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媽
編輯\張媽
在對孩子的教育當中,有些千千萬萬種教育方式,但是“挫折教育”似乎是所有家長所達成的共識,有不少家長們非常支援“挫折教育”,認為其能使孩子更加優秀,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次次都是95,沒有進步!”
昨天是發卷子的日子,濤濤拿回家了一張95分的試卷,這已經是他第三單元考95分了,濤濤暗自開心着題目越來越難,可是自己分數卻保持的很好,于是想要回家和媽媽分享者分析月。
“媽媽,媽媽,我考了95分啦!老師說題目變難了,還說我成績保持得很好哦!”
“次次都是95,沒有進步!你就不能考個100分給我看看嗎?”
媽媽的話猶如晴天霹靂般砸到了濤濤的腦袋上,他就像一隻鬥敗了的公雞一般,顯得十分失落,一旁的濤濤爸則将一切看在眼裡。
“别這樣,孩子也需要鼓勵!”
“鼓勵什麼,挫折教育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你什麼都不懂安心賺錢就好!”
有些時候,孩子明明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父母卻以敷衍的态度打壓孩子,會讓孩子懷疑自己。
但是這些家長卻忘了“挫折教育”的本質從來都不是給孩子制造挫折,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對并且戰勝挫折。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家長往往會進入一個“挫折教育”誤區,他們總是錯誤的“挫折教育”了解成了“打壓教育”,而這會給孩子帶來諸多影響。
對孩子要求過高,打壓孩子讓孩子自尊受損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我們經常發現家長會通過批評的方式來讓孩子成長,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能夠時不時打壓孩子,不斷提高自己的要求,讓孩子長期生活在嚴苛的生活環境當中,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影響。
許多家長總是認為表揚孩子,孩子就一定會驕傲自滿,其實并不然,孩子也是需要鼓勵和表揚的,以為的打壓隻會讓孩子懷疑自己。
孩子在自我意識尚未建立完全的時候,他們對于世界的了解都是來自于自己的父母,并且安全感也是來自于父母。
當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家長胡亂激勵孩子
相信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說一句“你自己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隻有戰勝自己你才能夠變得更強,更加優秀!
其實我們并不難了解家長的本意是好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逆境中學會獨立面對困難,但是家長們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孩子終究隻是孩子,他們當下真的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嗎?
如果這個問題是孩子當下自己無法解決的,那麼父母一味地激勵并且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隻會讓孩子感受到深深的絕望和無力感,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
家長的态度太過功利,讓孩子迷失自我
相信不少家長對于孩子考試都有一套專屬于自己的獎懲機制,孩子考得好就獎勵,考得不好就不獎勵,批評孩子。
當孩子考好的時候,每天都是笑嘻嘻地問孩子想要吃什麼,學累了嗎,孩子考不好的之後直接冷眼相待,沒收孩子的手機等,甚至直接指責孩子隻顧着玩不學習。
其實,孩子内心也不好受,他們在考差了之後也會感覺到難過,父母這樣的差别對待會讓孩子努力學習沒錯,但是孩子隻會覺得“爸爸媽媽是不是隻喜歡學習好的我?”
永遠不要為了“挫折教育”而去給孩子制造挫折,讓孩子感受痛苦,而是要在自然挫折當中教會孩子應對挫折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去領悟,去參透。
我們教育孩子的初心絕對不是為了去迎合外界事物,而是為了讓孩子的内心世界能夠更加豐富多彩。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隻有看不破的人,在暴風雨過後總會見到彩虹的。
我是張媽,家長們如果遇上育兒方面的問題,不妨在評論區發表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讨,或者私聊我和我一起探讨如何孩子的教育問題,歡迎大家幫忙轉發點贊哦,謝謝!
(本文内容皆是原創,轉載請注明,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