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藥材土鼈蟲

中藥材土鼈蟲

拼音tǔ biē chónɡ

别名地鼈蟲、土元、地烏龜、蟅蟲

來源為蜚蠊目蜚蠊科昆蟲地鼈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或冀地鼈steleopyga plancyi (bol.) [polyphaga plancyi bol.]的雌蟲幹燥全體。

原形态1、地鼈 體呈扁圓形,蓋狀,黑色帶光澤,雌雄異型,雄蟲有翅,雌蟲無翅。雌蟲長約3厘米。頭小,觸角絲狀。腹部有橫環節9個,腹面深棕色,胸足具細毛,生刺頗多。藥材質脆,易破碎,足多已脫落。腹内有灰黑色物質。氣腥臭。

喜生于陰濕處及牆角松土中,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2、冀地鼈 形态與地鼈相似,呈橢圓形,雌蟲體長3.0~3.6厘米。體黑褐色,無光澤。胸腹部每節兩側各有一黑色圓形小黑斑。

分布于河北等地。

栽培喜生活于陰濕的松土中,怕陽光,晝伏夜出。冬末與早春為冬眠期。夏秋兩季繁殖最強。

小規模飼養,可在室内挖甕形地洞,口小體大,深約3尺左右(如濕氣大要挖淺些),壁要光滑,内放松土1尺深或多些,口用蓋子蓋好,以防土鼈蟲逃走。如用掉底的大口甕埋入土中作飼養池則更好。

大規模飼養,于室内建造較大的三角形或方形飼養池。挖地約1尺深(如地幹燥可挖深些),四周砌嚴實磚牆,牆高出地面1.5尺,上面架木棍,用粘土封嚴(加石灰更好),中間留1~2個洞口。池内地上鋪松土及草屑,(松土的濕度以手捏不成團而有潤濕感為宜)。

飼料:冬眠期不食,于春季氣候轉暖恢複活動時開始喂食。主要飼料為米糠、麥麸、碎豆餅等。于晚上土鼈蟲出來活動時,将飼料均勻撒在松土表面,每3~4天撒食1次。夏季氣候炎熱,每隔3~4天灑水1次,同時補喂多汁飼料,如南瓜瓤、青菜葉、爛水果、去皮南瓜碎片等以補充蟲體所需水分。

制法夏季捕捉,置沸水中燙死,曬幹;或先用清水洗淨,再用鹽水煮後曬幹或微火烘幹。

藥理作用美藍試管(2克生藥/毫升)對白血病細胞有抑制作用。

性味鹹,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通經止痛。主治:跌打損傷,淤血腫痛,閉經,産後瘀血腹痛。

用法用量1~3錢。孕婦忌服。

複方1、碰傷,摔傷,傷處疼痛:土鼈蟲1兩 ,焙幹,研末。每服1錢,黃酒沖服,每天2次。

2、經閉,痛經:土鼈蟲2錢,丹參5錢,赤芍、香附各4錢,桃仁、延胡素各3錢,水煎服。

3、黑色素瘤:土鼈蟲、金銀花各2斤,紅棗、核桃仁各1斤,制馬錢子半斤,冰片6錢,豬膽汁1.5斤。除豬膽汁外共研細粉。将豬膽汁煮沸1小時,加入藥粉,用适量蜂蜜為丸,每丸重2.5錢。每日早晚各服1丸。

備注市售品有一種“金邊土鼈”為姬蠊科動物赤邊水蠊(東方後片蠊)opisthoplatia orientalis burmister,比土鼈蟲稍長,紫黑色而有光澤,背部下半圈有紅邊,上半圈有黃色金邊。多生于陰濕牆角下。主産福建、湖北、廣東、廣西等省區。

此外,另有一種龍虱,又稱水鼈蟲,為龍鳳科動物東方龍虱cybister tripunctatus orientalis gschwendtn. 蟲體扁平長卵形,中央微隆起,前窄後寬,長不超過3厘米。背面黑綠色,有的較黑,腹面黑色或黑紅色,有時部分棕黃色。頭前端、前胸及鞘翅兩側有黃色或橘色條斑、足胫端兩側生刺,刺長短不等,其外側十分膨闊,為其主要特征。多生于池塘、稻田、水溝或湖邊淺灘水草叢生處。分布于華東、華南、西南等地應注意鑒别。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材土鼈蟲
中藥材土鼈蟲
中藥材土鼈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