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療扶貧 武警部隊在行動

作者:人民武警

點選上方“人民武警”可訂閱哦!

醫療扶貧 武警部隊在行動

喜迎新春

疾病,是貧困人口脫貧最大的“攔路虎”。很多貧困地區群衆因病緻貧、因病返貧的最大症結點大多源于當地醫療水準低和重大疾病醫療費用高。

打赢脫貧攻堅戰,人民軍隊勇當先。近年來,武警部隊積極貫徹國家和軍隊健康扶貧的決策部署,發揮部隊系統醫院醫療資源、人才技術力量優勢,先後深入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高原邊疆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開展醫療幫扶工作,進村入戶巡診治病送醫送藥、加大力度救助重大疾病貧困患者、長遠幫扶建強基層醫療力量,取得了較好成效。

醫療扶貧 武警部隊在行動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新時期的活雷鋒,義務巡診、免費醫療,踏遍千山萬水,處處留下扶弱濟困的足迹。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新征程的開拓者,走進高原、深入山村,曆經千辛萬苦,處處留下救死扶傷的佳話。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新時代的長征者,精準幫扶、締造美好,用盡千方百計,處處留下扶貧攻堅的身影。

疾病,是貧困人口脫貧最大的“攔路虎”。如何讓每一個貧困人口能夠看得起病是整個社會都在關注的問題。近年來,武警部隊按照國家和軍隊健康扶貧的決策部署,依托部隊系統醫院,在醫療扶貧攻堅這個“特殊戰場”上沖鋒在前,把黨和軍隊的關懷送給了萬千貧困家庭,幫助他們擺脫因病緻貧的窘境,并為推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赢得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山再高,路再遠,都擋不住人民軍醫服務群衆的腳步 ——踏遍千山萬水為群衆篩查巡診
醫療扶貧 武警部隊在行動

“我将天邊飄來的哈達獻給你,一聲真誠的祝願,一份濃濃的情……”前不久,總醫院副院長孫振學帶領由普外科、超聲科等6名專家組成的醫療分隊,再次來到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那曲地區,為高原地區群衆開展包蟲病和先心病篩查救助活動。看到武警官兵到來,當地群衆難掩興奮之情,一邊獻上潔白的哈達,一邊用“天籁之音”深情吟唱民族歌曲,表達對這些遠道而來的老朋友的熱烈歡迎,嘹亮激昂的歌聲在空中久久回蕩。

2017年初,春節剛過不久,積雪尚未融化,總醫院上司就帶領醫療分隊冒着山路狹窄、懸崖峭壁的危險,趕赴拉薩、林芝、日喀則等地區為當地群衆進行篩查巡診。

“頭疼、心慌、氣短……”一抵達拉薩貢嘎機場,醫護人員就感受到了明顯的高原反應。随着海拔升高,更嚴重的高原反應接踵而至,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大家服用事先準備好的藥物、減少活動、盡量少說話,把能用的招數都用上,但效果甚微,大家深受高原反應的困擾。

然而,無論距離多麼遙遠,無論路途多麼艱險,都擋不住醫護人員的腳步。醫療隊員沒有一個人叫苦退縮,大家一邊吸着氧氣,一邊步履艱難地向前行進。

貧困先心病兒童大多分散居住在偏遠的深山區、高寒地區,不僅患兒就診難,醫護人員巡診也很難。一到達目的地,醫護人員沒有做任何休息,也顧不上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适,就迫不及待地趕往地方醫院、學校,為駐地患兒仔細聽診、細心檢查。就這樣,曆時11天,醫護人員為6000餘名兒童進行了篩查,篩查出100名先心病患兒,并根據病情安排他們分批進京接受免費治療。

包蟲病是被國家認定的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傳染病,多發于我國西藏、青海等地區,因10年内病死率高達90%以上,該病又被稱為“蟲癌”。由于該病治療費用較高,成為導緻高原地區人民因病緻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因素。

跋山涉水深入高原山區,篩查疾病心系藏族群衆。2016年春節期間,總醫院精心選派20名專家組成醫療隊,攜帶總價值約496萬元的醫療器械和各種藥品、用通俗易懂的藏漢語言編寫的包蟲病防治宣傳手冊5000本以及圖文并茂的多媒體宣傳教育課件,赴海拔高達4600米的西藏薩嘎縣開展包蟲病防治宣傳教育、篩查、義診和發放藥品等活動。

扶貧助困,難在精準,貴在精準。隻有摸清底數,才能精準施策。專家們一邊吸着氧氣,一邊詳細了解病情,精準檢查,将篩查出來的包蟲病患者一一登記造冊。9天的行動,完成當地群衆義診1420人,包蟲病篩查檢驗925人,确診病患108人,并将首批13名比較嚴重的患者帶回北京免費進行手術治療。

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哪裡困難就幫哪裡。“多數牧民都是從偏遠牧區趕來的,無論天多晚、來多少人,我們都要善始善終,不能落下一人。”總醫院副院長孫振學這樣說。去年9月,他帶領專家醫療組,從索縣縣城出發,驅車颠簸5小時抵達江達鄉衛生院,途中翻越了3座雪山,沿途都是砂石路面,長途暈車的痛苦加之強烈的高原反應讓大家備受煎熬。得知當地學生和附近牧民已等候多時,大家沒有休息立即投入工作,三個小時不間斷篩查了629人。超聲科專家任秀昀感慨:“今天這麼大工作量,雖然有些累,但一想到能夠幫助這麼多牧民患者,很值得。”

多年來,總醫院黨委把救治邊遠地區貧困群衆的職責擔在肩上,每年分批派出專家組利用雙休日和春節、國慶假期,奔赴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80多個縣市邊遠地區開展上門篩查、巡診,行程50多萬公裡,走遍全國各個角落。

每次手術都是一場遭遇戰,他們以精湛醫術化險為夷 ——曆經千辛萬苦為病患精心救治
醫療扶貧 武警部隊在行動

新疆有國家級貧困縣27個,南部地區就有21個,貧困人口占該地區人口總數的70%以上。3年多來,新疆總隊先後派出87批工作組和服務隊,深入400多個條件較為落後的重點村和社群開展醫療服務工作,為3萬餘人提供義診服務,幫他們擺脫了病痛的折磨。

解一時病痛容易,但讓這部分貧困群衆真正安心不易。新疆南部地區是結核病、高血壓、腸道傳染病高發地區,看病難,長期治病更難。對于很多經濟條件較差的村民而言,最擔心的就是武警官兵給他們帶去的醫療服務隻能解決當下問題,不能有效根除病痛。新疆總隊醫療隊在開展服務時,聽到老百姓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你們不要走”“你們要常來”。

87歲的托合提罕•庫爾班大娘是當年騎着毛驢去北京見毛主席的庫爾班•吐魯木大叔的女兒。新疆總隊在和田地區開展扶貧送醫活動時檢查出她患有膽結石,需要盡快手術。考慮到老人家庭經濟條件較差,部隊專程派人将她接到總隊醫院住院治療。醫院安排肝膽外科專家、“當代雷鋒”莊仕華為她順利實施了手術,還專門為她建立了病曆檔案。

“對一般病患堅持徹底治愈,對嚴重病患堅持跟蹤到底。”多年來,新疆總隊醫療服務每覆寫一處鄉鎮,都會分門别類為就診的群衆建立醫療檔案,特别是針對久治不愈的群衆,都會做好跟蹤診療工作,讓他們徹底打消顧慮。

皮山縣杜瓦鎮拉木斯村是總隊長期開展醫療扶貧的重點機關,記者在村衛生所看到,這裡存有900多份病例檔案,裡面詳細記錄着患者的病情、聯系醫生、下次檢查時間等15項内容。而這些檔案,在總隊醫院也存有一份,友善每次巡診時針對性地開展醫療服務。村裡的群衆感慨地告訴記者:“這個病例檔案不僅是我們身體健康的指南,更是黨和部隊真心幫助我們走出困境的見證。”近5年時間裡,總隊先後為1.1萬名病情較為嚴重的貧困群衆建立了醫療檔案,并通過結對幫扶、協調駐地醫療救助等方式開展了跟蹤服務。

大愛所至,醫者仁心。在總醫院,每名患者入院,醫院都會精心組織全院相關專家進行聯合會診,研判病情、制定方案、嚴密實施。每做完一例手術,醫護人員會日夜守護在病房,随時觀察病情變化,直到患者康複出院。

在該院心内科病房區,來自雪域高原的6名患兒入院通過身體檢查後,手術日期很快确定。他們被推進手術室,一場場無聲的遭遇戰鬥打響了……

患者大都年紀幼小,心髒隻有核桃大小,動脈血管更是細如發絲,加上患者耐受力差,手術難度很大。

10歲青海女孩義平措毛,上國小四年級,與奶奶一起生活,家庭十分貧困。确診她患先心病後,全家人都籠罩在悲傷的情緒中。2016年11月30日,如果不是遇到“北京來的專家們”,措毛不會知道,那個常使自己咳嗽甚至暈倒的“惡魔”,叫作先天性心髒室間隔缺損,而這個病,可能永遠會把她困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上。

在部隊的安排下,小措毛來到北京免費進行手術治療。措毛一生下來就帶着一顆“受傷”的心髒,屬于特殊性的室間隔缺損,膜部瘤囊袋迂曲,手術難度大,早就錯過了最佳時期。12月27日,專家劉惠亮看完她的檢查報告後,采用超細的ptca導絲作為引導,為她實施手術治療。手術順利結束,劉惠亮脫掉身上沉重的鉛服,擦擦額上的汗水,高興地說:“這次介入手術可一次性治愈,這個美麗花朵又可以重新綻放了。”

孔措是一名75歲的白内障患者,已經10年看不到東西了,平時生活不能自理。這次孫子把她背到醫院,也是抱着試試看的心理。專家們給她做完檢查,最終成功地做了左眼白内障手術。術後第二天打開紗布,她一眼就看到了背她過來的孫子,激動得熱淚盈眶,拉着醫生的手不停地說“托及其、托及其”(藏語,謝謝),并親手把潔白的哈達挂在每位專家的脖子上……

治愈一名患者,拯救一個家庭,幸福一座村莊,溫暖一方百姓。武警部隊各個醫院積極建立貧困群衆健康卡,關注重大疾病貧困群衆,開辟“綠色通道”到武警系統醫院救治,未參加新農合和大病保險後自付費用仍有困難的減免相關費用,防止因病緻貧、因病返貧。光陰流逝,歲月靜好。部隊官兵心系困難群衆的初心從未改變,用真情和行動續寫着報效國家、服務人民、回饋社會的大愛篇章。

現場示教、免費教育訓練,注重長遠幫扶建強基層醫療力量 ——用盡千方百計打造“不走的醫療隊”
醫療扶貧 武警部隊在行動

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人民醫院醫生怎麼也沒有想到有這樣的好事:總醫院與縣人民醫院建立了幫扶關系,無償幫助縣人民醫院培養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

同是邊疆地區的西藏總隊醫院主治醫師周維山也沒有想到,自己能這麼快獨立上手術台,這多虧了總醫院援建醫生王振宇的傳幫帶。2014年3月,周維山成功為患者做了微創關節鏡手術,這是他參加工作15年來第一次獨立完成這類手術。王振宇是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曾先後兩次到西藏總隊醫院援建。得益于他的傳幫帶,西藏總隊醫院骨科整體醫療水準大幅提升。

醫護人才缺乏、技術水準薄弱、管理能力不足在高原邊疆醫院較為普遍。很多地區因病緻貧、因病返貧的症結大多源于當地醫療水準不高。為做到既通“輸血回路”又強“造血機能”,武警部隊醫院利用專家義診、會診查房、學術講座、手術示教、技術幫帶等方法,做到教育訓練一批人才、培育一批特色、服務一方群衆,為基層留下了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總醫院腎髒病科幫助西藏總隊醫院開設腎髒病科門診,建起血液透析室,開展血液透析等技術醫療骨幹教育訓練,如今已經形成規模。總醫院援建的肝膽微創治療中心初步建成了高原邊疆一流的特色科室,婦科、泌尿外科微創治療中心填補了西藏地區空白。

——武警部隊眩暈病研究所西南分所在貴州總隊醫院正式挂牌成立,打造了貴州省和西南地區眩暈病診治第一品牌,對西南地區官兵和人民群衆健康診治産生重大意義。

——總醫院與西藏那曲地區索縣人民醫院、榮布鎮聯合開展“重走長征路精準扶貧送健康”包蟲病篩查及防治工作,并資助索縣建立了第一家藏北高原包蟲病中心。

——後勤學院附屬醫院率先在高原地區開展心血管複雜病變的介入手術,8項技術填補地區醫療空白,科室建設達到三級甲等醫院評定标準,惠及高原部隊官兵。

——加大對口援建高原邊疆總隊醫院工作力度,開展技術項目援助。總醫院向西藏總隊醫院捐贈價值2100萬元的核磁裝置;後勤學院附屬醫院多次到西藏、海南和甯夏總隊醫院現場指導幫扶援建工作,先後投入經費3900餘萬元改善更新幫扶機關的設施裝置,每年向西藏總隊醫院贈送100萬元的醫療經費。

——西藏總隊幫助強欽寺建成惠僧衛生室,并舉辦了多期邊遠寺廟醫務人員教育訓練班,徹底解決了該寺僧衆看病就醫難的問題。

——幫扶受援機關對資訊系統進行全面更新改造。主要完成門診醫生工作站、物資管理程式、資産管理程式安裝測試、全成本核算平台搭建(醫信通)、工作站字典初始化梳理、詞庫檔案更新、使用者從業人員管理程式更新、藥品系統資料檢查和軟體更新、挂号系統更新等,整體提升受援機關資訊科技水準……

“你的病情已經明顯好轉,明天抽個時間到村裡的衛生室來,我給你做一次全面的檢查。”這是今年年初新疆阿克陶縣皮拉力鄉墩都熱村衛生所醫生圖布都塔伊爾正上門為村民巡診的情景。

“這要是換了以前,村裡人病情稍微複雜一點我們隻能建議他們往縣裡的醫院去,如今武警官兵為我們開展長期醫療援助,徹底解決了村裡人看病難的問題。”提起官兵的幫助,圖布都塔伊爾感慨頗多。去年新疆總隊醫療隊來村裡給村民巡診,發現村衛生所缺少醫療裝置和醫務人員,很多群衆的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便聯系總隊将村衛生所确定為醫療定點援助機關,為他們購買贈送了心電圖機、紫外線消毒車、電動吸引器等價值7萬多元的醫療裝置和50多種常用藥品,還分批次安排村衛生所的醫務人員到醫院進修學習,提升業務能力。

人民軍醫心向善,真情幫扶傳美名。武警官兵留下了一支“不走的醫療隊”,帶動了貧困地區衛生事業的發展。在扶貧攻堅的長遠工程中,作為部隊醫院,擔負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授之以魚隻能扶貧治标,授之以漁才能扶智治本,部隊醫院不僅做好輸血工程,更做好造血工程,為貧困地區的群衆和孩子們帶去美好的希望。新時代,新征程,人民子弟兵将不忘初心,朝着新的扶貧目标繼續前行……

醫療扶貧 武警部隊在行動

作者:傅海波、章士平、劉通

(崔蘭斌、王國銀、高紅春為稿件撰寫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