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liar/anitama 封面來源:《機動戰士高達 thunderbolt》特别節目
《機動戰士高達 thunderbolt》(雷霆戰線宙域,以下簡稱“雷霆宙域”)是由太田垣康男創作、從2012年開始在國小館的青年漫畫雜志《big comic superior》上連載的高達系列漫畫,漫畫單行本于本月發行了第7卷,目前故事分為宇宙篇與地球篇兩部分。憑借太田垣康男硬派、細密的機設以及無視宇宙世紀渾厚曆史的故事構成,《雷霆宙域》在高達觀衆群中也顯得比較兩極分化。由于其機設的過度複雜,甚至被一度認為是動畫化不可能的作品。
然而在單行本發售第6卷(2015年10月30日)之際,《機動戰士高達 thunderbolt》宣布動畫化。在我們一般的認知下,一動畫化剛發表的作品,都需要煎熬一段時間來等後續。而《雷霆宙域》在動畫化發表的同時第1話的制作也基本完成,打了僅兩個月的“電擊戰”後,動畫便開始以付費配信的形式于12月25日正午正式公開,tokyo mx電視台也趁熱打鐵在12月27日放送了一檔特别節目,講述漫畫原作誕生的秘話與動畫版制作的舞台幕後,另有冒頭7分鐘無删減放送。
《雷霆宙域》與初代高達的主角陣容主要來自于“小孩”不同,本作登場的人物偏向大人,主題是“真實的戰争”與劇中不可缺少的另一進制素“爵士樂(jazz)”,定位高年齡向,所謂“面向大人的高達”,劇中也有不少激吻、吸煙等面向成人的場面,對于義肢的刻畫也很多,将戰争的悲慘與殘酷的畫面表現得淋漓盡緻。
本次的公開的方式也與以往作品不同,不是tv放送,也不是類似uc、the origin那樣的劇場先行的新放送形态 —— est配信,以“購買”的形式下載下傳動畫。拿《雷霆宙域》第1話來說,第一話含ed全長18分鐘,加上18分鐘的特典影像以500日元的低價格購入,并且無放送期限限制,與以往的250日元期間限定配信形式tvod不同。
est與tvod的差別,est是購買下載下傳,tvod是付費限時線上
節目以4個關鍵詞來解讀漫畫原作誕生的秘話與動畫版制作的舞台幕後,下面我們跟着節目一起進入這充滿電閃雷鳴的戰場。
關鍵詞①「紮古」
《雷霆宙域》就是這麼一部與以往的“高達”不同以“紮古”為主役的“高達”系列作品。漫畫的原作者是以《moonlight mile(月光之旅)》等sf作品聞名的太田垣康男老師。
本作的舞台發生在u.c. 0079年12月,“一年戰争”末期,吉翁軍殘留的據點宇宙要塞“阿·巴瓦·空”重要的補給必經之路“雷霆戰線宙域”。講述了地球聯邦軍的王牌機師 伊歐·弗雷明 少尉與曾在過去戰争中失去了雙腳的吉恩公國軍living dead師團曹長(後晉升為少尉) 達利路·洛倫茨 二人雙殺的宿命。
至于為什麼不是以“高達”而是“紮古”為主人公,太田垣老師這樣說到,“我打心底就喜歡紮古的設計,比高達還喜歡,比老虎和大魔還喜歡。尤其喜歡紮古的獨眼發光的那一瞬間。”就是太田垣老師的這一任性,我們看到fa高達成了本作的惡役,“如果把高達作為敵人的話,那一定是最強的!”,我們都知道阿姆羅·雷駕駛的rx-78-2被稱為“白色惡魔”,這也正是太田垣老師想要表達的一點,逆轉曆代高達作品的思維,正因這新鮮的角度與其機設被當時還在制作uc的老牌機體畫師仲盛文相中并推薦給sunrise1組的小形p,在小形p的商榷之後決定在g-reco結束開始制作這部作品。
關鍵詞②「一年戰争」
剛才也提到了故事的舞台發生在“一年戰争”末期,關于“一年戰争”的的題材,相關的動畫除了初代無印之外,還包括了兩部ova作品《機動戰士高達0080 口袋裡的戰争》與《機動戰士高達 第08ms小隊》。
※ 節目中未提到《ms igloo》,并非筆者漏了
整個世界觀以“一年戰争”為大前提展開,然《雷霆宙域》的背景雖為“一年戰争”,但确是平行世界的故事,故不可算在“一年戰争”年表中。《機動戰士高達the origin》同理。
初代的故事主要以十幾歲的少年少女展開,而太田垣老師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四十幾歲的大叔來說,不能與這些小朋友産生同感。是以把劇中角色的年齡提高(具體年齡目前沒有公開詳細資料,伊歐大約是24歲,從艦長的墓碑推測,其餘不詳但均是太田垣老師比較能認可的年齡),設定成作為“擁有殺人的覺悟”的戰士。
小形p也說到,“本作的切入點雖然與以往作品的不同,但仍保持太田垣老師的觀點,否則《雷霆宙域》就不成立。”
sunrise 1組制作人:小形尚弘
确定了動畫制作之後,小形p立馬召集制作人馬。擔當本作監督的是《perfect blue(未麻之部屋)》《千年女優》、劇場版《機動戰士z高達a new translation》的演出、《革命機valvrave》《薔薇少女》的監督的松尾衡。松尾監督因為對其作品世界觀的拿捏以及在ps3遊戲《機動戰士高達戰記》特典動畫裡吉姆的戰鬥場景、uc的分鏡與g-reco第12話(mark knight回)展現出的空間立體演出,得到小形p的賞識。
監督:松尾衡
劇中小形p非常滿意的一個空間立體場景就是,在出擊前流動的時間與戰艦裡的空間将整部故事的背景交代得非常深邃且不拖泥帶水、幹淨利落。
關鍵詞③「爵士樂」
音樂擔當:菊地成孔
主人公的伊歐是個不折不扣的爵士樂狂,他的出擊一定伴随着爵士樂,也正如他與達利路第一次相遇所說的“若聽到爵士樂,那就表示我來了”。甚至可以說沒有爵士樂,也就沒有《雷霆宙域》。原作漫畫中用的是已經存在的曲子,而為動畫編寫出多彩爵士樂的就是在日本爵士樂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家菊地成孔,并親自擔當薩克斯的演奏,在2012年也曾擔當過《魯邦三世 名為峰不二子的女人》的音樂;鋼琴擔當的是今年9月活動再開的爵士樂女鋼琴家大西順子。相信聽過的人都會感受到爵士樂的魔性。爵士樂與動畫的關系并不深,隻是偶爾會被用在一些酒吧類的場景中,而整部作品全是爵士樂的作品實為少數,也是本作非常新鮮的一點。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由于劇中用的曲子比較多,是以劇伴bgm也相對一般的較少。
鋼琴:大西順子
正是這種聲音與畫面相結合的作品才更适合松尾衡那非常特别的演出方式 —— プレスコ,“預先錄音”。預先錄音就是先錄好台詞與音樂,之後結合聲音進行作畫演出,再添加效果音,以至于在時間軸上更容易掌握,然而從某種角度上加大了作畫契合度。往往我們認為這種作畫方式會加大原畫的負擔,而在松尾監督看來這種作畫方式反而能提供作畫靈感。美國動畫通常采用這種制作方式。冒頭伊歐的打鼓場面,配合這鼓點動用了100多張二原,這段畫面也是事先拍好了視訊作為參考再作畫的,相信看過的朋友都會不禁鼓掌點贊。
順帶一提,在效果音方面,聯邦偏向近代、近未來的感覺,吉恩方面比較古樸,引擎方面更接近内燃機的感覺。
關鍵詞④「手繪」
筆者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喜歡“高達”多于其他機器人動畫的朋友,一定是被那精緻的手繪機器人給吸引,而這也是《雷霆宙域》最大的看點!sunrise 1組的作畫自然是業界最高水準。
格納庫的場景則是通過cg模組化再用手繪完成,駕駛艙的内景為cg,其餘機械部分全部由手繪完成。
另外,在這特番與est配信的特典映像中,我們更是有幸看到了即将于第2話登場的ms-06r高機動型紮古 精神感應紮古的手繪原畫(見下圖)。
小形p認為畢竟機體的部分在漫畫中的完成度非常高,然而要做成動畫尤其在動作方面還是比較困難的,甚至想過ms的部分全部用cg來完成,由于某些原因(或者說是執着?)全部改為了手繪作畫,對作畫班也感到抱歉。
本作第一話的原畫陣容除了1組各位響當當的老字号大牌原畫師,諸如(排名不分先後,敬稱略)高谷浩利、中谷誠一、仲盛文、菱沼義仁、小松英司、桑名郁朗、玄馬宣彥、田頭真理惠、松川哲也 等等,新人方面也用上了玉川真吾、片山學與在微網誌上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的言愛咕咕 等,第二話的分鏡将由寺岡岩擔當,玉川真吾與片山學更是晉升人物與機體作畫監督,後生可畏。
第1話作畫監督、原畫、第二原畫、動畫陣容
松尾監督非常執着的場面,是最後以吉姆為主視角對抗fa高達的戰鬥場面,原定為20秒的場景也擴大到了28秒,第1話超過1萬張原畫,在那個場面就用了900多張。筆者也截取了特番中放出的完整片段(這裡隻有26秒,但實際上應該是28秒):
面臨着各種挑戰與嶄新的發想,而對于這些更重要的是staff們對于高達的愛!《機動戰士高達 thunderbolt》,獻給喜歡初代與所有高達系列的你!
最後,mg fa高達(雷霆宙域版)将于明年發售,你的荷包準備好了嗎(哭笑不得)…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機關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網誌:@animetamashii
微信公衆号:anitama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b93f1f996edf0640?utm_source=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