是士伯(士渥濁)的勸谏,已經自己請罪自殺了,怎會有後來的功勞?但君主獎勵推舉人才的是土地,有戰功的給千戶。可見,對推舉人才的人排在前列;而羊舌職對良善行為的贊歎,可見其胸懷寬廣;更見晉景公用人機制的健全、智慧與胸襟,晉國人才又一波出現了。君主賞罰分明作為引導規範的綱領,激勵着衆臣歸心,開辟上下一心的良好局面。

  晉景公派遣下軍大夫趙同(原同)去成周獻狄人俘虜,趙同對天子不恭敬。周定王同母弟劉康公(姬季子)預言:“不到十年,原叔定有災難,上天已奪走其魂魄。”不要小看這種判斷,最終歸納為自己一生學識正确與否的糾正。

  這年,魯國開始按田畝征稅,史書提出批評,為什麼?因為周朝推行井田制,農戶已經在公田上無償勞動過了,還要按田畝征稅,相當于增加了一倍的賦稅,這完全不合于禮制。

秋季蝗災,有饑荒,但不是很嚴重。

《晉景公》

景公大度先機接,谏言時機善聽疊。

君失威嚴狂鄷舒,一戰雪恥親仇揭。

人才推舉首功說,寬恕心胸元帥諧。

賞者分明記人厚,臣功君記人主傑。

辛醜年八月十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