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在南京舉辦的2016雲栖大會南京峰會的阿裡雲雲市場專場中,來自阿裡雲、核果科技、駐雲、夠快、知途、外勤365、立維網的七位嘉賓就雲市場所面臨的生态環境以及發展思路分享了他們各自的經驗與心得。
從it時代到dt時代,雲計算和大資料不僅改變了很多行業,同時也改變很多産業運作模式。對于軟體行業而言,作為一個不斷處于變革中的高成長行業,大部分新創軟體公司面臨缺乏銷售通路,即使成熟的軟體公司也會面臨技術更新的問題。而使用者選擇軟體的時候則面臨着成本高、交易過程無保障等問題。本次專場詳細介紹了不同的isv企業是如何通過雲市場擴充市場、提高收益的。内容既有純技術分享,又不乏企業進駐雲市場、it運維等具體實踐,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雲市場,轉變企業的運作模式。
<b>阿裡雲雲市場拓展總監叢永罡:雲市場商業政策2.0——賦能夥伴,共建生态</b>
開場之初,阿裡雲雲市場拓展總監叢永罡說道:“ 雲市場不再局限于阿裡雲産品延伸的market,而是涵蓋整個雲計算生态的軟體市場,打造的是雲計算領域的appstore”。雲市場經曆了從1.0向2.0的一個轉變的過程。

<b>圖一 雲市場2.0架構</b>
<b></b>
最初的雲市場1.0隻是阿裡雲産品的業務延長線。在雲市場2.0中,阿裡雲幫助isv企業一起打造一個軟體交易與支付的平台,它并不是一個簡單供isv廠商展示自己品牌商品的平台,而是真正讓廠商們在這裡做到軟體的快速交易和互動。該平台的核心在于:除了原來的大流量營運之外,同時将阿裡雲存量的客戶、未來發展的客戶進行打通與整合,進而為使用者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與軟體傳遞服務。
分享最後他再次強調雲市場不是阿裡的一個部門,也不是一個團隊,事實上雲市場就是一個平台,是整個阿裡軟體生态的全部,不僅僅能夠讓合作夥伴找到更多的客戶去擴充到銷售管道,更重要的是,不同的isv在這個平台上可以像水一樣流動起來,每個isv都有機會代理别人的産品,便于大家在技術上進行整合。好的産品可以放到這個平台上快速進行售賣,簡化了大家在産品傳遞和釋出中的難度和流程。雲市場将甲乙方關系轉換到平台模式,從獨樂樂走到衆樂樂這一個重要生态階段,打造軟體行業的“共享經濟”。
<b>核果科技 ceo 魏國章:引領企業,移動為先</b>
核果科技 ceo 魏國章從移動市場行業分析、産品案例共享、雲市場幫助中小企業觸達maas(移動即服務)三個方面展開了此次分享。
首先他對移動市場行業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認為目前中國企業移動管理市場仍在高速增長;與此同時企業的移動資訊化是未來的重大趨勢,移動應用收入将遠遠超過企業移動管理的收入。
<b>圖二 核果企業移動平台</b>
他向在場的聽衆講解了核果emm這一産品案例。魏國章表示,企業裡面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裝置和應用的釋出、以及應用内釋出的内容、資訊等;核果emm通過工作個人雙區實作公私分離;同時提供了多平台裝置全生命周期管理。企業使用者可以利用其統計分析功能管理戰略性趨勢,生成多種次元報表。
談到maas營運模式,該模式是核果科技提出的營運模式,解釋為移動即服務,将企業移動化管理所需要的流量、移動終端、管理平台、apps等要素整體打包,向客戶整體租賃這些服務,最終的租賃服務費按照終端數量、租賃時長計算。這種商業模式,第一為企業節約了資金,企業按照終端數量支付年費,減輕了企業一次性的資金投入;第二為企業提供了一套從“雲”到“端”整體解決方案,能夠為客戶提供一切與移動相關的整體解決方案;第三可以持續服務客戶,maas為企業客戶提供了一系列的軟、硬體支援,精髓在于服務;第四盈利客觀,随着終端數量的增加,終端數量一旦形成規模将為核果科技以及合作夥伴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實作長期的盈利。
<b>夠快科技ceo 陳翊:如何走過雲時代創業的那些坑</b>
夠快科技是第一個全面使用阿裡雲各個功能子產品的合作夥伴,從2011年使用阿裡雲一直到現在。作為一路走來的實踐者,陳翊将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經驗分享出來,以幫助更多雲上創業者。 陳翊談到最初創業時,大多數人是有一個很好的想法,召集到了一些朋友,開始創業,以為春天要來了。但是真的去實施時不免會面對合作夥伴之間利益的劃分、股權的配置設定、人員招募、産品包裝等等問題。緊接着,他利用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更圓更亮來類比國外的産品、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國内的發展。
夠快科技在最初創業時期,既需要解決市場的需求,同時也需要規避法律風險。比如其最初采用的方式是給使用者提供存儲空間,然後通過技術平台進行互相分享各自珍藏視訊。但是這種做法又帶來了大量的idc費用,而且由于租用多家營運商的機房,需要付出巨大的運維成本,經常會加班加點的處理一些故障。此外,還有存在客戶不懂技術、産品與技術不相容、國外競争對手等等困難問題。
<b>圖三 雲市場的優點</b>
他認為所有的産品經理、技術人員、網際網路人的夢想,最終都得落地,不能總是按照自己的一個想法錦繡藍圖。
在陳翊眼中,創業公司需要的雲市場應該從兩個次元進行考慮:一是公司可以直接獲得該平台,可以直接帶來流量、平台級服務、客戶等等資源;另一個次元就是,這個雲市場應該做到友善可靠,要有專業級應用,并且可以對企業進行靈活定制,同時在該平台上各種saas可貫通連接配接。能夠給公司和客戶三方共同營造價值,才是創業公司需要的雲市場。
<b>南京知途ceo 俞京華:網際網路+背景下的線上教育生态?</b>
南京知圖ceo俞京華在分享中主要介紹了知途mooc平台是如何幫助高校間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mooc目前有100多所大學加盟,使用人數達到50萬之多,涉及到88門課程。要做這些事情,傳統ioe的架構沒法完成的,是以就需要把整個系統移到雲上。俞京華繼續說道做知途網主要目的是讓企業與高校融合人才培養的過程。從去年開始,從做教材入手,知途将自己的項目單獨拿出來做,将整個mooc過程轉移到雲計算上,利用雲資料庫存儲相關教學資料,采用雲監控包括資料的安全。從零開始,從一台伺服器到整個架構整合,此外還包括資料庫的分離等等,按照順序,将教材做了出來。
<b>圖四 雲計算應用實訓系統</b>
随後他詳細介紹了雲計算應用實訓系統,通過23個線上案例沙箱實驗,由淺入深,每一步裡面有2到3個步驟,同時采用師資訓練營的方式培養本地的老師。在其中也進行了相應的思考,例如直接用實訓去做,學生可能學不透,學生可能一開始連磁盤快照等基本概念都不了解。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知途開設了所有雲産品的概念課,針對該案例并配備了相應的教育訓練團隊合作。俞京華形象地将整個實訓的課程體系比作北京二号線,從ecs開始,将一個個任務帶到客戶去,最終融會貫通整個實訓過程。
分享結尾,他談到了自己多年來做服務的心得,知途本身就是做saas出身,最初的業務也是tob業務。在雲市場上做saas服務時,可以先釋放一部分好處,也就是影響力裡面的互惠原則。如知途就是先把一部分的免費公開課程放在雲市場上,但這個課程也是很用心去做的,利用這種方式能夠吸引到一些客戶源,然後再慢慢做轉換,應該會有一定效果的。
<b>外勤365ceo劉昭:中國為什麼出不了salesforce——外勤365破解移動crm迷局</b>
外勤365ceo劉昭給大家帶來的是純幹貨分享。開場之初,一句形象的比喻吸引了衆人“salesforce就像是企業服務市場最大的春藥,鼓動着每個企業都想做企業服務。這也就造成了提到企業服務就說saas,提到saas就會說crm這一現象。”
他抛出了自己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有三千萬企業還出不了一個salesforce呢?”并就這一問題與在場的聽衆展開了深入探讨。他向在場聽衆透漏,用同行的品牌詞作為百度的關鍵詞競價,獲得的流量基本上都是無效的。目前外勤365在做廣告投放的時候,在百度的競價上投放的越來越少了,因為有效的流量越來越少了。另外,他指出實際上在做saas軟體中,技術并不完全是壁壘,壁壘在于知識。
crm應用到企業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絕大多數國内廠商其實并沒有了解crm,更加不了解客戶如何通過crm來獲得成功。他談到了自己對于crm的兩點認識:第一個,crm要幫助企業營造一個從零競争的氛圍;第二點就是客戶可以通過crm建立一個銷售利益的配置設定機制,比如從什麼地方擷取到的銷售線索,什麼樣的人跟進,什麼樣的人轉化,什麼樣的人最後臨門一腳拿下客戶。 接下來,他提到了第二個中國出不了salesforce的原因,是尚未明确攘外和安内關系。幫助使用者賺錢的叫做攘外,幫助使用者做管理的叫做安内。salesforce做是典型安内的事,先幫助企業管理好自己的管理流程,幫助企業做銷售業務的管理。但是一到國内,大家就把目光放在攘外上了,這是不可取的。
<b>圖五 外勤365産品功能</b>
最後,他給在場的聽衆簡要分享了外勤365産品的特性,相信再外勤365的幫助下,可以做到7天之内能夠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
<b>駐雲coo 肖凱:我們上架雲市場80多個鏡像、12款工具軟體和21項服務</b>
駐雲coo 肖凱在本次專場帶來的分享是“如何解決上雲的難點?”他主要從雲市場經驗分享、軟體傳遞模式化的雲化和基于雲市場的solution案例介紹三個部分進行了分享。他首先向現場的聽衆分享了駐雲的雲市場成果和經驗,目前駐雲在雲市場上有80多個鏡像,這鏡像裡邊也是內建了一些軟體,或者是說一些服務,同時還有12款的工具軟體,以及21項服務。
<b>圖六 軟體傳遞模式</b>
接下來他介紹了軟體傳遞模式的雲化,他認為軟體服務核心要素分為産品研發、銷售管道和傳遞三個部分。這裡,他重點介紹了傳遞過程,他認為傳遞和crm解決的問題一樣,是一個傳遞能力。從上圖可以看到,傳統的軟體傳遞模式從硬體采購、軟體部署,然後再到調試、傳遞,基本上至少三個月以上。現在在saas起來了之後,很多人通過saas解決這個傳遞問題。這裡他提到了一個與衆不同的觀點,現階段中國的saas模式存在很大的一個問題:會導緻資料的孤島。他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進行軟體雲化。
客戶需求是按照saas的方式,下單即可使用,同時也希望按照saas的方式付費。在傳統模式下,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實作的,因為整個環境是封閉的;現在駐雲通過阿裡雲提供的雲上架構和雲市場在軟體開發上,是需要提供一種雲的架構和方案,包括這種标準的收費模式,完成了上述目标。
<b>圖七 pos解決方案</b>
分享最後,他快速向大家介紹了在雲市場上的一個案例,也就是上圖展示的系統。這是一個給酒店或者餐飲門店提供收益的方案。這種給酒店或者餐飲的門店提供收益的方案主要包括pos終端産商、si、駐雲阿裡雲市場、tcpos四個部分。與pos系統傳統的模式相比,該方案省略了傳統的伺服器、工作站等,利用slb做前端的入口,中間的ecs作為處理業務的平台,再通過一個資料庫,直接把容災備份東西都做好了。
最後他總結到“駐雲不做某一個軟體的研發,更多是提供基于阿裡雲的解決方案和基礎的技術服務。”
<b>立維網負責人缪鵬:運維産生價值--中小企業,你為什麼需要it運維?</b>
來自立維網的負責任缪鵬帶來的分享是“運維産生價值”。他首先為在場的聽衆描繪了一幅沒有運維的畫面,在沒有運維的世界中,環境沒人配置,架構也沒人做,出了問題也不知道如何定位。可能是出了問題正常情況下就是去重新開機應用,然後再出現各種各樣新的問題也可能就是研發同僚幫忙來處理,但研發團隊更換後,又會丢失原來積攢的經驗。進而導緻由于伺服器的問題,使用者大量的流失,甚至會導緻投資人對您的業務是去信心。可以說沒有運維,後果是非常非常嚴重的,對企業來說可是災難性的一種損失。
<b>圖八 運維的日常工作</b>
關于運維的日常工作,運維不僅僅是處理配置環境那麼簡單的工作,對企業來講,運維可能更多的,一個是設計師,也可以說是建築勞工。運維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很好的運維規劃,建立起整個架構。運維既要處理主機的選型、運維架構設計、環境部署等大方向,還要完成監控報警、故障處理、版本釋出等細微工作,這其中的每一個步驟都不是很簡單的事情。
運維的價值在哪裡?缪鵬認為運維不隻是做了一些基本工作,運維還需要産生價值,進而引發了管理、品質、效率、成本等問題。所有的這些要求的最重要核心點是sla(業務可用性),目前大家都知道使用雲服務,各種服務品質也有了相應的保證,但業務層面的穩定和安全是需要專業的運維工程師的。運維能力有八個要素是需要強調的:快速響應、故障處理、安全防禦、性能優化、持續傳遞、連續服務、自動化、成本控制能力。
對于運維而言,除了技能之外,理念也是很重要的。需要有一個标準化的理念,有了标準化,才可以将cmdb做起來。他強調到雲上的cmdb更多關注點應該是業務,而非主機。我們應該知道在叢集所對應的主機,這些主機商應用于哪些業務,對應的業務進行向滾的配置情況,這才是雲上面真正要做的cmdb。此後,他補充到運維還需要與營運分析相結合,以期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
缪鵬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善大而為之”這句話對運維進行了總結:不要疏漏任何一個小的故障,導緻一些大的問題的發生;同時也不要勿以善大而為之,企業的架構和體系一定要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來,千萬不可盲目地求大求全,一定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