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找到自動化測試的思路

  談本質的問題,每個人的了解是不盡相同的。咱們這裡說的自動化測試的本質,主要基于對 “人工被機械替代 ” 的了解:随着工業時代的開啟,“人工被機械替代”已成為很普遍的現象,運作着的機器,以成百上千倍于人工的效率在進行生産。如果測試能自動化,不也能節省大量人工嗎?這也是人們的直覺感受和期望。

 <b> 但如果撇開直覺現象和感受,我們如何看“人工被機械替代 ” 呢?</b>

<b></b>

<b>  第一,能量。 </b>

  粗略地從能量到角度看,人工過程是生物能量向動能轉化的過程。就測試而言,是食物轉化為腦力思考和手工測試的行動,再轉化為電腦執行的電能。

  機械是化石能源向動能的轉化過程。就自動化測試而言,是化石能源和人的生物能(腦力思考)轉化電能,電能之間再進行轉化。

  既然是能量轉化,那麼可以明确知道:1遵守能量的守恒定律,但實際的轉化過程存在能耗;2 熵(無序性)會增大,為了有序,必須有額外的能量。

  <b>第二,經驗。</b>

  能量之是以可以轉化,需要媒體。而人工轉自動執行的重要媒體是人的腦力。由人的腦力消耗到自動化的工具、腳本、測試場景等這些産出物是人的經驗的表達。是以自動化測試,可以看成是測試的經驗複制和積累的過程。

  是以根據複制積累的經驗不同,就可以産生不同的自動化測試。例如:

<b>  另外,就是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進行的經驗積累:</b>

  比如,對于偏重流程的系統,像交易系統,oa系統,不同的資料會走不同的流程,限于測試人員的經驗範圍,現在需要積累客戶的經驗範圍進行自動化,就會需要把生産的資料下載下傳到測試環境中,進行脫敏處理後、跑使用者的資料進行回歸測試,常被稱為業務仿真測試。

  比如,對于偏重規則或模型的系統,像風控系統、搜尋引擎,不同規則的設定有不同的觸發場景,不同的模型需要不同的基礎資料。自動生成這些基礎資料,營造場景的觸發條件,或者不同因子的積分或計數條件來比對模型,計算模型效果等。

  總的來說,自動化測試,不論功能、性能、安全等,都是能量轉化的過程、是經驗積累的過程。好的,這是一句廢話,但不可忽視。

  以上說的不能告訴你具體自動化測試的思路,了解自動化測試過程中的所有問題。但世界就存在于你的概念之中,當你明确了你的自動化測試的本質了之後,才能把握解決個中問題的解決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