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一帶一路”拍電影——烏克蘭青年女演員伊莉莎的跨國影視生涯

作者:新華社用戶端
我在“一帶一路”拍電影——烏克蘭青年女演員伊莉莎的跨國影視生涯

中國劇組從業人員為伊莉莎化妝。(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上海8月31日電(記者許曉青 趙葳 任垚媞)“我的身後不止一次發生整棟樓和汽車的‘爆炸’,我完全被塵土覆寫,這不是特效,是實拍……”“80後”烏克蘭女演員伊莉莎近日向記者回憶起2017年遠赴非洲南蘇丹等地取景拍攝維和主題影片《中國藍盔》的驚險現場。

年輕的伊莉莎堪稱“一帶一路”沿線影視合作交流方面的“老戲骨”。除了在“戰火紛飛”中拍攝《中國藍盔》的難忘經曆,近十年來,伊莉莎在中國、俄羅斯等地已拍攝了20多部電視劇、多部電影。最近,她還受邀參演在“一帶一路”沿線多國拍攝的影視作品。

我與中國“大兵”并肩拍戲

伊莉莎是伊琳娜·卡普特洛瓦在中國拍攝影視作品時使用的中文藝名。1986年,她出生在烏克蘭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市,在當地大學攻讀新聞學專業,畢業後當過記者和主持人。

不過,人生總是充滿意外——伊莉莎沒有成為戰地記者,而是成了主演現代軍事題材影片的演員。

與《戰狼2》的中國海外救援主題略有不同,同為軍事題材的電影《中國藍盔》講述了中國維和部隊在海外執行任務的故事。這也是伊莉莎參演的首部現代軍事題材電影。

“成為一名士兵,意味着時刻準備為挽救别人的生命奉獻自己,而有什麼能比生命更重要呢?”伊莉莎闡述個人對角色塑造的一些想法。

在一場戲中,伊莉莎扮演的維和人員蘇菲遭到射擊,她需要“帶領沒有自衛能力的普通人突破包圍”。在拍攝現場,周圍“槍聲”四起,伊莉莎和群衆演員們不停奔跑,她要像士兵一樣用身體掩護這些平民百姓。

她回憶:“拍完後,我哭了。我心情沉重,意識到我需要怎樣的勇氣和善心,才能随時情願為别人,甚至為不認識的人獻出生命。”

在伊莉莎看來,與她一起工作的中國影視團隊很專業,不僅采用實景實拍,而且道具使用也竭力再現了執行維和任務時的場景。

“這部作品的群衆演員有約1000人,由來自非洲各國的人員組成,孩子們演得非常棒!我可以自信地說,所有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

“在片場學漢語 ,腦子好像要爆炸似的”

伊莉莎在中國剛剛開啟演藝事業時,她才20歲出頭。2009年主演的電視劇《東北愛情故事》改變了她的職業生涯。彼時,她通過演員之間的對白學習漢語。

在拍攝《中國藍盔》時,伊莉莎的漢語已十分流利,而她學漢語的經曆則要追溯到更早。

當時,伊莉莎還叫伊琳娜,起初是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學習漢語,但在那裡隻學了幾個月,這期間她參加了電影《瘋狂的導演》試鏡,此後開始每年接受邀請參演中國電影和電視劇。此時,她也有了正式的中文名——伊莉莎。

“漢語口語是我在片場學會的。”伊莉莎回憶,她曾請了老師到家裡教漢語,也有很多是自學的。在拍攝電視劇和電影過程中,導演和演員們基本上隻跟她用漢語對話,幫她糾正發音。

她說,在片場學漢語,新的詞彙實在太多了。“‘馬上’究竟是多長時間?”“‘不辣’究竟會有多辣?”她覺得“腦子好像要爆炸似的”。

我在“一帶一路”拍電影——烏克蘭青年女演員伊莉莎的跨國影視生涯

在中國拍攝電影的伊莉莎。(受訪者供圖)

為“一帶一路”寫劇本

伊莉莎不僅有着金色的頭發、明亮的眼睛、美麗的面龐,從烏克蘭到俄羅斯,再到中國,她的影視生涯與“一帶一路”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早在2011年,伊莉莎與中國青年男演員朱亞文合作主演《我的娜塔莎》時,就在中國小有名氣了。近年來,她拍攝的電視劇還有《闖關東前傳》《神犬小七(第二季)》《麻辣變形計》等。

拍完《我的娜塔莎》後,一年中伊莉莎通常隻有不到一半時間在中國度過,她開始用另一種方式思考演員生涯。“我想成為一名戲劇演員。那時我離開中國,到俄羅斯莫斯科居住,并在那裡完成了戲劇表演專業的學習。”

伊莉莎說:“戲劇和電影是我的生命,我花了幾年時間研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目前正研究現代表演技巧,不久前還參加了阿維尼翁戲劇節。”

對伊莉莎而言,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新理念很有意義。她認為,在這個架構下,電影藝術可以進一步發展,中國可以和其他國家合作拍攝新的國際電影。

她透露,不久前,她寫了一個有關中烏兩國故事的喜劇電影劇本,目前正在組建團隊、尋找導演。“我想嘗試拍攝這部電影,并計劃今後朝這個方向發展。”

伊莉莎的“一帶一路”影視生涯,顯然不會局限于表演,而是會向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