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睿研團隊
公司估值是交易雙方在某一個時點上對标的出價與公司各項關鍵名額,比如盈利、銷售收入和淨資産對應的就是市盈率(pe)【1】、市銷率(ps)【2】、市淨率(pb)【3】。這些比值在長時間裡自然形成了一個“投資空間”、并相應有了一定的“價值中樞”。
中科創達目前(2021年10月22日)市盈率估值為93.87倍、市銷率16.01、市淨率11.12,市盈率與市淨率目前處于曆史估值中樞下方,差距較小,市銷率處于曆史估值中樞上方。
與行業可比公司德賽西威【4】、華陽集團【5】比較,中科創達均高于其他兩家公司。
曆史複盤與估值中樞:市盈率、市銷率及市淨率,與德賽西威、華陽集團比較
(一)市盈率(pe):
中科創達近五年估值中樞市盈率為115.8倍,最高市盈率為300.31倍,出現在2016年6月7日;最低市盈率為59.56倍,出現在2019年6月17日。
與德賽西威、華陽集團相比,中科創達近五年曆史估值中樞市盈率為115.8倍,同期華陽集團為113.71倍,德賽西威為70.8倍。
中科創達市盈率整體水準均高于德賽西威與華陽集團。
(二)市銷率(ps):
中科創達近五年估值中樞市銷率為14.18。最高市銷率為52.2,出現在2016年6月7日;最低市銷率為6.54,出現在2018年12月28日。
與德賽西威、華陽集團相比,中科創達近五年曆史估值中樞市銷率為14.18,同期德賽西威為4.71、華陽集團為2.47。
中科創達市銷率整體水準均高于德賽西威和華陽集團。
(三)市淨率(pb):
中科創達近五年估值中樞市淨率為12.4,最高市淨率為33.62,出現在2016年6月7日;最低市淨率為6.31,出現在2018年10月18日。
與德賽西威、華陽集團相比,中科創達近五年曆史估值中樞市淨率為12.4,同期德賽西威為6.46,華陽集團為2.42。
中科創達市淨率整體水準均高于德賽西威和華陽集團。
股份結構與增持減持:趙鴻飛九次減持從35.32%降為28.92%,582家機構持
(一)股份結構
公司總股本4.25億股。流通股3.2億股,限制流通股共1.05億股,限制流通股中主要是上市原股東限售股份,及2020年定向增發的機構配售股份。
2016-2020年,中科創達股東總戶數分别為3.86萬戶、5.33萬戶、4.35萬戶、3.84萬戶、3.5萬戶。在2017年後,中科創達股東數連續走低,目前開始恢複。
2021年上半年,中科創達股東總戶數為4.19萬戶,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7.19%。
(二)股東持股情況:
1、實際控制人股份:
至2021年中期,董事長兼總經理趙鴻飛持股30.37%,經過2021年8月兩次減持,持股比例下降到28.92%。
2、機構投資人股份:
中科創達共有582家機構持股人,累計持有1.72億股,持股比例53.8%。持有不小于1000萬股的有2家,占流通股本比例不小于1%的有9家。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16.82%;“越超公司”持股5.49%。
自2015年12月-2020年,機構持股數量分别為291家、69家、76家、100家、230家、483家。
這家公司很受北上資金喜愛,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在2020年底持股10.64%,2021q1持股15.95%、q2持股16.82%。
(三)股東增減持:
1、實際控制人增減持:
實控人趙鴻飛在2016年一季度,持有3632.25萬股,持股比例為35.32%。近五年,趙鴻飛共增持1次,減持9次,持股比例由35.32%降低至28.92%。
2016年第二季度,趙鴻飛增持至1.06億股35.22%。
2019年,趙鴻飛共減持了5次。2019年6月14日減持364.3萬股,持股降至34.34%;8月15日,減持100萬股降至34.09%;8月26日,減持236萬股降至33.75%;9月6日減持213萬股33.63%;2019年第三季度減持72萬股降至33.63%。
2020年趙鴻飛減持了2次,3月12日減持280萬股降為32.96%,5月8日減持386.53萬股降為32%;
2021年趙鴻飛減持了2次, 8月11日減持560.44萬股,持股比例29.05%;8月12日減持55.74萬股,持股比例28.92%。
2、重要股東增減持:
2016年一季度,越超公司持有840.75萬股,持股比例8.41%;大洋中科spc株式會社持有481.11萬股,持股4.81%;陳曉華【6】380.64萬股,持股3.81%;高通317.2萬股,持股3.17%;“國科瑞祺”285.48萬股,持股2.85%; “展訊通信”223.13萬股,持股2.23%。
2016年至2021年10月,越超公司通過8次、大洋中科通過10次、陳曉華通過7次、高通通過2次、國科瑞祺通過4次、展訊通信通過3次減持,前10大股東僅剩陳曉華持股2.17%,大洋中科持股0.9%。
機構對中科創達2021-2023年業績進行了預測
2021年10月以來,共有5家主流研究機構【7】對中科創達未來三年的盈利做出預測。
中科創達2021-2023年營業總收入預估平均值為37.59億元、51.79億元、71.40億元。
2023年營業收入預期最高的是國盛證券分析師分析師劉高暢、分析師楊烨,為89.78億元;最低的是開元證券分析師陳寶健,為62.88億元。
中科創達2021-2023年歸母淨利潤預估平均值為6.36億元、8.82億元、11.95億元。
2021年歸母淨利潤預期最高的是東方證券分析師浦俊懿為12.8億元;最低的是開元證券分析師陳寶健,為10.92億元。
對中科創達的2021-2023年的市盈率,5家機構預期未來三年平均值為80.58倍、58.16倍、43.01倍。
注釋與參考
【1】市盈率(pe):等于股價/每股收益,或總市值/淨利潤。是最常用來比較不同價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名額,市盈率越高暗示市場越看好企業的盈利前景,更适合于穩定期的企業
【2】市銷率(ps):等于股價/每股收入,或總市值/銷售收入,更加适用于沒形成穩定盈利的成長性企業,可以與市盈率估值法形成良好的補充
【3】市淨率(pb):等于股價/每股淨資産,或總市值/淨資産,可以了解為相對于每股淨資産支付了多少溢價
【4】德賽西威,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機闆上市公司,代碼:002920.sz
【5】華陽集團,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機闆上市公司,代碼:002906.sz
【6】陳曉華:陳曉華,47歲,畢業于清華大學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學士學位。自2009年10月至今擔任中科創達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現任北京凱普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凱普林雷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芯榮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曾與趙鴻飛、吳安華一起創立啟元合創,後啟元合創作為創達有限的自然人投資持股平台
【7】資訊來源于5家研究機構預測:
東吳證券分析師侯賓研究報告《中科創達q3業績預告點評:行業持續景氣,助推業績穩健增長》
首創證券分析師翟炜、李星錦研究報告《高增長趨勢有望持續》
國盛證券分析師劉高暢、楊烨研究報告《全年股權激勵目标托底,長期受益于智能化浪潮》
開元證券分析師陳寶健研究報告《業績快速增長,持續受益行業高景氣》
東方證券分析師浦俊懿研究報告《“技術+生态”平台化發展,三大賽道高速增長》
睿藍财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id:bluechip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