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投名狀》)
各人都有各人看問題的角度和側重點。自湖南出師後,曾國藩比較關注的是江西,認為此處不僅可作為威懾南京的橋頭堡,還能防衛兩湖,是以之故,即便石達開猛攻湖北時,他也沒有全師回援。
除此之外,使曾國藩不能脫離江西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内湖水師仍被困在鄱陽湖内,若無強有力的陸師進行配合,孤掌難鳴尚在其次,被太平軍一舉殲滅才最為可怕。又比如胡林翼隻帶了一部分湘軍去湖北,卻已出現了糧饷不繼的危機,若是大部隊再開過去,供應無疑會更成問題。
曾國藩江西苦心經營,着手建立了火藥廠和造船廠,内湖水師也逐漸恢複戰鬥力。在此後鄱陽湖戰役中,湘軍水師一舉擊敗太平軍水營,并燒毀太平軍船隻一百多艘。
曾國藩開心了一下,但很快他就又笑不出來了,因為塔齊布死了。
塔齊布負責進攻九江,然而他在九江鏖戰七月之久,始終被阻于城外,心情變得越來越郁悶,有一天傳回軍營便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後不治身亡,時年四十歲不到。
曾國藩在陸師中依恃的一直是塔羅組合,這是他的左膀右臂,塔齊布一去,便隻剩下了羅澤南。
胡林翼向曾國藩請援的時候,正是曾國藩痛失大将,傷心不已的時候,而讓胡林翼更想不到的是,在他發出請援奏折之前,羅澤南其實已經走在了前往武昌的路上了。
主動回援武昌是羅澤南的主意,他知道胡林翼已經卡在那裡了,他要是不去幫忙,就還得繼續卡。
曾國藩起初并不願意放羅澤南走。塔齊布去世後,所轄部隊的戰鬥力也打上了問号,羅澤南及其湘勇成了唯一能讓人放心的勁旅,從曾國藩的角度考慮,當然希望将羅澤南留在身邊。
但是羅澤南說的,曾國藩又反駁不了。羅澤南說:湘軍現在困守江西,就好像坐在甕罐中一樣,天天打仗,還是看不到外面的太陽,抓不到主動權。武昌則不一樣,一旦得手,即可坐控江西安徽兩省,并進而切斷南京的補給線。
羅澤南的方略是,陸師方面放棄進攻九江,轉而集中力量回援武昌,水師方面則合力攻下湖口,以攔截太平軍上下的船隻。
曾國藩和羅澤南都是有大局觀的人。認識到羅澤南言之有理,曾國藩不僅不再強留,還從塔齊布軍中抽調精兵強将,與羅澤南原有的湘勇合并,組成了一支擁有五千多精銳的遠征兵團。
幕僚勸谏曾國藩,說您賴以轉戰的主将,一共就塔羅兩個人,現在塔齊布不在了,羅澤南又要遠征湖北,江西兵力異常單薄,萬一出現差錯,将出現無人可用的窘境。
曾國藩點點頭:“我當然知道了。可是為東南大局着想,也隻能如此。羅澤南說的是對的,假使我們都困守江西的話,長久下去不可能有出路,而隻要把武昌攻下來,則天下大勢猶可為,那樣我雖困猶榮。”
也有人跟羅澤南講,曾國藩勢單力孤,你忍心抛下他這麼走掉嗎?
羅澤南的回答是:“如果老天不亡本朝,曾公必不會死!”
說雖是這麼說,但羅澤南其實也擔着很多心思。走之前,他對曾國藩千叮咛萬囑咐,讓曾國藩不要貿然進攻,一定要等他攻克武昌,率軍東下時再發動反擊。
晚清帝國風雲系列:湘軍崛起 ¥45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