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早睡、晚睡都會傷身,睡眠到底該怎麼安排?5種睡眠行為值得學

作者:民福康養生堂

工作不同,作息習慣也會有所不同。平時葉先生總是因為工作熬夜、加班,妻子也沒辦法,隻能是多幫他調整飲食。但前不久,葉先生連續熬了幾個通宵,就開始出現心慌、心跳加快等問題,在醫院一檢查,發現了心律不齊。為此,妻子下了“明令”,每天晚上9點就要睡覺,希望能保護心髒。

本以為堅持一段時間,葉先生的心髒問題能有所好轉,誰知道他反而覺得整個人沒精神,容易覺得累。怎麼早睡了,還覺得身體不舒服?

早睡、晚睡都會傷身,睡眠到底該怎麼安排?5種睡眠行為值得學

加拿大研究發現,睡得太早也不健康

在國際雜志《sleep medicine》中,發表了一項研究,加拿大的一個研究所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對21個國家,超11萬名研究者進行了随訪,時間長達9.2年。根據研究者的睡眠時間分成3組,早睡組(10點前入睡),正常睡眠組(10-12點入睡)以及晚睡組(12點之後入睡)。

調查他們出現全因死亡、心梗、心衰、中風等疾病的風險,結果發現,在早睡組和晚睡組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都增加了不少,呈現出了“u型”關系。早睡自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9%,而晚睡組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提高了10%。

總的來看,睡得太早和晚睡對心血管都沒啥好處。

早睡、晚睡都會傷身,睡眠到底該怎麼安排?5種睡眠行為值得學

重新整理認知:睡得早不如睡得好

很多人覺得自己早睡、早起對身體更有好處,但事實證明,睡得太早也可能導緻人體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而且對養生不利。與其單方面地看入睡時間早晚,不如學習健康的睡眠模式。

健康的睡眠模式主要涉及5個方面,睡眠時長、睡眠類型、失眠問題、是否存在呼吸暫停障礙以及白天是否存在嗜睡問題。如果你能學習健康的5種睡眠行為,後續健康更能從中受益。

早睡、晚睡都會傷身,睡眠到底該怎麼安排?5種睡眠行為值得學

①睡眠時長符合人體所需。嬰幼兒根據月齡不同,需要的睡眠時長為14小時至12小時不等。而從青少年階段一直到65歲之間,人們每天的睡眠時長至少要滿足7個小時,在7-9個小時以内是最佳時長。

而超過65歲之後,往往會因為人體内的褪黑素分泌減少,更容易出現睡眠障礙、失眠等問題,也可能導緻睡眠時長縮短,但最短也不應該低于每天6個小時。總體來看,每天能睡足7-8個小時的人,對健康更有好處。

②睡眠類型可以分為早起和熬夜賴床兩種。人們能夠在滿足睡眠時長後早起,也能幫助人體更多地呼吸新鮮空氣。而熬夜賴床,一睡就睡到大中午的人,隻會因為長時間的睡眠讓大腦更難清醒,勉強起床後,也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弱等問題。

③幾乎不失眠、很少失眠的人,往往在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睡眠習慣方面都比較優秀,這也是人們能夠長時間保持健康的一個基礎。當你頻繁出現失眠或者長期失眠的時候,其實也能反映睡眠狀态比較差,需要及時調整。

④是否存在呼吸暫停綜合征,也就是俗話說得“打鼾”。在肥胖人群、鼻炎、呼吸道疾病患者身上,經常會出現着這種問題。呼吸暫停綜合征可能讓人們容易出現早醒、多夢,夢中驚醒等問題。如果你沒有這種睡眠行為,睡眠模式也會更健康。

最後一點,是否白天嗜睡。這在年輕人身上比較常見,很多人半夜才睡覺,白天一睡就睡到下午一兩點,這樣的習慣其實對人體内的激素分泌也可能産生不利的影響。白天人體内的褪黑素分泌會受到抑制,在這種情況下,睡眠品質其實很容易降低,雖然看上去睡足了時長,但實際産生的睡眠“收益”是非常低的。

如果你能夠做到睡滿一定的睡眠時長,早睡早起、不失眠、不打鼾、白天不嗜睡這5個行為,那麼健康往往能夠是以受益。這樣的睡眠習慣也值得大家學習。

早睡、晚睡都會傷身,睡眠到底該怎麼安排?5種睡眠行為值得學

拓展閱讀:長期上夜班,淩晨2、3點入睡算熬夜嗎?

其實熬夜不隻是和入睡時間有關,還要結合睡眠時長考慮。比如,如果你經常倒班,淩晨2、3點入睡,但是能夠保證7-8個小時的睡眠時長,也就是在白天能睡到十一點左右,那麼這隻能算是睡眠延時,不算熬夜。

隻有當你半夜2點多睡覺,第二天早晨還要正常7點多起床,睡眠時長不足5個小時的時候才算是熬夜,這樣的睡眠習慣比較傷身。

總的來看,入睡時間太早或者太遲其實對健康都不利,想擁有一個健康身體,不妨學習5個好的睡眠行為。