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俗稱雞瘟,又稱亞洲雞瘟、非典型性雞瘟。該病由新城疫病毒引起,是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雞、火雞、珠雞、鹌鹑,以及野雞對該病有易感性,雞的易感性最高,但近幾年鹌鹑發病率呈現走高的趨勢,感染途徑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流行特點。鹌鹑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該病毒侵入機體後引起敗血症,死亡率較高。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深秋、冬季和早春發病較多。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鹑的唾液、糞便等,通過飼料、飲水和用具傳染健康鹌鹑。病鹑在咳嗽或打噴嚏時,也可通過空氣傳播病毒。以40~70日齡青年鹑發病較多,7月齡以上發病率較低。死亡率在産蛋前發病時大約為50%,在産蛋後發病時降低為10%,但病程較長,産蛋量明顯減少。
臨床症狀。鹌鹑新城疫可以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種。
1.最急性型。發病迅速、突然,鹌鹑幾乎沒有異常的臨床症狀,很快死亡,但死亡率并不是很高。
2.急性型。病初,鹌鹑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食欲減少或廢絕,但喜飲。随着病情的發展,臨床症狀增多且明顯,嗦囔内積有液體内容物或氣體,倒提時口腔内流出大量黏液,黏液酸臭,呈暗灰色。病鹑羽毛松亂,翅尾下垂,不願走動,眼半閉或全閉,離群呆立,縮頸,冠和肉髯呈紫色;呼吸困難,常發出喘鳴聲;腹瀉嚴重,拉黃白或黃綠色糞便,有時糞便中含有血液;病程長的出現頭部顫抖,向前伸,站立不穩或偏癱,腿麻痹等神經症狀;産蛋鹑産蛋量下降,軟殼、白殼蛋增多。一般2~3天死亡,病死率高。
3.慢性型。多發于流行後期的成年鹌鹑,散發,死亡率低,以神經症狀為主,呈興奮、麻痹及痙攣狀态,動作失調,步态不穩,頭頸歪斜,時而抽搐,少走動;羽翼下垂,消瘦,有時腹瀉,最後死亡。
近幾年,鹌鹑新城疫流行症狀呈現非典型症狀,表現精神不振,采食量和産蛋率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有零星的死亡現象。糞便顔色呈現淺綠色、偏稀,有輕微的呼吸道症狀,尤其在晚上更加明顯。一些神經症狀在慢性病例中可以出現。
剖檢變化。其病變為喉頭、氣管内有透明分泌物,氣管環充血,肺部有淤血;腺胃乳頭出血,擠壓有膿性分泌物,嚴重的形成潰瘍;肌胃角質膜下黏膜出血;十二指腸黏膜點狀出血,直腸有條紋狀出血,心冠脂肪有針尖大的出血點;腎髒淤血、腫大。
病程時間越長,病理變化越多。急性型基本具備以上變化。而最急性型屍體變化較輕,僅在胸骨的勺面及心外膜有出血點或者完全沒有變化。
防治措施。預防: ①加強飼養管理,嚴禁鹌鹑舍内混養其他家禽。飼料中應适當增加多種維生素、魚粉、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也可在飲水中加入多種維生素,以提高鹌鹑抵抗力。減少應激反應。保持鹑舍及運動場的清潔衛生,堅持定期消毒。淘汰已經發病、體弱的鹌鹑,并做好無害化處理。②免疫接種。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好免疫程式。5~7日齡,可用雞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或新城疫克隆30,滴鼻點眼進行接種。在28~35日齡和60~70日齡分别進行飲水免疫。在飲水免疫前,停止供水,造成鹌鹑有渴感,次晨放入有疫苗的水,使所有鹌鹑均能飲水,且在2小時内飲完。
治療:目前對此病無特效藥治療,對患病嚴重的鹌鹑應予淘汰,并做無害化處理。①對發病鹌鹑進行隔離。用百毒殺對舍内環境、飼槽及用具等進行徹底消毒。②對發病鹌鹑肌肉注射新城疫卵黃抗體進行治療,對其他鹌鹑進行緊急預防接種,有條件的飼養場,可結合白細胞介導素,效果更好。③加強飼養管理。給全群鹌鹑飲用口服補液鹽,自由飲用,連飲7天。增加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用量。大群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降低死亡率。保持良好的通風和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