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名女大學生講述100個黨史故事〡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從這裡走向全國

作者:全國婦聯女性之聲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從這裡走向全國

參觀遊覽、拍照留影……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八旬老人施成富家中,來訪的遊客絡繹不絕。獨具苗家特色的3間木屋,門前寬敞的前坪每天都遊人如織。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時,正是在施成富家門前的空地上,同村幹部和鄉親們開展座談,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緻富奔小康之策,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訓示。

百名女大學生講述100個黨史故事〡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精準扶貧”從這裡走向全國

村口的石碑上刻有“精準扶貧”四字。邵偉/攝

從此,“精準扶貧”從十八洞村走向全國,照亮了千村萬落的脫貧之路,吹響了全國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沖鋒号角,近1億貧困百姓的命運是以而改變。

這個深山裡的苗寨也一下出了名,成了網紅打卡地,四面八方的遊人接踵而至,施成富家也成了遊客的必到之處。

2014年,看到緻富商機的施成富一家開起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小兒子施全友放棄打工,回到家裡專心經營。這幾年,随着鄉村旅遊的發展,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施家的生意紅紅火火,小日子也是越過越好。

施全友賺了錢娶了媳婦,如今已是3個孩子的父親。施成富和老伴龍德成也告别了辛苦大半生的農活兒,享受着安逸幸福的晚年生活。

樸實的施成富說,自己沒有文化,很多感謝的話也講不出來,“但我要感謝黨,感恩黨……”

看到施全友賺了錢,村裡陸續開辦了十幾家農家樂,年收入都在二三十萬元,村民是以走上了脫貧緻富的“快速路”。

曾經的十八洞村因耕地稀少、交通閉塞等因素,長期處于貧困狀态。2013年,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668元。與大部分貧困村一樣,十八洞村脫貧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地少,這裡225戶939位村民人均耕地隻有0.83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标志性名額,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組織實施了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

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十八洞村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将“精準”二字在這裡落地生根,按照“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要求,充分激發群衆内生動力,選準建強緻富産業,逐漸形成了種植、苗繡、旅遊、勞務經濟、山泉水等五大産業,緊緊抓住“鄉村旅遊”這個産業發展“牛鼻子”,大力發展“旅遊+n”産業,探索出了精準扶貧的“十八洞模式”,并實作了從“深度貧困村”到“小康示範村”的蝶變。

2020年,全村個人所得達到了18369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80萬元。

而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女性的身影随處可見,她們為脫貧攻堅貢獻着“半邊天”的力量。十八洞村的老支書石順蓮、村婦聯主席梅瑤、返鄉創業女大學生施林嬌便是這其中的幾位典型代表。

回想起習近平總書記來村裡考察并和大家親切交談的場景,時任十八洞村黨支部書記的石順蓮至今仍曆曆在目。這位任職多年的女村支書積極帶領村民脫貧緻富,投身鄉村振興,親眼見證了十八洞村的巨變。

今年67歲的石順蓮,雖然因年齡在2014年村“兩委”換屆之後退出了“兩委”班子,但是,她退職“不褪色”。在省、州、縣三級婦聯的幫助下,“退休”後的石順蓮把村裡的留守婦女召集起來,組織開展手工技能教育訓練,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繡合作社,鼓勵引導她們制作苗繡增加收入,為她們開辟了一條發家緻富的新路子。

眼下,村婦聯主席梅瑤正在組建一支文藝隊。十八洞村有着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苗族文化風情,打苗鼓、舞龍、唱苗歌等民族文化活動深受遊客歡迎。“我們成立文藝隊,一方面是為了滿足遊客體驗苗族民俗風情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夠幫助賦閑在家的婦女增加一份收入。”梅瑤介紹,文藝隊一場苗族民俗風情表演下來,每名婦女就可以獲得100元的收入。

架起手機、開啟直播……螢幕前的施林嬌是十八洞村土生土長的苗家姑娘。多才多藝的她在直播平台上收獲了衆多粉絲,成了十八洞村的名人。大學畢業後,她選擇了回鄉創業,做起了直播網紅,幫鄉親們直播帶貨賣臘肉、香腸、苗繡等當地特産,并向外界推介十八洞村的民宿。

村裡的泥巴路變成了青石闆路,破木屋變成了青瓦房……施林嬌用鏡頭記錄着十八洞村的變化和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一份脫貧攻堅的精彩答卷

□ 湖南女子學院學生 馬心怡

指尖飛舞,飛針走線,花鳥蟲魚便躍然布上。走進十八洞村原黨支部書記石順蓮的家裡,幾位繡娘圍在一起,一針一線繡花的一幕便映入眼簾。石順蓮說,當初她想要召集姐妹們發展苗繡産業,這個想法立刻得到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和婦女群衆的贊同。如今,苗繡産業已成為十八洞村五大支柱産業之一,成為最受青睐的民族文化産品,給繡娘增加收入的同時,也為鄉村旅遊增色。苗繡促使湘西優秀的文化遺産資源轉變為優質的脫貧緻富動力,實作了非遺項目鮮活傳承,圓了湘西農村婦女回鄉就業之夢。

八年過去,十八洞村群衆用自己的不懈奮鬥和成功實踐,交出了一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精彩答卷,而十八洞村的巨變正是我國脫貧事業的縮影。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栉風沐雨,鼓足攻堅克難的幹勁,使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曆史性成就。如今的鄉村依然行駛在振興發展的快車道上,作為大學生的我深切感受到肩上所擔負的時代責任。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我會堅定理想信念,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邵偉/馬心怡/龔佳林

編輯/侯曉然 陶寅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