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沁涵
當地時間9月14日下午,在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内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獲得337票,以絕對優勢當選新一任自民黨新總裁,他預計在兩天後的臨時國會上接替安倍晉三,正式出任日本第99任首相。
“今天,我把自民黨總裁的指揮權移交給菅義偉。7年零8個月以來,我一直默默注視着官房長官菅義偉為國家默默奉獻。毫無疑問,他就是與令和時代最相稱的自民黨新總裁。”因病辭職的安倍晉三在選舉結果公布後發表講話,對菅義偉寄予厚望。
作為執政黨自民黨總裁,菅義偉将會在9月16日的國會指名選舉中接受投票,由于自民黨在國會中擁有多數席位,他被任命為新任首相幾乎是闆上釘釘。同日,菅義偉還将組建和啟動新内閣,正式開啟新一屆日本政府的征程。
從零開始
“我出生在大雪紛飛的秋田,是農民家的長子。”菅義偉在9月初的競選演講時說,“我幾乎是從零開始。五十多年前剛剛到東京的我應該無法想象今天的自己,像我這樣的普通人,隻要努力也能立志成為首相。”
不同于安倍晉三出身于顯赫的政治世家,菅義偉的父親曾是日本侵華戰争期間東北“滿鐵”職員,在日本戰敗歸國以後回家耕地,将當地的草莓品種品牌化,打造了如今小有名氣的“秋宮草莓”。
菅義偉18歲時便和幾十個同學搭乘南下的火車,去到東京一家紙箱工廠打工。他在接受日本作家森功采訪時談到自己的“京漂”經曆,繁重的體力勞動促使其重拾學業,辭去工作考入了私立大學中學費最便宜的法政大學,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他坦言,當時心中想着可能某一天還是要回到家鄉,但慢慢領悟到這個世界是由政治驅動的。
大學畢業後,經法政大學前輩介紹,他成為時任衆議院議員小此木彥三郎的秘書,這份工作一幹就是11年。菅義偉國會議員網站資訊提到,1987年他競選橫濱市議會議員,為了拉票每天跑300戶人家,跑壞了6雙鞋,曾在拜訪時暈倒。最終,38歲的菅義偉當選橫濱市議員,當時他立下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
為推廣“地方分權”的理念,菅義偉向國政發起挑戰,1996年作為自民黨成員首次當選衆議員,邁入了日本政壇的中心舞台,之後8次當選。菅義偉早期在自民黨的幾個派閥中輾轉,直到2009年完全脫離派閥,并呼籲“打破世襲”。他在此次自民黨總裁競選期間再次強調,若當選首相,人事安排不會考慮派閥的要求,未來“菅内閣”也會貫徹無派閥的理念。不會改變内閣人事局,但反對政府政策的幹部“将被調走”。
日本憲政史學家、政治評論員倉山滿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自民黨總裁可以說是派閥聯合政權下産生的,是以菅義偉在安排上不可避免地被派閥勢力左右,不得不考慮對他提供支援的派閥利益。這一次,支援菅義偉的5個派閥其實是分裂的,菅義偉在組閣階段會非常謹慎,猜測他現在可能已經在為此煩惱了。
據nhk報道,菅義偉在擔任官房長官期間,經常推翻各個省廳部門的人事安排,打破中央權力機關的“排資論輩”慣例,很多人稱他為“菅人事”。看上去像“和事佬”,但菅義偉也有強勢的一面,日本政治評論家田崎史郎2017年在專欄中表示,财務省、經濟産業省的官員之間流傳着“不管哪個省廳幹部都得看菅義偉的臉色行事”的說法。
安倍的“諸葛亮”
盡管菅義偉很早就被列為“後安倍時代”的熱門接班人,他自己從未公開表露做首相的雄心,直至安倍辭職之後第二天才表明參選意向,忠心可見一斑。菅義偉比安倍晉三年長6歲,兩人已有十多年的交情。nhk報道曾提到一個細節,安倍有時會親切地稱呼菅義偉“菅醬”,而菅義偉卻一直尊稱對方“首相”,并強調“主從關系不可破壞”。
“菅義偉是典型的參謀類型,他和安倍的關系就像是諸葛亮和劉備。” 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教授中西寬用三國人物來比喻兩人,指出菅義偉上任後必定會繼承安倍政權的政策和方針,但是他無法成為像安倍那樣強勢的首相。
“我和安倍晉三之間建立信任,是以北韓‘拉緻問題’為契機。當時認為,這個人(安倍)将來會成為首相。”菅義偉說,2004年北韓客貨船“萬景峰”号要進入日本港口,日本因“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禁止其入港,但無相關法律法規依據。菅義偉與時任官房副長官安倍的想法一拍即合,協力拟定相關法案。日本記者松田賢彌所著《影子權力者 内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一書中記錄了這段講述。
在2006年自民黨總裁選舉中,菅義偉成為安倍後援聯盟的核心成員,不依靠森派(現稱細田派)勢力拉票,而是以政策為旗号,以消除輿論對安倍身上濃重派閥色彩的偏見。安倍當選首相後,菅義偉首次入閣擔任總務大臣。然而安倍當權僅一年便告病離任,菅義偉也未能在政壇大展拳腳,直到安倍“梅開二度”。
2012年自民黨總裁選舉中擔任安倍陣營總負責人的甘利明告訴nhk,最初提出讓安倍參選的是菅義偉,菅當時說“無論如何都想讓安倍重返政治舞台,上司這個國家”。之後,甘利明、菅義偉、麻生太郎組成團隊,為安倍競選出謀劃策,最終幫其逆風翻盤,菅義偉也是以成為安倍最信任的心腹之一。
曆史再次重演,今年8月28日,安倍因病辭職。這一次菅義偉接過重托,将完成安倍剩餘的1年任期至明年9月,“過渡政權”的說法在日媒報道中甚嚣塵上。對此,菅義偉5日在接受共同社采訪時表示:“新政府不是臨時的。應該有自信堂堂正正做事,這是面向國民負有的職責。”
倉山滿分析,理論上來講,菅義偉任期隻有1年,但這并不意味着是“過渡政權”,自民黨總裁從來沒有順從的先例。如果菅義偉把握住權力關系,巧妙運用政策和手腕,隻要在衆議院選舉中獲得勝利,就有可能成為強力首相繼續執政。現在對于菅義偉來說,解散衆議院的時機非常重要。
副首相麻生太郎13日稱,新首相上任後可能會立即解散衆議院。防衛相河野太郎近期表示,可能會在10月解散(衆議院)。就此問題,菅義偉在9月9日朝日電視台的辯論節目中說:“我反複強調過,目前最為緊要的是如何對新冠疫情進行有效防控。而在這種狀況下,我也多次重申不會解散議會。”
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認為,自民黨維持着一黨獨大的形勢,現在解散衆議院舉行大選,自民黨應該還是會大獲全勝,或者基本保持現有格局,菅義偉可有機會将短期政權轉化為長期執政。但如果菅義偉在執政一年之後再解散衆議院,可能暴露了他的一些缺陷,屆時能否穩坐首相之位就很難說了。選擇什麼時機解散衆議院其實也是賭一把, 隻要舉行大選就會變成一個大亂局,可能性比較多。
政治老骥、外交新手
菅義偉對于解散衆議院的時間自有盤算,畢竟身處日本最高決策層近8年。一天平均進行20次會談,會面人數超百人,上午和下午各召開1次例行記者會。這是菅義偉從2012年開始作為日本官房長官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常。《每日新聞》報道稱,每日2次記者會的頻率令許多外國記者感到驚訝,日本政治記者鈴木哲夫說,菅義偉總是以“鐵面”出現在記者會,但實際上很照顧大家,沒有官腔。
菅義偉是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内閣官房長官,2016年7月7日,他的在任天數已經達到1290天,超過曾在森喜郎和小泉純一郎内閣擔任官房長官的福田康夫,重新整理紀錄。當天被記者問及感想,菅義偉謙虛地說:“完全沒想到會幹這麼久,沒覺得自己有多大的力量。” 事實上,他在日本稅制改革、旅遊振興、沖繩美軍基地搬遷等議題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觸及争議性議題,菅義偉總是沖在第一線。例如今年7月疫情反彈之際,安倍政府向全國推廣“go to travel”旅遊補貼計劃,以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為首的許多政客以疫情為由紛紛反對,批評聲不絕于耳,菅義偉則多次在記者會上強硬回應“按原計劃推行”,尖銳指出東京感染者增加是東京自身的問題,力排衆議推行政策,毫無妥協之意。
然而,這位政治老骥卻是一個外交新手。“菅義偉在國際舞台的外交經驗幾乎沒有,國際知名度較低,而且從掌握到的情況看,他個人的外交知識和能力不足。”中西寬指出,外交方面的空白是他的弱點之一。
菅義偉在選前記者會上回應質疑說:“外交延續性非常重要,安倍首相在外交方面做得非常好,我會堅持自己的外交态度。”一些外交事務将會适時與安倍協商。針對日本外交争端,他已經提出,希望在沒有先決條件的情況下會見北韓上司人金正恩,以期在“北韓綁架日本人問題”上取得突破。他還稱将努力解決日本和俄羅斯之間圍繞南千島群島(日本稱為“北方四島”)的領土争端。
就鄰國關系,菅義偉在此前選舉辯論中聲明,希望推動與包括中國和南韓在内的亞洲鄰國确立穩固溝通的外交。據南韓國際廣播電台(kbs)7日報道,大多數專家預測,即使在菅義偉上任後,韓日關系也不太可能看到任何重大變化。不過有人推測,韓日今年年内舉行雙邊首腦會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日本憲政史學家、政治評論員倉山滿對澎湃新聞說,關于中日關系,菅義偉還沒有顯現出明确的立場,“有人會提到菅義偉曾反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我認為他反對的理由并不是考慮外交關系,總體來說他和安倍的曆史觀沒有太大差異,但他應該不會将個人想法展現在執政和外交方面。”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教授劉江永指出,去年g20峰會後,中日關系恢複到了正常發展的軌道,但是今年出現了一些變數,菅義偉如何來修複一些遺留問題,是嚴峻的考驗。另外,美國大選結果也将左右日美關系,充滿不确定性。
菅義偉已表明:“将展開以發揮功能的日美同盟為基軸的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中西寬指出,加強日美同盟将是菅義偉政權穩定的重要支撐點之一。不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當選,構築與美國總統的信賴關系至關重要。《華爾街日報》3日報道稱,安倍近8年來緻力于推動美日關系,他的離任将成為美日關系最大風險之一,尤其是目前兩國還在談判新的防務分攤協定,涉及美國駐日軍費問題。安倍晉三8月31日在與美國總統特朗國語時強調,将向下任首相要求保持日美之間的密切合作關系,即使日本新任首相上台之後,日美同盟的重要性也不會改變。
如何逆轉經濟頹勢
9月8日,日本将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由之前的萎縮27.8%修正為萎縮28.1%。這是自1955年以來日本經曆的最大經濟跌幅,主要原因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去年的消費稅上調等。在日本,消費稅是影響經濟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倍2014年将消費稅由5%上調至8%,此舉把日本經濟拖入衰退,之後安倍将二次上調消費稅至10%的時間推遲到了去年10月。日媒評論稱,安倍兩次任期内兩次增稅,反映出“安倍經濟學”并未獲得實質性成功。
對于消費稅問題,菅義偉似乎立場并不堅定。據時事通信社12日報道,菅義偉曾在9月10日的電視節目中表示,鑒于人口的日益老齡化,未來一定時候再次上調消費稅恐怕不可避免。然而僅一天之隔,他在11日的記者會上改口稱:“安倍曾經說過,消費稅差不多在未來10年無需上調,我的想法也是一樣。”但他還是留有餘地,稱10年之後可能需要上調。《朝日新聞》12日報道稱,菅義偉在提出上調消費稅後,立即遭到在野黨的批判,被指責此舉将影響國民的生活以及中小企業的經營,是以他立即撤回了相關言論。
圍繞經濟政策,菅義偉在宣布競選時就表明,将延續安倍經濟學,強調經濟增長重于财政改革。路透社11釋出的一份民調顯示,日本56%的企業希望由菅義偉出任首相,因為這些企業認為,至少在新冠疫情結束之前,不需改變現行刺激政策。在調查中,85%的公司認為,實施了近八年的“安倍經濟學”利大于弊。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院長張玉來對澎湃新聞表示,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是安倍經濟學三大成就之一,日企全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已經突破4.4%,這是史無前例的水準。是以企業肯定希望菅義偉當選首相,以延續這種利好政策。菅義偉會繼續推進“安倍經濟學”,但是在新冠疫情和貿易争端的影響下,在金融領域已經“黔驢技窮”。
南韓國際廣播電台分析稱,菅義偉沒有足夠的信心承擔安倍經濟學失敗後所帶來的後果,自民黨成員也知道他們會受到批評,是以不會放棄該政策,直到他們無法再隐藏經濟政策失敗為止。“菅義偉經濟學”将沿着安倍經濟學的方向增加一些新的刺激經濟增長措施。
除經濟頹勢之外,新冠疫情反彈,“修憲”中斷、東京奧運會舉辦與否……一系列棘手問題擺在日本眼前,菅義偉肩負重擔。
責任編輯:李怡清
校對: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