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和兒子的“戰争”,真的是屬相不合嗎?老人怎麼和孩子相處?

我們從結婚就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沒有孩子的時候,一家人相處得都很和睦,但是等到兒子出生後,就是一堆雞毛蒜皮的事,兒子越大越調皮。
公公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就是大多數人曾經受到的教育,公公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對于兒子的調皮,公公總是以打罵的粗暴方式解決。
兒子經常被爺爺追得滿屋子跑,然後就聽到爺爺的打罵聲,兒子哭着跑到我跟前跟我告狀,是以兒子很懼怕他的爺爺。
婆婆明白我們不好說公公,因為公公是比較強勢的人,是以婆婆會說公公,但是公公根本聽不進去,認為我們太慣着孩子了。當公公管教孩子的時候,我每次都很生氣,婆婆看到我不高興,為了緩和氣氛,婆婆會說公公和兒子都是屬雞的,他們可能是屬相不合。
今年兒子也上幼稚園了,爺爺追打他,吼罵他的那套對他來說已經不管用了,因為當爺爺準備打他罵他的時候,他會反抗了,我知道兒子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真的到青春期叛逆的時候會很危險。
是以我從兩方面入手,一邊正面管教兒子,另一邊抱着得罪公公的心态和公公開誠布公地談了談。
老人的内心其實和孩子一樣脆弱,如果言語不合适,他們就會多心。我就是害怕公公會多心,是以一直沒有阻止他管教孩子的方法,才會導緻如今的兒子,膽小,易怒,暴躁,敏感,愛耍小脾氣。
為了說服公公改變育兒觀念,我也是做了很多功課的,最後總結下來,供大家借鑒。
1.爺爺奶奶請擺正自己的位置,管教孩子以孩子的父母為主
我和老公商量之後,由他和公公去聊一聊。首先要感謝公公的幫助以及公公對老公的養育之恩,然後再切入正題,時代在變,育兒方法也在變化,教育孩子不能再用粗暴簡單的方法,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而且他們的模仿能力也很強。
用打罵的方式不但孩子不受用,孩子反而會模仿我們的樣子來對待我們或者别人。老公告訴公公,以後孩子調皮了我們收拾他,實在管不了,您再去收拾他。
當然剛開始公公并不是很接受,在他和老公聊完的幾天後。公公對孩子的事情不聞不問,隻做他自己的事情。
但是家裡消停了,兒子好像也沒那麼調皮了,是以我們認為時間久了公公會明白的。
爺爺奶奶不是不能管孩子,但是也要用對的方法,不然不但孩子不會聽話,而且還愁壞了老人。
在我看來爺爺奶奶就是用來疼愛自己的孫子的,對于教育還是少參與,如果覺得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大家可以私底下探讨,你可以給自己的兒女建議,但是千萬不要直接去管教孫子。
2.孩子犯錯時,搶在老人之前去教育孩子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管教是父母的職責。教育孩子千萬不能犯懶,要主動積極。在和公公聊完之後,兒子隻要出現問題,我和老公會首當其沖,隻要有人管了,公公就不會操心了。
這樣兒子避免了爺爺的“棍棒”,而且我們用正面的教育方式,讓兒子有了不少變化和進步。有時候自己不小心弄撒了水或者幹了别的什麼事,有時候他會主動收拾殘局,而不像以前,我們氣也生了,而且還要收拾他們爺孫的“打鬥”殘局。
老人愛操心,他們也是愛孫子,知道不能溺愛自己的孫子,以為隻要對孩子嚴厲嚴格孩子就會成為好苗子,是以公公才會和兒子在家裡變成一對冤家。
隻要有人管孩子,老人就會放心,他們也就不會參與你怎麼教育孩子了。
3.用事實說話
公公對于我們的建議,并不情願,但是我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當我們教育犯錯的兒子時,我會故意把整個過程放大,可以讓公公婆婆看到或者聽到,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去發現,讓他們明白原來不打不罵也可以教育孩子,而且效果還相當不錯。
公公雖然嘴上不願意承認,但是他對孩子的态度已經證明了一切。
有一次兒子竟然主動讓爺爺帶他去公園玩,因為從前兒子因為害怕爺爺揍他,不管公公怎麼哄他,他都不會和爺爺出門。
對于孩子的教育,不是說爺爺奶奶沒有參與的權利,爺爺奶奶可以參與,但是還是要以孩子的爸爸媽媽為主,爺爺奶奶隻要配合自己的兒女,不要溺愛孩子,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相處。
不管是以什麼方式管教孩子,我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是以好好和老人協商,探讨,對于彼此的教育方式取長補短,相信孩子一定會在一個健康快樂的環境中好好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