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文||汴河農夫

随着中國的不斷複興,傳統文化受到重視。近幾年,“國學熱”等已燃燒到商丘。商丘“應天書院大講堂”已開設多年;柘城将朱陽書院重新做活,賦予新時代價值;甯陵成立新吾讀書會,設信陵大講堂等。這些大部分都來自于民間力量的推動。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睢陽、嵩陽、白鹿洞等書院皆發起于民間,濂、洛、關、閩之學也發起于民間,對基層宗族、鄉約等産生影響,後來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态,成長于民間的力量是強大的,是有根有源的。

睢縣設立“睢社”有條件,有傳承,以睢縣為中心的汴東地區是中原文化一脈相承之地。

一、睢州附近人才數量較多,家風、家訓傳承更好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這裡有北宋父子狀元(張去華、張師德)、兄弟狀元(宋庠、宋祁)、祖孫狀元(許安世、許克昌)等後裔居住于此,是千年巨族。元朝出現兄弟三進士,在全國應該是唯一的,明清睢州出進士、舉人數量在河南僅次于開封和洛陽,超越其它所有州府。開封城在北宋以後數次被毀,成為城摞城,許多家族隻能追溯到清初,而汴東的睢州附近許多家族卻追溯時間更長,藏于民間,隐于諸野。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二、這裡有以睢州為中心的儒學群體

洛學堪稱“宋興伊洛,元大蘇門,明清衍于睢水”,産生睢州學派,在全國都影響巨大。明代有王廷相(儀封,今蘭考)、呂坤(甯陵)、楊東明(虞城)、魯邦彥(睢州)、徐養相(睢州)等,清初有湯斌(睢州)、田蘭芳(睢州)、窦克勤(柘城)、張伯行(儀封)等。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清末,黃舒昺講學洛學、明道書院,仍影響巨大,培養了如牛東藩(翰林)、畢太昌(翰林、河南省秘書長)、荊文甫(總統府顧問)、郭芳五(陝西政務廳廳長)、萬寶祯(鎮嵩軍參議、秘書)、許鼎臣(河洛名儒)、蔣藩(中州學者三傑之一,祖籍睢縣)、張嘉謀(中州學者三傑之一、教育學家,近代南陽名人崛起與其有很大關系)、施景舜(史志學家,睢縣)和馬變三(睢縣)等。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三、以睢州洛學書院為代表的中州學派,在近代産生過重大影響

孫中山出自嶺南,這裡是康有為、梁啟超的故鄉;袁世凱出自中原,這裡是呂坤、孫奇逢、湯斌的故鄉;蔣介石出自浙東,這裡是王陽明、黃宗羲的故鄉;毛澤東出自湖南,這裡是王夫之、曾國藩的故鄉。他們之間的較量,其實是背後文化的較量,是嶺南學派、中州學派、浙東學派、湖湘學派之間的較量。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這裡說說中州洛學學派,在清末民初,中州學派,“武”以袁世凱為代表,“文”以徐世昌為代表,中州洛學學派是理學正脈,但傳統、保守,是緻命弱點。

袁保恒在《袁保慶行述》中記載:“尤服膺甯陵呂新吾、睢州湯潛庵兩先生,謂其學切于實用”。其中袁保慶是袁世凱的嗣父,袁保恒是袁世凱的叔父,他們的思想對袁世凱影響深遠。袁保恒在《跋窦柘城登嵩嶽詩後》中,對輝縣孫奇逢、睢州湯斌、登封耿介和柘城窦克勤等極為推崇。他們的思想對袁世凱影響深遠。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徐世昌為孫奇逢畫像題寫的像贊

徐世昌是衛輝人,處處以孫奇逢為榜樣,編《清儒學案》,記日記以自省,今存有《徐世昌日記》約200萬字。

民國初期,洛學書院山長黃舒昺的學生荊文甫、畢太昌、步翔芬和王錫彤等與袁世凱和徐世昌來往密切。

四、這裡自古有結社的傳統

睢縣的東園公唐秉與夏黃公崔廣、绮裡季吳實、甪(lù)裡先生周術等結成商山四皓;袁可立、楊堯華、張正學和餘化龍結社;餘正元組建鶴林社;湯斌、田蘭芳等組織志學會;袁鐘彪、吳若澄、白同義、王式灏、王式淳、史晖和孔毓莊等十人組織文社。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商山四皓

睢社可包括“睢州學社”和“睢州鄉社”,可選址于錦襄書院,賦予書院新時代的意義。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一、睢州學社

以研究睢州儒學群體的學術思想為主,可包含整個中州洛學,挖掘其現代價值,為河南複興、中國複興提供精神支援。

結合睢陽學統(睢陽書院)、睢州學派、睢州畫派(袁氏收藏世家、蔣氏畫蘭世家)等,聯合睢中睢園文學社,開設“睢州大講堂”,面向未來,嘗試建立睢學,引領豫東、中原學術。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另外還要重視新學,西方之學,實作中西融合,融入民間,探讨新的思想學術體系。

二、睢州鄉社

聘請德高望重的人成為新鄉賢,如老将軍、老院士和老幹部等,扭轉社會風氣。

在睢縣設立“睢社”的設想設立之因睢社設想

結合鄉村振興,讓睢縣走出去的人才回流,引領鄉村發展,創造新時代的鄉約。當然要尋找到根源于民間的,持續性的動力,這是不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