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其實,閩菜又是由閩東、閩西、閩北、莆仙和閩南等五地風味菜形成的菜系。閩南有句俗語:“吃飯皇帝大”,意義是普通群眾吃飯是件頭等大事,展現了草根社會生活和風土民情,在這種背景下,催生出豐盛的美食文化,讓我們翻開閩南美食篇。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史稱“衣冠南渡”的大遷徙,中原先民來到了八閩這方人煙稀少的沃土,漢民既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生産技術,同時也帶來了中原地區古老的飲食文化。一些烹調技術至今留存着古老的印記,閩南語稱為“古早味”,如“羹”類食品,中原一帶用于稱呼煮或蒸成的汁狀、糊狀、凍狀的食品,而閩南菜的“肉羹”則保留了最古樸的烹調方法。唐宋開啟了海外文化交流,特别是“海絲文化”的開辟,宋代泉州刺桐港成為世界最大通商港口,海内外商賈雲集,經濟貿易及多元文化交織,構成了繁榮盛世的東方大港。明朝鄭和下西洋,是“海絲文明”的延續,中國與東南亞文化進一步交融,與此同時,也帶進了異國他鄉的飲食文化,如閩南獨有的“沙嗲”類食品,就是中外飲食文化交融的曆史見證。

知情者透露,廈門荟萃閩南美食!

微信号“鵬陳萬語”很好奇,決定探個究竟!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這條是通往沙坡尾的路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這裡,有什麼可吃的美食?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哇塞,這是真的嗎?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有什麼好吃的呢?

微信号“鵬陳萬語”覺得隻有眼觀為實!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蚵仔煎

閩南語讀做o-ā-jiān,國語叫作“海蛎煎”。這個小吃是閩南、台灣、潮汕及東南亞華人聚集地等地區經典的傳統小吃之一。據說,在閩南,蚵仔煎這道家常菜是家家戶戶“辦桌”宴客時的首選必備菜,蚵仔煎做的爽口與否據稱也是驗證閩南婦女廚藝的方式之一。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封肉

封肉是用一大塊豬腿肉摻和着海蛎幹、香菇、蓮子、蝦米等佐料,潑上醬油,再用紗巾包裹,加蓋入蒸籠焖燒,上桌才掀蓋,是以叫做“封肉”。另一種說法是,封肉的外形是四方形的,恰似古時候封王的大印,而包裹的黃布猶如束印黃绫,布包為“封”。封者,“敕封”也,有着“封官加爵”的寓意。據稱,同安的封肉最為道地。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燒肉粽

肉粽以香菇、蝦米、芋頭粒、栗子、鹹蛋黃、油炸紅蔥、豬肉(或雞肉)、糯米等為原料,用竹葉包好放入鍋裡蒸煮。肉粽要趁熱吃,是以,稱為燒肉粽。端午節時,閩南家家戶戶必備有肉粽,用于祭拜神明先祖。端午節吃肉粽、賽龍舟是閩南傳統文化習俗。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五香卷

五香卷是用一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蔥等,包成如“春卷”的樣式,再放下油鍋炸成金黃色。五香卷在福建閩南地區都有,但最為出名的,據說是漳州龍海的石碼五香卷。逢年過節、婚壽喜慶時,家家戶戶必有這道五香卷。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面線糊

面線糊,閩南語讀音:mī-sua-kôo。是由細面線、地瓜粉制作而成,呈糊狀。面線糊的做法是先将水煮開,放入适量的地瓜粉和調料、高湯湯汁、胡椒粉、精細面線、配以佐料。面線糊味道鮮美,清甜爽滑,是典型的閩南地方風味小吃。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土筍凍

土筍,又名塗筍,是一種蠕蟲,屬于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phascolosoma esculenta),含有豐富的膠質。據《閩雜記》記載:“塗筍生于海灘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産。”。土筍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是以稱之為“土筍凍”。據說,晉江安海的土筍凍最為正宗。味美甘鮮,入口即化,回味無窮。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炒米粉

炒米粉是一道經典的閩南傳統小吃。主料是米粉,加入時令蔬菜或豆芽炒制而成。米粉的産地考究,據稱泉州安溪縣湖頭,那裡有一處甘冽清泉,用湖頭的泉水制出的米粉特别的柔滑,熱炒時不會粘糊在一起。還有聞名的興化米粉,米粉細如絲,細而柔韌,略有獨特的米香味,口感極佳。早年華僑回鄉省親,必帶回米粉送當地的親朋好友。馬來語叫“bihun”,這是閩南語的讀音。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牛肉羹

精選牛肉切片後,用木棒反複敲打呈泥狀,加入少許水、醬油、味精、生姜絲,再放入地瓜粉,攪拌均勻成糊狀備用。将牛骨湯在鍋中煮沸,把拌好的牛肉分散放入鍋中氽,約10分鐘後裝入碗中,撒上蔥末胡椒粉即成。

沙爹面,外地人稱之為“沙茶面”,是馬來語的sate音譯而來的。沙爹面主要是沙爹的原料——沙爹醬,沙爹醬主要由油炸比目魚幹末和蝦米末與蒜泥、香菜末、辣椒粉、芥末粉、五香粉、沙姜粉、芫荽粉、香木草粉用植物油煸炒起香,佐以白糖、精鹽用文火慢炒半小時,至鍋内不泛泡時,離火待其自然冷卻後裝入壇内。沙爹醬再配上豬油、花生醬、油炸紅蔥頭、辣椒油、白糖等配制而成的湯汁,澆淋在燙熟的油面上,一碗濃香可口熱氣騰騰的沙爹面就制成了。

閩南美食探秘—廈門“吃堡”

姜母鴨

姜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将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姜(姜母)、米酒、白藥料、黑藥料等炖煮而成。姜母鴨味道鮮香,甘辛兼備,回味無窮,據說具有疏肝潤肺、舒經活血、祛濕驅寒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