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遭受的21個外來物種裡,小龍蝦算得上頭号,它原産于北美洲,無意間被帶入中國,吸引了大批粉絲,掀起了一股小龍蝦風,一度導緻滅絕,經過多年的演化,現在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養殖品種,每到炎炎夏日,大排檔總會座無虛席,擠滿了小龍蝦的愛好者,或蒸、或炒、或紅燒,除了吃蝦膏以外,最後還要吮一口小龍蝦的湯汁,實在是完美,其實在中國,我們也有土生土長的小龍蝦,它的名字叫蝲蛄(lagu),而且已有數百年的曆史,南方小龍蝦,和它根本沒法比。

蝲蛄,聽着名字很熟悉,家在農村的小夥伴都知道,在田地中有一種昆蟲,也叫蝲蛄或者蝲蝲蛄,它們隻是名字相同,完全不是一個科,今天要介紹的是東北的原生物種,也叫東北黑鳌蝦,屬于原鳌蝦屬的“親戚”,分布在吉林、遼甯、黑龍江等地,尤其在吉林人的生活中,人盡皆知,它頭部似蟹,尾部似蝦,對水質要求極高,如果水質遭到破壞,蝲蛄變化大面積死亡,從一點說明,蝲蛄要比小龍蝦“愛幹淨”多了。
小龍蝦對水域幾乎沒要求,即使在被污染的水域,也能頑強的生存,而蝲蛄與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喜歡活水,像河流、小溪都行,飼養難度太大,喂食蝦糧它幾乎不吃,最鐘愛紅蟲、蚯蚓、小型魚類,随着栖息地遭遇破壞,現在的蝲蛄數量正在逐年減少,幾乎瀕臨滅絕。
蝲蛄生長在長白山水系,古代時作為進貢食品,隻有皇帝宮廷才能享受的美食,比小龍蝦要高很多檔次,它的顔色呈褐色,而不是小龍蝦的紅色,體型上也略小,生長在東北的小夥伴,尤其在吉林、遼甯這邊,放學就能摸一串蝲蛄,而現在到處是化肥、污染、農藥,搞得臭氣熏天,也可能是蝲蛄太愛幹淨了,遇污染則死。
有人說蝲蛄雖和小龍蝦相似,但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就像野生人參和養殖人參一樣,食用價值不同,小龍蝦不加辣椒你試試,到底是啥味道?而蝲蛄的鮮美味,是它無法比拟的,隻要附近有污染源,方圓五公裡以内的蝲蛄,會全部雷射,這樣造就了蝲蛄的有價無市,200元一斤都買不到,聽村裡的老人說,大約在1993年,蝲蛄在一夜之間全部消失幹淨。
如果想要吃到蝲蛄,隻能去未被污染的長白山一帶,它是正宗的本國物種,并不是外來物種,要說最好吃的做法, 跟乾隆爺還能扯上點關系,一道美味“蝲蛄豆腐”,已經在吉林,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
蝲蛄在經過吐污處理後,就像磨豆漿一樣,被碾壓成一盆褐色的液體,然後燒上一鍋沸水,将液體緩緩倒入,等溫度慢慢升高,液體會慢慢漂浮成型,改成小火慢炖,投入香菜、芝麻香油、小蔥、精鹽調味,一鍋味道鮮美,滑嫩可口的蝲蛄豆腐,就制作完成。
清朝乾隆皇帝東巡,在吉林初食蝲蛄豆腐,頓感餘香挂齒,龍心大悅,名字中有豆腐卻不見豆腐,奇也~!
除此之外,它也能清蒸、紅燒着吃,這種類似河鮮的蝦,味道非常鮮美,如果在外面碰到,一定要買一些嘗嘗,它雖然和小龍蝦外形相似,但味道卻要鮮美千百倍。
小龍蝦雖然和蝲蛄相似,但差別蠻大的,光從水質要求來看,蝲蛄要求更高一些,必須清澈的活水,飲食多以蟲魚為主,而小龍蝦是食腐生物,幾乎不挑食,有機會的情況下,一定要嘗一嘗蝲蛄的鮮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