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作為四大名花之一,風頭遠遠蓋過、梅花、竹子、菊花,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歡把蘭花寫進詩詞歌賦之中。它葉姿飄逸,香味悠遠,從古至今就擁有相當大的粉絲。
蘭花行業經過近幾十、上百年的飛速發展,已經發掘和培育出了數以千計的優秀品種,為後代玩蘭者們創造了無窮無盡的财富。但蘭花行業的發展,還是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特别是新品種,在産蘭區,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上山下山,從數以十萬計的下山草裡選育新品、孤品。

蘭花市場一角
從目前蘭花審美來看,無論是新品還是傳統名品,色、香、韻、姿、瓣是必須要具備的,五者皆有者為可傳世精品,五者有二三者為上品,五者皆無者為下品。
從發掘出的傳統精品來看,達到這個要求的品種還是有不少的,以春蘭為例,本人比較看好的精品當屬于春蘭姜氏荷,在色香韻姿瓣中屬于無可挑剔的傳世經典。
姜氏荷屬于典型的中矮種粉紅色荷瓣,葉片一般在10到24公分之間,收尖很圓,且常常扭曲,這樣的草型想不開荷瓣都難。
此花1988年下山于雲南文山境内。被一個姜姓蘭花愛好者從下山生草裡面選育所得。
這位姜姓蘭花愛好者對于蘭花研究頗深,在那個瓣型理論還未面世的年代就已懂得通過葉片來觀察開花的好壞。
一杆雙花的姜氏荷
當時姜某收集到這棵草的時候,通過很圓的葉尖分析,此花極有可能會開出荷瓣花。但究竟開出的荷瓣有多圓,外瓣什麼顔色,舌頭素不素,不素,則無法通過葉子判斷。
于是,他就将此花悉心培育,到了第二年,此花老苗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特壯新苗。此時也來了荷瓣,花苞的圓潤程度完全出乎想象,也印證了他當初的推斷。到了1989年正月,此花第一次開花,隻見碩大無比的且瓣子厚實的荷瓣赫然矗立在自己眼前,并且外瓣紅潤,深紅色筋絡清新可見。捧瓣緊緊抱合,舌頭為大圓舌,不素。此花一箭兩朵,全部盛開後,滿屋飄香。
蘭主人也因為得了一棵絕世珍品而心動不已,這可是上天賜予他的财富。他決定用餘生來好好守護此花。這棵品種也在他的精心管理之下,苗子逐漸多了起來。
當年賣出250萬日元的姜氏荷
在當時那個年代,既沒有現代化的溫室也沒有像如今的高技術含量的植料,栽花基本上都是自己配置的腐殖土。是以,雖然在發苗,但回苗也快,期間也有不少資深蘭友希望姜某能忍痛割愛,但姜某一直以數量稀少為由而婉言拒絕。
到了1995年,雲南昆明舉辦第五屆蘭花博覽會,此時姜某手中的姜氏荷再次盛開,在衆多蘭友的勸說之下,他同意端一盆前去參展,這是一盆兩苗帶一箭花的品種。在展會上,吸引了不少省内外以及外國蘭友。
其中有一個外國蘭友十分鐘意此花,他是一位日本資深蘭家,名字叫神谷高樹。
通過查閱資料發現,神谷高樹先生出生于日本蘭花世家,祖上也是養蘭人士。後來繼承衣缽後,緻力于發展日本的蘭花事業。但日本國土面積小,國内出産蘭花的地方屈指可數,而且日本蘭花的香味比較古怪,遠不及中國蘭花的幽香。
神韻十足的姜氏荷
在多次機緣巧合之下,神谷高樹先生多次接觸到了中國蘭花,并且對于春蘭瓣型花愛不釋手,尤其是荷瓣類精品。于是,隻要國内舉辦蘭展,不管多遠,他都是要去的。
在1995年之前,神谷先生已經收集到了不少春蘭名字帶回國内培育。這次昆明的參觀之旅,讓他再一次體會到了東方蘭花的鬼斧神工。在展台上,他盯着姜氏荷足足看了幾個小時,無論是從色、香、韻、姿、瓣哪個方面來說,都是絕無僅有的傳世佳作。要知道,傳統類瓣型花幾乎青綠色,色彩很單一,而眼前的這棵蘭花則為大家都喜愛的粉紅色。從欣賞的角度來看,自然要高上幾個檔次。
在從蘭主人口中了解到了此花的來龍去脈之後,神谷先生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分幾苗回日本,以便在國内發展,就像當年的春蘭皇後:綠雲一樣。
經過長時間磋商,雙方最後意見達成一緻,兩苗草以250萬日元成交,用當年的匯率換算成人民币都有20多萬元。
姜氏荷
要知道在1995年,絕大多數職工月工資都才200到300元之間,這筆20多萬元當時候可以說是巨款了。
但蘭主人并未将此花全部賣出,手裡還有幾苗老草,用他的話說就是這幾苗老草無論出多少錢都不賣,因為他不能讓這樣一棵絕世精品流落海外。又經過了數十年的栽培,終于在2007年春季,這棵傳世神品雲南蘭展上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但由于這一年蘭市劇烈震蕩,此花的成交價比起巅峰時刻的瓣型花着實遜色了不少,即便如此,成交價也很驚人。
多花的姜氏荷
現如今,姜氏荷也在全國各地發展壯大起來了,前幾年全國各地蘭展,此花均有展出,也獲得了很多次特金獎、金獎,在養蘭人心中,他已經是無可取代的精品,是可以一代一代傳下去的經典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