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錦溪古鎮:江南文化韻味更濃

作者:光明網

走進茶館,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好水配好茶,湖光月色,黃酒就大閘蟹……”蓮池禅院湖畔對面,煙雨廊橋燈籠高挂,茶館老闆小兵對着鏡頭演繹烤茶步驟,這是他每晚都會進行的一小時直播。煙雨綿綿,就着雨聲喝茶,慢慢心就靜了。

“觀看人次不是最重要的,每晚都要喝茶聊天,直播是順便。”小兵說。從各式古樸的手工燈罩,到随處可見的小挂件,用瓦片、陶土、船槳制成的各式手工品,處處可見主人的用心。老家是雲南的小兵,被這裡的生活吸引,偏安一隅,已在錦溪鎮紮根二十年。開着茶館、手作工作室、酒吧、客棧,小兵和他的店俨然是錦溪鎮的一部分。

竹隐客棧的老闆是小兵的朋友,從雲南來到錦溪,開了一家民宿客棧。小兵已經引來了五六位朋友到錦溪創業,文化底蘊深厚,恬淡安靜的古鎮生活吸引了他們。在他們看來,這裡是真正的“江南甯靜處,心靈休憩地”。

錦溪鎮是保護最好的古鎮之一,位于江蘇省昆山市以南28公裡,這是一處尚未完全商業化的江南水鄉古鎮。

在錦溪古鎮不需要門票。

在碧波樓望向窗外,不同于大衆印象中的小橋流水,看到的是開闊湖面,修長古蓮橋,湖泊的大氣與小河的精緻,融合在一起,構成了具有獨一無二氣質的錦溪。細雨中走在石塊闆鋪就的小巷裡,偶遇一個打着油布傘女孩子,俨然就是舒婷筆下的《雨巷》,盡顯江南文化韻味。

古鎮河湖縱橫,古橋聯袂,橋梁星羅棋布,錦溪,一座依水而生的江南水鄉,素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之說。兩千餘年的曆史文化蘊積凸顯的水鄉神韻,形成一副美妙畫卷。白牆黑瓦,青石闆路,河道的晨霧,人們的互相寒暄,一切都保留着最原始江南的味道。

“對于錦溪鎮旅遊業的發展,我們更多的是保護和傳承。”蘇州水鄉錦溪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斌說。錦溪鎮全力以赴做好非遺的保護和傳承,開設錦溪國小宣卷班,成立王麗娟宣卷工作室。“古磚瓦制作技藝”“錦溪宣卷”代表性傳承人分别晉級省級、蘇州市級傳承人。

在古鎮走走停停,石闆牆布滿青苔,一磚一瓦都在無聲訴說經曆過的歲月洗禮。一路走去,幾乎處處都有博物館,磚瓦博物館、古董博物館、壺博物館、文革博物館,耳邊聽到遊客拍照的爽朗笑聲。

近年來,古老的錦溪突然洋氣起來,一些現代文化正在融入古鎮。去年國慶節期間,錦溪的居民和遊客享受了一次國際藝術盛宴,他們免費觀看了來自11個國家的42部經典影片,包括《大鬧天宮》《玩偶之家》《國王與小鳥》等。

這是錦溪鎮政府和第18屆瑞士fantoche國際動畫電影節、法國le fresnoy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合作舉辦的2020錦溪古鎮藝術節。

現代經典藝術推動了古鎮文化産業多元發展。古鎮藝術節、“錦溪聲音”等活動平台載體,進一步拓寬了傳統與現代文化交流碰撞的管道。

錦溪“三間房”民宿經營者袁福容是土生土長錦溪人,2016年,他回到家鄉租下一處老房子,用8個月将其打造成心中江南古鎮民宿的模樣。袁福榮說,“我是從這裡走出去的,我又回到錦溪,感覺還能找回自己。”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錦溪鎮有一百多家民宿。其中年輕人來創業的民宿占30%,原住民改造自家房子做民宿占30%,剩下40%為農家樂。

“我認為做民宿一定要有配角意識,因為古鎮留下來的一橋一屋、一磚一瓦,都是我們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财富,是以在做民宿的過程中啊,絕對不能輕易去破壞,一個民宿的生存必須依托當地的文化資源、自然資源。”

陳斌說,錦溪加大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精心培育文化旅遊融合新業态,把優質的文化藝術引進古鎮是古鎮文旅路徑的一次全新探索。傳統經典文化與現代經典藝術交融,讓古鎮融入社會發展,讓藝術融入百姓生活,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古鎮吸引力,為錦溪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錦溪鎮黨委書記宋崎說,“近年來,錦溪紮實推進江南文化品牌塑造,更加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承接上海方向溢出效益,精準把握消費需求,催生更多特色鮮明、内容豐富、效益突出的文旅新業态,推進文化旅遊與農業、康養、體育等産業融合發展。”

來源: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