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從悲歎絕望中産生對人生的挑戰,以勇敢邁向意志那天。——福樓拜
《麥兜故事》是“麥兜”系列的第一部電影,2001年在香港上映後,不僅票房口碑雙豐收,還獲得了八項國内外大獎。在第1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中,它和《花樣年華》、《卧虎藏龍》、《一一》、《無間道》等優秀影片一起被評為新世紀十年十佳電影。
這是一部好電影,但是小孩最好不要看。因為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卡通片,它沒有折射出一座泛着七彩光芒的夢幻樂園,而是反映了一個真實的、硬邦邦的世界。看過這部電影的大人們,都從被逗笑開始,以笑不出來結束。小孩不懂有不懂的好,萬一懂了,對于漫長的人生并無益處。
接下來我就談談,已經長大的我從這部電影裡看懂了什麼。

麥兜是一隻居住在香港大角咀的小豬,長相、頭腦、家境都平平無奇。他上的春田花花幼稚園是一家藏在犄角旮旯裡的“低端”幼稚園,校長成天為經費發愁,早會的日常問候就是:“小朋友,你們這個月的學費交了嗎?”
可是對麥兜和他的小同學來說,春田花花幼稚園是他們最美麗、最開心的樂園。他們的陳老師雖然有點馬大哈,但卻是一個負責的好老師。陳老師的願望是做第二個王菲,她的歌喉也是真的蠻不錯的。有一首歌麥兜很想學唱,去問陳老師,卻說不準歌曲的名字。陳老師立馬說:“是不是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啊?”
陳老師唱歌
是啊,那時候的麥兜無憂無慮,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快樂是那麼簡單,就像童年時代的我們一樣,都不識愁滋味。童年是一處脫離塵嚣的桃花源,小孩生活在裡面,并不知道這是在父母的悉心守護下才保留下來的一方淨土。是父母為我們建造了桃花源,還為這處桃花源遮風擋雨,盡力給我們撐起一片蔚藍的晴空。這些我們都不知道,還以為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
小時候,每個人都想着要快快長大,可是長大後才發現這個世界不是我們夢想中的樣子。這世界未必簡單,未必好笑,未必可以容我們做夢。這是個硬邦邦的世界,用既定的規則運轉着,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人。我們活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要掙錢,要供樓,要養家糊口,于是隻好把做過的夢抛到腦後,無奈地成熟。
麥兜心中有一個世外桃源,那就是馬爾代夫。“藍天白雲,椰林樹影,水清沙幼”的馬爾代夫是麥兜心中的執念,是他小時候的夢想。隻是他不知道,其實他已經在媽媽為他打造的桃花源裡了,而且長大之後,這個桃花源他再也回不去了。
麥太太牽着麥兜
麥兜的媽媽麥太太是一位單身母親,靠着自己勤勞苦做獨自養活麥兜。在麥兜眼裡,媽媽就像超級瑪麗一樣,攻堅克難,無堅不摧。她對麥兜的愛直接,對他的期望也直接。
望子成龍是天下每個做母親的都會有的心理,而且她們會為了實作這個願望傾盡一切。麥太太為了孩子的前途拼盡全力,行也就行,不行也得行。她為兒子抽簽,一定要抽到上簽才算數,算命的說她兒子不行,她一拳就打過去。
眼看麥兜和帥氣聰明都不沾邊,好運也一直沒來過,麥太太決定讓兒子步上新晉奧運冠軍李麗珊的後路,去當運動員。萬一拿到了奧運金牌,那就光宗耀祖了。
搶包山
為了實作媽媽的心願,麥兜每個星期六都搭船去長洲學搶包山。其實他壓根不相信搶包山能成為奧運項目,但他仍然很努力地學搶包山,他說:“因為我愛我媽媽。”明知道不可能,卻還堅持不懈地努力,因為這是他愛的人希望看到的。他會照着深愛的媽媽期望的樣子去做,哪怕一切都是徒勞,他也要讓這徒勞發生。
對此媽媽是怎麼說的呢?她在寫給奧委會主席的信中這樣說道:“雖然你不知道我是什麼渺小的東西,但是我的孩子很大很大,有一天你會知道。”
有句話說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我認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許是人間至偉。母愛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無條件的愛,我們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夠得到。媽媽愛我們,僅僅因為我們是她們的孩子,不論我們是美是醜、是聰明還是愚笨、是健康還是體弱多病。
《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新人結婚時宣的誓是違反人類天性的,忤逆人類本能的,一個人不可能做到不論健康疾病、貧窮福貴都對另一個人不離不棄。或許這個道理是成立的,人類的天性就是自私自利。但母愛是超越了天性的存在,母親可以毫不利己,而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
麥兜的媽媽像超級瑪麗過關斬将
我就是一個從小體弱多病的孩子,每當我生病的時候,我媽媽總會說:“要是我能替你生病就好了。”我還很膽小,每次身體不舒服就會自己吓自己,覺得似乎已經病重難治了。這時候隻要媽媽說一句:“不要緊,沒什麼大不了的,别怕。”我就真的不怕了。媽媽的話是金科玉律,隻要她說不用怕,我就可以無所畏懼。因為我知道她一直在我身後看着我,她不會讓我倒下,她的愛讓我永遠不會倒下。
母親是我們生命的來處,也是我們精神的歸宿。當我們在外面的世界彷徨了,失意了,受傷了,回到家總能得到母愛的療愈,然後鼓起勇氣,重新出發。我們努力奮鬥,想要成功,想要立下一番事業,不管是為了什麼,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我愛我的媽媽”,我們不想讓她們失望。
小時候不懂事,我們都對媽媽許下過又大又空的諾言,開過空頭支票。“長大了我要給你買飛機。”我們滿口豪言,躊躇滿志,以為世上美好的東西全部手到擒來。長大了,我們假裝忘記了曾經的許諾,回到家對媽媽說:“等我掙錢了,給你買條項鍊吧!”
長大意味着成熟、現實、負責,而媽媽這兩個字意味着不論你長到多大,都可以做回小孩。
《麥兜故事》的最後一章不再是動畫的形式,而是由真人出演的。那些照片拼貼出來的3d動畫場景也被還原成真實的場景,我們的主角從童年濾鏡下的夢幻樂園一下子回到了現實世界。電影的象征意義在這裡凸顯得十厘清楚,這不是一部單純講小豬麥兜的卡通片,麥兜的故事隻是象征了一個草根階級普通人的成長經曆。
麥兜長大了,他發現這個世界跟小時候不一樣了,他在這個世界四處碰壁,連夢也做不下去。他發現原來有些東西沒有就是沒有,不行就是不行;原來胖和蠢并不那麼好笑,蠢會失敗,會失望;胖不一定有力氣,有力氣也不一定行。生活的真相在他眼前漸漸展露出來,現實顯得如此殘酷。
一個總是以滑稽形象示人的喜劇演員說過這樣一段話:“世界是一個巨大的馬戲團,它讓你興奮,卻讓我惶恐。因為我知道散場後永遠是——有限溫存,無限心酸。”這個世界在起初的時候讓我們都很興奮,但最終會露出令人惶恐的一面,那一面不是缺陷,而是真實。
麥兜的蠢和胖讓人好笑,但現在連笑他都令我覺得自己殘忍,因為蠢和胖帶來的負累隻有他自己一個人去背,我們隻是袖手旁觀的人,對他的體會并不能感同身受。他可以拿自己的缺點來自嘲,我卻不忍拿它們來笑他。或許我們沒他蠢,沒他胖,但他的人生故事依然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經曆,他是我們廣大普通人的代言人。更何況在小醜的笑臉面具下,常常是一張哭泣的臉。
電影的最後部分充滿了無奈和淡淡的苦澀,那是現實的味道。希望都落空了,麥兜沒有成為周潤發,沒有拿奧運金牌,甚至沒有成為一個出色的大人。
我們是被曆史遺忘的一代,沒有目的,沒有地位。沒有大戰争,沒有經濟大恐慌。我們的大戰隻是心靈之戰,我們的恐慌隻是我們的生活。我們從小看電視,相信有一天我們會成為富翁、明星或搖滾巨星,但是我們不會。那是我們漸漸面對的現實,是以我們非常憤怒。——《搏擊俱樂部》
大朋友麥兜站在海邊
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沒有成為傑出的人,我們很平凡,這跟我們的預期不同,可是生活仍然要繼續。生活是一種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誰能反駁麥兜其實是一隻成功的豬呢?如果你也沒有迷失自己,誰能說你不是一個成功的人呢?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沒有偉大的頭腦,但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偉大的心靈。是的,麥兜就真的很偉大,因為經曆了那麼多,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發現了自己。影片的最後,他穿着一套條紋連身衣站在海邊的沙灘上,旁白說:“講了半天故事,什麼都沒有,就是小腿變大了。可是當這樣一雙小腿站在這裡,海浪打過來的時候,那種感覺還真不錯。”
是呀,讓我們以渺小啟程,以偉大結束。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