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5日),看到一位自媒體作者在網上公示一份原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不同時期演員劇團的演員名單,還讓讀者“發現”有沒有漏掉者,引起我的興趣和關注。作為一個50後,對八一廠拍攝的影片記憶尤深,更對一些電影演員很是崇拜,看着那一長串名單,悉心地找尋着自己“認識”的演員名字,或許有點兒過于激動,竟出了差錯,錯把北京電制片廠的老演員趙子嶽,誤當成八一廠的了,還留言“補名”,想來要想那位自媒體作者道歉。
說起趙子嶽老師,筆者還真的與他有過一次交往,當時我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讀書,功課之餘聯系寫作,在大四那年,應貴州的《電影評介》雜志之約,約請趙子嶽老師做專訪,這篇近2000千字的專訪文章發表在《電影評介》1984年第1期,标題是《兩訪趙子嶽》,以下是原文,未做任何改動:

趙子嶽在《錦上添花》中飾演小橋車站站長“老解決”。
《兩訪趙子嶽》
北影演員劇團辦公室。随着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趙老師(周圍的人都這樣親切地稱呼他)走了進來。沒等我站起身來,他已走過來握住了我的手,笑着說;“我已經請過假,那邊的會不參加了。這地方安靜,又有沙發,咱倆兒就在這兒談,好不好?”
看過《暴風驟雨》的人恐怕都忘不了那個善良淳樸、诙諧幽默的“老孫頭”。雖說這是個配角,然而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何其深啊!30多年來,趙子嶽參加了30多部影片的拍攝,擔當的絕大部分是象這樣的配角。如《錦上添花》中的“老解決”,《青春之歌》中的“老地主”,《停戰以後》中的“僞縣長”等,此外,還參加拍攝了《紅旗譜》《萬裡征途》《拔哥的故事》《柳暗花明》等影片,盡管都是些配角,趙子嶽從未因而敷衍了事。相反,他每每是精心揣摩、認真了解所扮演的人物。在60年代初期,他擔任演員劇團的團長,行政事務再忙,拍戲也從不馬虎,他常常在上班的路上騎着車背台詞兒和揣摩角色。
趙子嶽扮演《暴風驟雨》中的老孫頭
在《停戰以後》中,趙子嶽扮演僞縣長。有一場戲裡,僞縣長的無能和愚蠢使我方代表大笑起來,而他自己卻莫名其妙,也傻頭傻腦地陪着對方曬笑。銀幕下的觀衆更是笑得透不過氣來。
談起這場戲他說:“在表演僞縣長的笑時,如果不明白為什麼笑,你就演不出他的傻笑;隻有明白對方的笑,才能演出不明白對方的笑。即使是扮演配角,也不能隻紮進自己的角色中去。必須從對手,從各方面來了解你所扮演的人物。”
趙老師還給我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紅旗譜》正在拍攝一個鏡頭:老地主馮蘭池在前邊走着,他的管家李德才跟在後邊為他撐傘。“停!”導演下令了。聽得出來,導演不滿意。
趙子嶽扮演《翠崗紅旗》中的向五兒
稍事休息。扮演老地主的演員葛存壯對扮演地主管家的趙子嶽說:“趙老師,我在前邊走,您為我撐傘,跟在後邊,真不好意思。”當時,趙子嶽是演員劇團團長,年齡又長葛存壯許多。趙子嶽看出了葛存壯的顧慮。馬上就說:“你知道,我演的是配角,應該跟在你後邊,為你撐傘,配合好你的戲是我應該也是必須做到的!”
我想起詩人泰戈爾的話:“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着綠蔭的。”(《飛鳥集》)趙子嶽不正是這樣一片甘心映襯“紅花”的“綠葉”嗎?
我第二次拜訪趙子嶽是在他家——北京新街口一個小胡同的大雜院裡。簡陋的住室,較之那些80年代的“現代化”套間近乎有點“寒酸”。有多少人會相信這屋子的主人是一個參加革命50餘年,有着40多年黨齡,從影30多年的老幹部、老黨員、老藝術家呢?
趙子嶽在電影《汾水長流》中飾演鄉長兼進階農業社社長徐明禮
趙子嶽是山西安澤縣人。他從小愛好音樂、繪畫,13歲學會吹笛子,後來又學會拉闆胡,彈三弦。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在杭州藝專學習過一年。1926年入團,1936年入黨,1940年任太行區劇團藝術指導。他搞過美術工作,譜過曲,唱過晉劇,創作過話劇,參加過歌劇演出,曾一度迷上過平劇。解放後,他參加了全國第一次文代會并當選為全國文聯劇協理事。他參加了北影第一部劇情片《呂梁英雄傳》的拍攝。在劇情片《新兒女英雄傳》中,他扮演的遊擊隊長黑老蔡,榮獲了文化部頒發的獎章。1979年,他出席了第四屆全國文代會,現為中國影協理事。
《電影評介》内頁《兩訪趙子嶽》版面
在銀幕上,趙子嶽是本色演員。在生活中,他更保持了一個共産黨人的本色。他一家人從不奢侈鋪張講排場,他一直保持着老解放區艱苦奮鬥的好傳統。周立波同志的夫妻、《暴風驟雨》編劇林藍阿姨曾介紹說:肉末炸醬面是趙老師最喜愛的家常飯。然而,1981年,他卻捐獻1萬元人民币給北影演員劇團,作為“青年演員進步獎”基金。
提到這筆捐款,趙老師沉痛地回顧起他的老伴。1966年5月,趙子嶽作為中國電影代表團成員到日本通路。回國後不久,就被打成劇團“一号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而被揪鬥、坐“飛機”、“蹲黑屋”。家被抄,衣物被拿走,書籍資料被毀掉,銀行存折也被沒收。他的老伴早已退休,本是病魔纏身、卧床不起的人,卻還被逼去打掃廁所,每天隻靠一個面包充饑。當年12月她就慘死了。粉碎“四人幫”後,組織上為趙子嶽落實了政策,退還了他的存款,這時他才知道這是他的老伴多年節省下存入銀行的錢。
《電影評介》編輯部寄贈樣刊的信封
“人生七十古來稀。”趙子嶽已是74歲的人了,但他不服老,仍不停地忘我工作。單單1981年他就參加了3部劇情片(《駱駝祥子》、《牧馬人》、《如意》)和三部電視劇(《小小電視劇》、《衆手澆出幸福花》、《開市大吉》)的拍攝。不久前,他終于搬進了北影宿舍區的新居,但他仍不 “安分”地在家享清福,又忙于新片《生财有道》的拍攝,扮演任老樂,跟着攝制組到處奔波。他在向人們顯示:時光和劫難沒有磨滅他的生活熱情和藝術青春!
采訪回來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他說的:“我是一個普通演員”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回蕩着。(原載《電影評介》198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