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爆款背後,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持續建立連接配接

爆款背後,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持續建立連接配接

小海按:

網際網路時代,品牌會發現能接觸到使用者的方式越來越多,做品牌不是設計師能定義出來,也不是創始團隊頭腦風暴出來,必須是被消費者感受出來的。

“基本品質消費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消費者買的是“可有可無”的東西,這種現象叫“消費更新”。

爆款背後,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持續建立連接配接

消費者需要“爽點”“嗨點”

消費邏輯大都是非理性的,北大研究行為經濟學的教授汪丁丁講過一句話,“生活裡有消費者和生産者,可是一旦加上‘品質’二字,就出現了挑剔的消費者和用心的生産者。”用心的生産者不斷去找挑剔的消費者。

爆款背後,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持續建立連接配接

大家的生活方式、社交态度在變。年輕人更願意去享受娛樂、興趣為王、活在當下。他們的消費态度更加開放,願意去嘗鮮,試錯。

尤其用小紅書的女生,她們“自認為”有非常客觀理性的決策邏輯,但人擺脫不了感性邏輯。

因為網際網路讓大家擷取知識,自認為會變理性,實際消費者買任何東西,特别是奢侈品時,會給自己找理由,今天被上司表揚了,明天被上司罵了,都能買包。是以,大家消費決策時自認為的理性,實際上是很感性的判斷。

新一代消費者有很多個性文化。比如,吃貨本性、有框青年。

社會學家項飙做了大量的調查,他提到了“附近消失”的概念,中國有極緻的效率,導緻大家對“附近”慢慢失去感覺。年輕人隻有兩個方向——“自己”和“遠方”,家門口的東西沒意思,一定要打飛的到大老遠吃那碗面,才有意思。

這背後展現出,年輕人面對消費市場時,不存在非誰不可,而隻要即刻滿足。

“成功的消費品顔值必然很高”,這是現在非常嚴肅的思潮,不要覺得産品好看沒用。如果不好看,可能消費者看都不看,更何談使用了。

爆款背後,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持續建立連接配接

老年與女性市場是未來機會

澳洲有專家從全球範圍内做了統計研究,他們認為95年到05年這一代叫“the generation z”的人,将來他們一生當中大概會換17次工作,搬15次家,經常換城市。這代人裡有一半接受過高等教育,擷取知識的效率、能力,相比之前高很多。

95後是現在消費最核心的群體,這些人都已經開始買房了,根本不用說買一瓶水、一件其他的消費品。

原來我們定義人生有三個階段:從童年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但現在年輕人對人生也開始細分。比如9~13歲這個階段,是他們第一次強烈去表達自己态度的階段,是“叛逆期”,再到青少年時期。

在成年之前還有一個時期,就是年紀不大卻要打扮的很成熟,比如年輕人留胡子。再到大學畢業進入社會,進入成年階段。

很多人在三四十歲時發現,年輕時的想法沒實作,就會辭職、離婚、移民、賣房、換城市。

如果現在産品主打年輕市場,千萬不要忘掉老年,特别是70後、60後,有退休工資卻根本沒地方花,又有時間。這些人其實非常容易成為目标使用者。隻要給他們提供他需要的,我覺得還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

女性擷取生存資源不再依賴于男性之後,在很多消費領域爆發出驚人的購買力。我認為大家創業時要抓住兩個點,一是品牌一定要表達消費品的功能;二是迎合“女權主義”。

如果你産品有功能性,同時迎合了都市的獨立女性,就像《30而已》裡面的顧佳,以她為畫像,無論哪個賽道都值得做。

爆款背後,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持續建立連接配接

品牌機會:消費者非理性選擇

“你不進步就死,死了有更新的選擇”,消費者在選擇産品時,對産品略微有不滿,就會馬上找替代品。

爆款背後,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持續建立連接配接

每次消費,大家在追求所謂的“point”——記憶點。人們隻願意接受“速食”資訊,越來越不願意接收複雜長篇的資訊,是以如果一次消費沒有讓消費者感到驚喜,其實這次消費等于白銷,對于品牌方來說是白投入,它馬上會被下一次“point”沖淡。

手機随時能購買,讓單次消費成本越來越低。但當消費者在期待一個産品時,心裡會很渴望,得到産品時滿足感卻沒那麼強。是以多巴胺是在消費者被種草,特别想拔的時候,分泌最旺盛。這是線上種草非常重要的原因,也給品牌一些啟示,怎麼讓消費者獲得産品後,進入二次興奮。

網際網路時代,品牌會發現能接觸到使用者的方式越來越多。營銷這件事情慢慢隻能解決“聽說”,解決不了“轉化”。

現在營銷隻解決方向問題,接下來品牌要靠一系列的營運動作,把消費者圈進來,讓他們感受到品牌想傳遞的價值,以及賦予他們心理層面的意義。

87%的消費者希望和品牌有密切聯系,但隻有7%的品牌做到了。當品牌有線下快閃活動時,消費者非常樂意參與體驗。因為參加之後才能知道産品是否合适自己。特别在一線城市,适合自己是消費者選擇品牌的一個路徑,而不是說品牌單向做廣告。

實際上,對品牌方而言,不能隻看消費者看哪個主播,去哪裡買東西。行為都是冰山之上,品牌要洞察到背後的價值觀,要看市場當中想争取的那些消費者,他們為什麼要買?他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才能去真正的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出現在消費者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果品牌動作沒有和平台建構關系,指向消費者,沒有持續動作,這個品牌就是不可持續的。

爆款背後,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持續建立連接配接

品牌與消費者持續發生“關系”

每個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有四種不同的關系,要基于這四種關系規劃品牌營運。

消費者嘗試一個産品後,發現不錯,會安利給家人朋友。很多社群做得好的品牌,面對使用者給品牌提的建議,會馬上改,改了之後消費者繼續消費。

爆款背後,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持續建立連接配接

營銷在中國很重要,增長應該面向強關系,至少是朋友家人的關系,不要面向弱關系。我覺得品牌不要靠利益誘惑别人,現在弱關系的增長毫無意義,最後消費者一定會離你而去,因為品牌遷移的成本太低。

對于一個很普通的産品,加一個年輕人喜歡的意義,年輕人就很買單。比如說oatly,很多人知道咖啡屬于植物蛋白。oatly傳遞了一個植物蛋白健康、生物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

植物蛋白本身很便宜,為什麼oatly賣的貴?因為oatly靠身心可持續,地球可持續的方式強調價值。

他把原來很便宜的植物蛋白拔高,消費者馬上覺得這件事“貴了”。我們沒見過oatly打廣告,沒見過oatly非常強的管道。

品牌和人之間有非常多的接觸方式,這些觸點可以形成體驗,分為四個次元,産品、服務、環境、行為和傳達。

品牌要把這四個次元的所有觸點型體驗都做好,才能建構一個品牌。現在做品牌不是設計師能定義出來,也不是創始團隊頭腦風暴出來。品牌這件事情必須是被消費者感受出來的。

如果消費者沒有在品牌所有的觸點當中感受到品牌内涵,那麼品牌的定義可能也隻是一張紙而已,實際上轉化不了任何商業價值。

爆款背後,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持續建立連接配接

創業政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