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雨琦:我的人生正經曆着翻頁期丨人物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封包娛×新京報動新聞聯合出品

在與宋雨琦相關的綜藝、舞台報道中,似乎很難窺探到她的負面情緒。她總是以元氣滿滿的笑容面對真人秀的鏡頭,面對自己熱愛的音樂,面對大衆的嚴苛審視。采訪中,我們也曾試圖探尋這位21歲女孩的迷茫與無助,但始終徒勞。她會在一個問題抛來後,沉思片刻,開朗地解釋道,“說點兒開心的吧!不想說不開心的,不要太消極。”

這種自我晴朗的治愈能力,像是藝人的自我修養,抑或是經過數次錘打後練就的強悍心髒。但宋雨琦将之歸結為“成長”——一個16歲便為夢想奔赴異鄉,獨自闖出一片天地的女孩,必需具備的生存法則。

在近日愛奇藝播出的女性音樂人競演真人秀《爆裂舞台》中,宋雨琦以獨具辨識度的煙嗓得到前輩韓紅的賞識。而首張個人數字專輯《a page(新的一頁)》的主打曲《giant(巨人)》首秀,也終于讓觀衆認識了歌手身份的宋雨琦,重新整理觀衆心目中對她“以綜藝見長”的印象,這是最令她感到開心的事。“我覺得不開心也好,哪怕我受打擊,我知道我想要什麼,我知道我的目标是什麼,慢慢地,我就會把自己變得更堅強,可能這就是成長。”

宋雨琦:我的人生正經曆着翻頁期丨人物

成長的痛,讓宋雨琦練就了強悍的心髒。供圖

不怕被貼标簽,最希望被記住歌手身份

首次以solo(獨唱)的形式站上國内的音樂競演舞台,宋雨琦的第一感覺是擔子重了。每一次舞台準備,每一次小考,都背負着“做到最好”的壓力。在《爆裂舞台》第一期的初舞台上,宋雨琦的嗓音率先得到了韓紅的賞識,但實際上,由于狀态不佳,她的舞台未能達到最佳表現,是以她鮮少地在鏡頭前落淚了。“第一次競演舞台‘炸’翻你們!”,她很快擦幹眼淚,笑了笑。

就像她承諾的,宋雨琦在第一次競演舞台上用《giant(巨人)》作為表演曲目,真的像“小巨人”一樣,向不了解她的人展現了宋雨琦是一名專業歌手。“算是新歌舞台第一次跟觀衆見面。而且之前小考的時候也有失誤,這次舞台也是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我完成得也還不錯(笑)。”

宋雨琦:我的人生正經曆着翻頁期丨人物

在《爆裂舞台》的第一次競演中,宋雨琦帶來了新歌《giant(巨人)》的舞台首秀。節目組供圖

音樂是宋雨琦成長之路上,最重要的能量支撐。但在她回國發展的近兩年裡,大衆對她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奔跑吧》等一系列綜藝節目中,那個藝能感極強、遊戲能力突出、愛玩愛挑戰的女孩。“其實,還是很怕大家把綜藝感作為我的第一印象。”宋雨琦并不在意外界給她貼上什麼标簽,隻是害怕大衆對她的認知,隻有“綜藝感”,“當然,那也是我的一部分,但我還是希望大家對我也有歌手,舞台方面的标簽。”是以,宋雨琦談到自己參加《爆裂舞台》的初衷時說,“因為我的本職工作還是歌手嘛。”

而參加節目後,她确實收獲了不少全新的認知,從“宋雨琦綜藝感很好”到“原來她是煙嗓”“她還會唱rap?”宋雨琦也很期待,節目結束後觀衆對她的認知可以達到“宋雨琦是個不錯的歌手”的統一,“這也是我來這個節目想表達的态度。”

——人生事——

對“已知”的恐懼,隻能靠創作纾解

對宋雨琦而言,《a page(新的一頁)》是她音樂之路走到某一階段的必然。在異鄉打拼五年,出道三年有餘,以女子組合成員身份被大衆熟知,參加綜藝也風生水起,宋雨琦的事業似乎已經步入正軌。但就在要開始制定新目标的這一兩年,她卻時常感到害怕。她很難形容那種害怕的源頭在哪裡,即便在殘酷的訓練生期間,在面對出道舞台的準備期間,她也從未對未知感到過恐懼,反而是興奮與開心。“我的訓練生時間很短,隻有一年半,是以我經常覺得自己是個幸運女孩。(知道出道的消息後)又興奮又開心,沒有任何的煩惱,哪怕我今天被批評,但我還是很興奮。”

樂觀的人很難感到消極,這是宋雨琦的天賦,但或許是樂觀太久,經曆了一些事情,看清了一些事情,在某一刻宋雨琦知道了,原來“大人的世界”是這樣的。這種“已知”讓她恐懼,“我甯願什麼都是未知的狀态,能更放松地去闖。”

“大人的世界”,也很難與所有人達成共情。那段時間,宋雨琦能感覺到,自己想要表達的很多東西,身邊的人并不能完全聽懂或了解,“你會發現,原來人生是這樣的,(你)不是那個小女孩了,已經長大了。”

這些模糊的經曆與感受,被宋雨琦拼湊、總結為“成長之痛”。而音樂創作,則是她的痛苦得以發洩與纾解的方式。那是她第一次開始學着用旋律、用歌詞,在屬于宋雨琦的音樂中,盡情表達自我。而到目前為止,她已經擁有至少二十首未發表的作品。宋雨琦寫歌沒有固定節奏,經常是靈感一來,馬上放下一切事去創作。“我不是為了作歌而作歌,這樣也不會出來好東西。而且作歌對我來說,就是我宣洩感情的一個方式。”

宋雨琦:我的人生正經曆着翻頁期丨人物

今年5月,宋雨琦推出專輯《a page(新的一頁)》。圖檔來自宋雨琦微網誌

《a page(新的一頁)》收錄了兩首宋雨琦的自作曲。主打曲《giant(巨人)》的mv描繪了一個披荊斬棘的小女孩,面對無盡的挫折與桎梏,追逐自己的夢想,最終成了自己人生的“巨人”。而歌詞也清晰地劃分着,從彷徨徘徊、自我懷疑,到孤身奮鬥、昂首向前。另外一首歌《bonnie & clyde(邦尼和克萊德)》表達的則是她對未來,對夢想的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态度。在宋雨琦看來,這正是她近六年心路曆程的寫照。“《giant(巨人)》的歌詞其實講的就是我出道之前到現在,自己内心想表達的東西,人生會翻很多頁,是翻頁翻到一半之前的過程。《bonnie & clyde(邦尼和克萊德)》則是這一頁翻過去之後我的态度。其實(現在)就是一個翻頁的過程。”

靠“不畏懼”支撐,不輕易“訴苦”

宋雨琦出生于北京,從小性格大大咧咧,爸媽對她采取放養式教育,尊重女兒大部分的獨立決定。在她的記憶中,自己和爸媽更像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哪怕會被教育和批評,但在足夠的安全感之下,她依然敢說、敢分享。

宋雨琦:我的人生正經曆着翻頁期丨人物

宋雨琦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跳舞。圖檔來自宋雨琦微網誌

很小的時候,宋雨琦就開始學習中國舞,也會拿個水瓶,想象自己像歌手一樣站在鏡子前唱歌。“就像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直到2005年左右,一些全新的音樂元素進入中國,異國流行音樂一度成為90後、95後青春中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之一。宋雨琦也受到這股流行文化的影響,開始萌發成為歌手的夢想。

但父母未曾想過,女兒要将愛好當做畢生奮鬥的職業。他們對女兒的學習狀态非常看重,仍希望她能夠考上好的大學,擁有一份安穩的工作。“當然我是不畏懼的。因為我知道,那(舞台)是我想要的。”宋雨琦十分笃定。

宋雨琦:我的人生正經曆着翻頁期丨人物

宋雨琦的父母從小對她是放養式教育,也很尊重女兒的各種決定。圖檔來自宋雨琦微網誌

“不畏懼”,幾乎支撐着宋雨琦一步步邁入、進階、重塑。例如克服語言關,對宋雨琦而言,學語言最重要的還是“敢說”。為夢想奮鬥的那幾年,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她總是找當地人聊天;即便說錯了,她也不會退縮,“這樣我的語音語調才能和他們更接近,提高得才快。”多年後,已出道的宋雨琦登上了諸多海外綜藝,在節目中和當地人順暢地交流。不少觀衆稱贊其口音正宗,具備學語言的天賦。

也正是因為“敢”,才讓宋雨琦在保證學習成績之餘,偷偷地背着父母參加了海外選秀。直到拿到入選通知書,她才終于自信地站在父母面前,“爸媽,讓我去闖一次吧。”

為夢想奔赴異鄉的第一年,年少的宋雨琦始終很興奮——學語言很開心,認識新朋友很開心,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技能也很開心,對任何事物幾乎都處于好奇與新鮮的狀态。但長期生活在殘酷的訓練中,她還是感受到了“異鄉感”的沖擊。上學時,宋雨琦自稱是“生活不會自理”的人,上衛生間都要拉着朋友;而在海外,沒有父母和相熟的朋友,與人交流難免存在文化差異。她必須一個人去适應,适應凡事都要靠自己。

宋雨琦:我的人生正經曆着翻頁期丨人物

一向樂觀的宋雨琦透露,在異國打拼那些年,隻有一次給爸媽打電話“訴苦”。供圖

那幾年間,宋雨琦打電話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出道前,她隻有一次,給爸爸媽媽打了電話“訴苦”。“我覺得孩子都一樣,尤其在海外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絕對不會輕易向父母訴苦。因為他們不在你身邊,不太了解你的生活,你得不到需要的安慰,還讓他們更擔心。”

一切掙紮,都在出道的時刻消散。當觀衆在舞台下為宋雨琦歡呼,當她從台下的觀衆成為舞台上被鮮花擁簇的藝人,“這種夢想成真的感覺,很神奇,這就是我想要的感覺。”

——綜藝裡的她——

“自己都不快樂的事,為何要去做?”

2019年,國内長壽綜藝《奔跑吧》陣容首次大換血,宋雨琦作為全新的固定嘉賓加入。當時不少觀衆都表示疑惑,“宋雨琦是誰?”“為什麼她能進入‘跑男團’?”

成為‘跑男團’一員,宋雨琦同樣詫異。第一次面試完,很長一段時間她都不敢問結果,直到團隊通知她入選,“确實是不信。”後來,宋雨琦曾問《奔跑吧》導演組,為何要選擇她。對方稱,是因為看到了她在海外綜藝裡的表現,雖然身處異鄉,但她并沒有因為陌生且高壓的環境,影響到真實性格的展現,依然敢說敢玩,和每個人打成一片。

宋雨琦:我的人生正經曆着翻頁期丨人物

宋雨琦說,可能是自己的性格原因,更适合也更享受于綜藝。(圖為宋雨琦參加《奔跑吧》)

“可能是我性格的原因。不認生,而且自來熟。”在宋雨琦看來,如果讓一個很内向的人去做綜藝,或許是種壓力。但很慶幸,她享受于綜藝,真人秀記錄的每一刻,都是宋雨琦最真實的自我;觀衆喜歡的綜藝裡的宋雨琦,就是真實的宋雨琦。“我覺得如果一件事自己都不開心,何必去做呢?如果做綜藝有壓力,不能做我自己,我也不會去做。在綜藝裡,我很輕松,把真實的我展現出來就好了。是以我很感謝大衆喜歡的是真實的我。”

【新鮮問答】

新京報:出道以來,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宋雨琦:成長上和實力上肯定是有各種不同的變化,不過我覺得最大的還是心态上的轉變,尤其是在忙碌的工作當中,自己其實也需要不斷去學習和提升,那如何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去平衡時間,以及慢慢地放平自己的心态去踏踏實實做音樂,我覺得對我來講是個成長也是一個變化。

新京報:如今的輿論環境下,藝人經常會遭到誤解,你會因為被誤解而心情不好嗎?

宋雨琦:當然會有,大家都是人,都有情感,隻是看怎麼去處理。我其實看起來很堅強,但對這些敏感的東西還是會在意的,隻是我會選擇一個适合的方式,把這些東西排解掉。

還是要自己開心,知道自己要什麼。說到底,人活一輩子活什麼?我認為如果活得開心,又何必在意那些奇怪的東西呢,活自己就好。

新京報資深記者 張赫 劉玮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